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立志要趁早”,强调人应早立志向。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人生各阶段皆有志向,15岁立志求学,30岁确立人生方向,40岁思想成熟,50岁洞悉天命,60岁融会贯通。甲骨文中,“志”字表示方向和行动,是人生航标。孟子曾说:“夫志其气之帅也”,表明人的志向是所有行动的统帅。要实现鸿鹄之志,需耐得住寂寞,承受压力,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能。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古人为何说立志要趁早?什么是志?什么是鸿鹄之志?对此孔子和孟子是怎么说的?

在《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这里,我们看孔子是在15岁开始立志求学,为什么是15岁呢?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分为大学和小学,小学是在8岁以后开始入学,学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安身立命的知识。而到了15岁的时候开始入大学,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知识。

古人认为人的生命周期是60年,15岁刚好是人生的四分之一,此时就像初升的太阳刚刚跃出地平面,对应着四季当中的春天。

30岁时人生步入到壮年,太阳此时也走到了正当空,所以叫三十而立。

人生到了四十,日已西斜,此时是初秋,万物开始结果,人的思想已经有小成。

50岁是深秋,此时冬天已经来临,天命所归,人的思想在此时已经达到了大成。

60岁是人生的圆满,此时太阳也走完了一周,先天元气开始融会贯通。

70岁的时候,该看的看了,该想的想了,此时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向下看,一切都变得随心所欲。

文章并没有什么难的,关键是这里面有一个字,就是志向的“志”

“志”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一只脚,下面一颗心。脚代表了行动,心代表了方向,脚行动的方向就是人生的志向。

孟子说“夫志其气之帅也”,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志向只与自身有关,而与外界的环境无关。

像我们所熟知的阿诺德施瓦辛格,阿诺德施瓦辛格是健美运动员出身,他从小的志向就是要当奥林匹亚先生,做世界知名的影星,当美国的州长。这些他后来都一一实现了。

此外还有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他们的志向,都是要成为各自国家的总统,后来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也都实现了人生的目标。

《史记陈涉世家》中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是小鸟,它的志向只有房前屋后的那几棵树,而鸿鹄是大鸟,它的志向是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向的确立很容易,但要想实现,那就要耐得住寂寞,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能。

——藏甲——

什么是志?什么是鸿鹄之志?孔子为何说:“匹夫不可夺志也”?
举报/反馈

藏甲

62.2万获赞 5.7万粉丝
重温经典·惟吾传心!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