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国产第一代导弹艇---021型&024型在经过80年代的装备高峰之后开始慢慢走向生涯末期,到1995年为止,两级导弹艇的装备数量已经各下降到50艘,面对大规模的老旧导弹艇的退役现状,虽然人民海军在90年代开始陆续服役了20艘037IG型红星级和6艘037II型红箭级导弹艇,但在性能上仍不能满足海军的制海作战需求,尤其是红星级,更像是一级带有浓厚应急色彩的加装反舰导弹的护卫巡逻艇。然而时代不相信眼泪,90年代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一再受到美帝挑战,人民海军迫切需要一级能在近海打击对方水面舰艇编队的制海利器,这就是海上利剑---22型导弹艇。

22型诞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2型导弹艇才是真正的中国海军第二代导弹艇,短短数年高达几十艘的服役数量也证明了海军对于22型性能的认可和迫切的需求。从艇体设计上来看,22型艇采用了新颖的高速双体穿浪体船型设计。双体穿浪船型最早由澳大利亚AMD公司提出,并于1983年建造了第一艘试验船,并在1989年实现了双体穿浪船横渡太平洋的壮举,在高速轮船市场引起巨大反响。另一方面国内在此时也开始了双体穿浪船型研究,并在1993年,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船605院)同澳大利亚AMD公司合作,成立了广州海上巴士工程有限公司,并推出了AMD150穿浪型双体客轮,并交由十九航通高速船开发有限公司建造,成为中国首艘双体穿浪船,命名为飞鹰湖号。

由于双体穿浪船型具有耐波性、稳性和快速性好的优点,这与导弹艇的特征不谋而合,因此在1999年,605所以AMD350型双体穿浪船为母型设计了海军新一代导弹艇参与竞标并在2001年被海军选中,在2004年中国军迷熟知的2208号导弹艇闪亮登场,给当年苦闷已久的海军军迷下了一剂猛药。

22型特点

在外形设计上,22型艇的整体轮廓低矮扁平,采用隐身设计,简洁明了。主桅杆也采用多面体设计,舷窗边缘锯齿化处理,同时艇尾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藏于一体化的内置式弹舱。艇体采用高速穿浪双体造型设计,两侧是由两个瘦削的深V型船体、其中间一个主船体构成,并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来减重。在红外隐身方面,22型艇将排烟口置于两个穿浪体之间的主船体下,排气与海水接触降低了排气温度。整体来看,22型艇的设计非常出色,具有极佳的隐身性。

在动力装置上,22型艇搭载了2台MTU 16V 396 TE 74L型柴油机,另外还开创性的在两侧延伸艇体上布置了四具喷水推进器,最高速度可达50节,提高了机动性同时也降低了高速航行时的振动噪声。

22型装备

作为一级专业制海打击的导弹艇,22型可以说在有限吨位下将反舰火力发挥至极致。22型在艇尾的内置式反舰导弹舱装备有8枚鹰击83反舰导弹鹰击83反舰导弹是鹰击8系列的第二代改进型,采用小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代替鹰击8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增加到120千米以上,可实现超视距外攻击。在防空方面,22型还在艇首布置了一门研仿自AK-630近防炮采用隐身炮塔设计的H/PJ-13型6管30毫米舰炮。另外还在驾驶室前方两侧的甲板还各装有一具四联装H/RJZ-728型干扰弹发射装置。

在艇载电子设备上,22型在主桅杆顶部安装一具H/LJQ-362改进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主要用于搜索海上和空中目标以及舰舰导弹的制导,最大探测距离100千米,另外在舰桥顶还设有一具H/ZGJ-1B型光电跟踪仪,用于对掠海目标等进行捕捉和跟踪,为H/PJ12型6管30毫米近防炮提供火控支持。此外,22型导弹快艇还设有H/NH-905型海军综合战术数据链系统,在实际作战中,配合岸基/空基预警体系,凭借高隐身性和高速性,可对水面目标造成饱和打击的效果。

22型服役

22型实际上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下诞生产物,作为一级用于打击在近海打击敌方水面舰艇编队,限制敌方海军在中国近海的作战行动的导弹艇,在2004年在亮相之后,在几年时间里多家造船厂同时发力,以极高的交付效率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民海军的燃眉之急,加强了近海防御力量。在岸基防御的配合下,大量列装的22型导弹艇,将使中国近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禁区。也减轻了当时尚不富裕的人民海军大型水面战舰的对海打击任务压力。

当然22型艇也颇有种生不逢时的感觉,22型艇的服役高峰期恰逢人民海军装备发展的起飞时期。由于吨位小,喷水装置以及铝合金船体的维护保养复杂,使得22型艇在近海巡逻方面不如大批量服役的056型护卫舰,而在对海打击上又不如解放军大批量装备的制海作战多用途战斗机,在这个连052D都成过气网红的时代,22型导弹艇也逐渐从流量明星走向幕后,当然这也是近十几年来人民海军如火箭蹿升般发展的缩影。

举报/反馈

车友车行2021

4.6万获赞 2032粉丝
致力于给观众带来接地气的文章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