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人文与美景共存的秀美宝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访,在此留下千古佳话。


过往千载,与东湖有缘的文人不计其数,屈原绝对是其中不可不说的一位。东湖中,就竖立着好几座屈原雕像。


今天,小东就带你了解屈原与东湖的不解之缘,探索千年前的秘辛。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不妨从屈原本人的作品中去寻找线索。屈原的诗作《九章·哀郢》记录了他第二次被流放的完整线路。


和第一次流放一样,屈原依旧从现在的荆州江陵县出发,顺着长江而下,往东南方向沿途经过了夏首。


而夏首,即今天的湖北省沙市东南。


于是,在诗中便有了「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的描述,生于湖北的屈原从此开启了长达16年的流放历程。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一路行进到达洞庭湖,屈原沿长江顺流而下,「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终于踏足到了江城武汉。


到达武汉的屈原大夫,有来过东湖吗?从他的《九章·涉江》也许可以知道答案。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这里的「鄂渚」,相传就是东湖之中的小岛。曾经的湖北也被称为「云梦泽」,这个「泽」字,便是东湖。


如此看来,屈原曾经确实来过东湖,并且在东湖留下传颂至今的诗篇。


或许后世的文人们就是这样追随着屈原的脚步,来到东湖边,一同回忆屈原刚正清廉的高洁品质。



就这样,这些流传的故事与诗篇,在这片宁静的东湖水面上,泛起了历史的涟漪。


从听涛景区的沧浪亭出发,跨过荷风桥,便来到行吟阁下,继续沿湖行走就到了屈原纪念馆。


游览整个听涛景区,可以将屈原的一生重走,听湖风给你讲述千年前的文人风骨。



沧浪亭,四周通透且临湖,建于1955年,是听涛景区里观湖休憩的好地方。


亭名取自屈原《楚辞·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把沧浪亭作为纪念屈原这条游览线路的起点,是为了感怀诗句里屈原宁愿被放逐,也决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这份崇高品格,一路沿着时间的足迹,传颂至今。


行吟阁,可以说是听涛景区的C位,占据景区中心位置。


如果说沧浪亭是屈原刚正的体现,那么行吟阁则是这位「香草美人」浪漫的具象。


湖心岛上这栋三层方形阁式建筑,四角攒尖顶,飞檐三层,上覆翠瓦,在东湖边经历了近70年的风雨,依旧挺拔,迎接了无数游客的登高远眺。


郭沫若先生起名行吟阁,同时亲笔题词,阁楼名字取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阁前高3.6米的屈原全身像,凝视远方,举步向前,形象地还原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神态,游客行至此处,无不举目瞻仰,令人为之动容。


这条游览线路的终点,则是屈原纪念馆,建立于1958年,原国家主席董必武同志题写馆名。


馆内陈列了大量有关屈原的文献资料、后世对屈原的研究资料和书画作品、屈原早年住所的场景复原以及屈原作品中人物的浮雕。


游览馆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屈原的一生。屈原在此刻也不再是历史书中的一个名字,而像是走到你身边,亲口讲述他一身的高洁品德与浪漫情怀。


/ 今年,听涛景区将几处屈原雕塑形象进行统一,方便游客辨识 /

趁着去年听涛景区的全年翻新,屈原纪念馆旁也新设一处小花园,花园内种植了《楚辞》中提及的各种植物:芍药、蕙兰、萱草......


诗词的文字开出花朵,也将游览的浪漫推向最高潮。


一路游览,仿佛亲历这位文化巨匠的一生,心中只觉荡气回肠。从东湖出发,读懂屈原,从东湖出发,纵览楚文化。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灿烂的楚文化留下了许多印记。除了屈原文化,在东湖的各处,楚文化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湖北省博物馆内,编钟清脆动人的音乐经过时间的洗刷,依旧悦耳动听。


楚文化展将两千年前的生活再现,把「传承」展现在每一位驻足观看的游客眼前。


磨山脚下,楚城门巍峨耸立,青砖间隙里似乎还能听见当年的金戈铁马。


登上城墙,极目东湖,风把人带回纪南城的繁华盛景。



屈原强烈的爱国热情感染了年轻时的毛主席,魏体手抄的《离骚》化身石刻,伫立在磨山下。


两位伟人在东湖边,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神交。


登高楚天台,身临东湖高点,一览楚天大地的磅礴与秀美。


东湖各处亭台楼阁、飞檐廊角,将荆楚之地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节之处也尽显传统工艺之精妙。


游遍整个东湖,即是对楚文化最好的回顾,与其从图片中观察,不如来东湖用脚步、用指尖去感受楚文化的脉搏。


一曲《离骚》传千年,一池东湖更闪耀。


屈原梦想中的美好画面,在如今的东湖已经实现,只待每一位前来东湖的你,慢慢说给他听。

举报/反馈

武汉东湖

2787获赞 2万粉丝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区旅游信息发布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旅游管理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