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视频,一位妈妈在家独自带娃,走一步孩子跟一步,因为腱鞘炎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妈妈心情焦躁崩溃就跟孩子发了火,随后就十分后悔,让人看来格外心疼。

没有一个成年人是没有烦恼的,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呢。

撑着,撑住,撑不住的时候小小崩溃一下,擦干眼泪咽了苦水继续生活。

这让人想起《活着》里的福贵,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进,这一路上,失去了父母妻儿,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谁人读了不说一句“太苦了”,但是它又有神奇的治愈力量,书里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脚踩在具体的生活里,苦累和委屈就会被揉碎消解在时间里。

或许是爱人做的一顿饭,或许是孩子轻轻摸了摸你的头,或许是父母寄来的老家特产,又或许是书里的一个故事,一个人,一句话。

允许自己偶尔崩溃,同时也要掌握自愈技能,人生即是如此,不如敞开前行。


1.《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罗曼·罗兰

严歌苓曾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对她的人格发展影响最大,“一旦我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看,可以说是我的励志书。”

这是罗曼罗兰的扛鼎之作,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长河小说”。这部鸿篇巨制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如果遇到过不去的坎儿,读一读这本书,或许可以开解一二。

02《命若琴弦》

作者:史铁生

21岁的史铁生因为一场高烧双腿瘫痪,开始了轮椅生涯,昂扬的青春年华迎来命运的痛击,面对命运的捉弄,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命若琴弦》精选史铁生优秀的小说、散文及随笔作品,经历淬炼文字,传递精神的力量。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03《人生》

作者:路遥

《人生》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外的另一代表作,它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家乡又离开家乡,再回归家乡的人生变化过程。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面临的爱情与事业、理想与现实间的艰难选择,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说出了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困境、期待与追求。

它大地般宽广的气质,给予对生活失望的人莫大的安慰与力量。这是路遥的《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地方不满意,就灰心。


05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作者:约翰·史崔勒基

到底要不要辞职?要挣钱还是要做喜欢的事?做了喜欢的事又怎么养家?……

生活里,你也许正在纠结这些问题,也许已经做出了选择。这本书围绕着三个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带你看清迷茫的本质,做出积极的选择。

在生活中,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要学会移走你人生中的高尔夫球。

05《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作者:(英)珍妮特·温特森

这是珍妮特·温特森自传,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本充满勇气与力量的成长之书,更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智慧的人生之书。

温特森开放且坦诚地剖析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受伤的童年往事、压抑痛苦的少年生活,是之后的人生中走不出的阴影,也意味着磨砺和成就自我的可能。

坦诚地面对自我,接受自我,前行就会更为坦然。

“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用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


举报/反馈

当当

8238获赞 1.7万粉丝
阅读丈量世界 买书当然是当当
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