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孩子都听过“白蛇传”、“牛郎织女”、“梁祝”、“孟姜女哭长城”……这些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吧?
这些故事不仅陪伴着现在的孩子,也曾哺育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华夏儿女。因为这些故事,人们拥有了共同的家园。
也是因为“故事”的流传,人们的联合也不断保留下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行为和思考模式,即“文化”的一种表现。为此,格子酱讲绘本给大家推荐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大全,强烈建议各位家长为孩子收藏,在睡前可以陪伴孩子阅读,带孩子走进绘本阅读的世界,喜欢就收藏下吧!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九斤姑娘
从前有一种活计,专门替人做家用的木桶,由于那时的木桶上有加固用的铁箍,所以这种活计被称为“箍桶”。九斤姑娘就是一位姓张的箍桶匠的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附近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九斤姑娘的才智超群。
一天,张箍桶到一户石姓人家做活。一进门,只见石老先生微微一笑,说到:“张师傅,我要箍两只桶:一只桶,两只耳朵翘耸耸,中间直弄通,一眼望去到山东;一只桶,中间横着一根栋,尾巴翘到通天空,翻转身来噗隆通。”张箍桶一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桶啊?幸好他还算机灵,连忙说:“我有件工具落在家里了,我去取回来再做。”
张箍桶回到家,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九斤姑娘。九斤姑娘“扑哧”一笑,说到:“爹,这个容易。第一个不就是蒸饭的蒸桶吗,第二个是打水的吊桶啊!”张箍桶一听,可不是嘛,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原来是这样,我马上就做!”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
因为怕人打扰而延误了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所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伯乐相马
春秋时,秦穆公是五霸之一,乃是能控制世局的杰出人物。
有一次,秦穆公问伯乐:“你是天下第一等相马的人,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子弟?”伯乐微笑:“我的儿子一个个都是平凡庸俗的人,恐怕没有鉴赏天下良马的能耐,大概只能稍稍辨识马的好与坏罢了!因为好马能筋骨辨别出,但是“天下的马”的相法却是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令人无法捉摸,我那几个笨儿子,是没有这种知马的功力啊!…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名叫方九皋的人,有鉴赏马的特殊力能,超过我很多。他的个性淡泊,常常替人做工或是自己砍柴为生,但是他特别喜欢相马。要是您不嫌弃的话,我很乐意为你引见这个人。”
穆公听了,非常高兴,马上对伯乐说:“我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就请先生为我引见,越快越好。”穆公接见方九皋后,就命令他出去寻找天下的良马。过了三个月后,方九皋才回来见穆公,穆公问他说:“先生找到的是什么样的马啊?”
方九皋愣了一下,才说:“嗯…!是匹黄色的雌马吧?”
穆公带着侍卫去看了看,结果马厩中站的不是黄色的雌马,而是黑色的雄!穆公觉得非常失望,马上把伯乐叫来问:“你推荐的方九皋并不像你所说的那么好,而且还有点笨笨的呢!甚至连马的色泽、雌雄都分不清楚,那里有什么不能去认识‘天下的马’呢?”
“其实您批评方九皋不认识马的地方,正是他识马的才能啊!他所看到的是一匹马内在的美好才能,而不是外在的形态。他的相马法是超越马的躯壳,直接认识本质的高妙境界啊!”伯乐说。
果然,方九皋带回来的马,经过审试后,证实是匹超越群马的‘天下之马’!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神农尝百草
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时侯,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决心尝遍所有的东西,好吃的放在身边左边的袋子里,给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子右边的袋子里,作药用。
第一次,神农尝了一片小嫩叶。这叶片一落进肚里,就上上下下地把里面各器官擦洗得清清爽爽,象巡查似的,神农把它叫做“查”,就是后人所称的“茶”。神农将它放进左边袋子里。第二次,神农尝了朵蝴蝶样的淡红小花,甜津津的,香味扑鼻,这是“甘草”。他把它放进了右边袋子里。就这样,神农辛苦地尝遍百草,每次中毒,都靠茶来解救。后来,他左边的袋子里花草根叶有四万七千种,右边有三十九万八千种。
但有一天,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他是为了拯救人们而牺牲的,人们称他为“药王菩萨”,人间以这个神话故事永远地纪念他。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尧舜让位
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
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更多有趣的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