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蔡甸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全力打赢战疫、战洪、战贫和疫后重振四场硬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十八大以来,蔡甸成功经受大战大考的严峻考验,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迈200、300、400亿元台阶,2021年达到405.29亿元,年均增长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3万元,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三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4:52.8:34.8调整为2021年的13.6:39.3:47.1。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快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速7.2个百分点。
坚持筑平台、增后劲,发展势能持续释放
平台建设突破发展。中法生态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全面获批,全域拆迁还建、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域生态治理、全域产业导入加快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75亿元,城市框架逐渐清晰。法国电力集团、必维国际检验等2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集聚,生态城永久会址建成开放。地下综合管廊、什湖治理三大示范项目开工建设。省级蔡甸经济开发区聚力腾飞,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入驻企业2913家,中德国际产业园、日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等园区集聚成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800亿元、工业投资超500亿元。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和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成效明显。建成侏儒山街五公片区等高标准农田10.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蔡甸莲藕)优势区,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第五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经验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成功创建九真山风景区、金龙水寨生态乐园、花博汇3个4A级景区。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21年,全区市场主体达77802户、企业主体达19874户,分别是2012年3.08倍、4.98倍。“四上”企业658家,较2012年增加394家,年均增长10.7%,工业投资年均增长7.6%,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日用轻工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链。2021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28家。对外合作成果丰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9个、外资企业42家,牧野机床、优尼冲压、日本电装等日资项目集聚发展,欧派集团智能制造基地、敏华集团华中总部基地2个总投资分别超5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京东湖北蔡甸“亚洲一号”、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相继开工,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强。实际到位资金年均超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对外出口额分别年均增长18.5%、43.4%。
坚持抓改革、促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府机构和区直属机构精简改革取得成效。4项国家级、8项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有序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实到位,营改增财税体制改革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区属5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实现翻番。农村“十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国有农场改革有序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进,区级综合行政审批改革和“四办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获评“湖北省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区”。新增省市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蔡甸英才”等人才聚集工程持续推进,年均吸引大学生来区就业5000人以上,引进各类领军人才22人。
创新驱动活力增强。出台创新型城区“1+9”系列文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奥福多、星光昱恒等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总面积达27.4万平方米,入孵企业75家。建成区众创空间。组建院士工作站3个,建成省级以上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8个。武汉瑞明建成国家级绿色数字化车间。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5项。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加快实施。新增驰名商标3件,省市著名商标37件。“城市合伙人”系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6名优秀人才入选市“黄鹤英才计划”。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3283件,专利授权量为93件。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网络购物快速增长, 2021年,全区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41.6%。
坚持夯基础、强功能,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城镇建设不断提速。紧紧围绕提升新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速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十八大以来,老汉阳一中旧改总体完成,柏林地铁小镇、城南片区建设全面启动,主城建成区面积成倍增长,人口规模扩大,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达到61.46万人,年均增长4.1%。建设临嶂广场、蔡甸广场等城关公园两座。打通多条断头路,有效畅通城市“微循环”。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升级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实施电网改造升级403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286个、充电桩4442个。首批16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试点项目顺利推进。8.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全面建成。中法城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创建特色生态小镇6个,申报村镇基础设施项目47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15户。新增人防工程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蔡甸区公用人防工程启动施工。新增大学生保障房569套,完成棚改房1562套,新增还建安置面积192.76万平方米。
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地铁蔡甸线开通运营,蔡甸迈入“地铁时代”。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出租车运营更加规范,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十八大以来,全区公路建设总里程2591公里,全区路网密度达229公里/百平方公里,汉蔡高速实现小型客车免费通行,调整、新增公交线路22条,实现村村通客车,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城关污水处理厂扩建投入使用,城市污水管网完善率近90%,规划保留村湾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5G信号实现城区全覆盖。新改建城乡公厕1461座,垃圾分类工作名列全市前茅,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保持新城区前列。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阶段任务全面完成。10个劣Ⅴ类湖泊彻底消除,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扎实推进。修复破损山体22座,新增、修复林地面积3.2万亩。110公里后官湖环湖绿道全面贯通,4条沿山绿道全面建成。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靓丽名片,在全市率先获评省级生态区。
坚持惠民生、兜底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深入落实“老区发展规划”和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产业扶贫等“五个一批”政策,全区46个贫困村和4488户117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色产业项目19个。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翻番,分别达40910元、25396元,年均分别增长9.4%、9.7%。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职工社保年均净增参保1万人次以上。区社会福利院异地新建投用。城市棚户区改造1500套,在建1500套,总投资43.74亿元。为全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2928户,“七位一体”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封顶。51个社区应急服务站建成投用。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3.2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5所,完成79所小学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建成区职教中心。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高考全口径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提升。累计投入卫生资金8.54亿元。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诊,区人民医院新院建成投入使用,引进民营医院1家,提档升级街乡卫生院1家,创建“五化”村卫生室17家,实现区级医疗资源有效整合。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到国家标准。3个街道乡获评“国家卫生乡镇”。蔡甸区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称号。完成12个街乡文体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规范配置31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组织送戏下乡、城乡文化交流活动300余场。“伯牙子期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知音文化之乡被授予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高水平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射击射箭赛事、承办武汉市第十届运动会,后官湖半程马拉松、“莲花奖”知音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后官湖文化休闲运动健身圈基本形成。农家书屋、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和“村村响”应急广播实现全覆盖。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深入推进“平安蔡甸”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刑事有效警情保持全市最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开展系列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蔡甸好人”越来越多,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蒋扣分、蔡甸好女婿陈昌炎等一批先进典型,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
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市蔡甸区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蔡甸建设成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和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周雄)
举报/反馈

蔡甸通

2.7万获赞 2594粉丝
每天,呼吸不一样的蔡甸……
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