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识记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2.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

PPT展示。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提出问题:彭大将军指的是谁?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指挥过一场百团大战,这场战役在抗日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图片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

图片

3.图片展示

图片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教师:阅读教材,说说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的时间、目的和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时间:1938

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内容: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图片

2.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1 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图片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图片

2)发展: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图片

图片

3)巩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图片

图片

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

图片

图片

3.教师展示史料:

图片

总结出意义: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合作探究: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老师出示答案。

图片

老师强调: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老师小结

图片

总结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板书设计

图片




举报/反馈

初中历史小秘书

477获赞 259粉丝
#初中历史教育#同步更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