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昌邑市锚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第一生产力”,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企业技改升级,推进企业智改数转,激励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让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引领,成为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关键支撑”。
政府“搭台子” 人才集聚助力发展
前不久,由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生物基超纤革成功投入生产,与过去从石油中提取原材料相比,新产品可实现从谷物等再生生物质提取原材料,这一创新研发为超纤革行业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拥有束状超细纤维人工革发明专利的企业,同大海岛先后荣获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尽管企业如今已是中国超纤产业基地、山东省超纤行业的领头羊,但在发展之初,面对“洋”设备,无人能操作的尴尬局面依然历历在目。“公司在成立之初,花重金从国外购置了高端的机器和设备,但是没有相应的人员去操作,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于超纤革的产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相应的人才去进行匹配。”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通告诉记者。
人才制约着企业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昌邑市积极行动,帮助企业在构建人才队伍方面下功夫,通过政府“搭台”,帮助企业申请各类人才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引育专业技术人才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实力。
“政府安排相关部门先后为我们聘请了13名高级顾问、培养了众多青年专家、专业拔尖人才,助力了企业二十年以来一直在行业领跑。”张通表示。
企业“唱主角” 技改增添发展活力
潍坊润安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市一家老牌化工企业,从2020年起,企业原本打算新上两个项目,但因不符合现有的安全环保要求很难上马。一边是新项目落地,一边是安全环保能耗红线,如何破解这个发展瓶颈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该市工信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助企业对接申报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此走上大刀阔斧的技改之路,采用先进工艺设备,重新规划产品生产技术流程,此举不仅让新项目落了地,每年还可以为企业节省安全环保费用500万元。
“我们一期项目已于2018年正式投产,去年产值是2.9亿元,二期技改项目预计今年底正式投产,预计可以增加产值2亿元。整个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潍坊润安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绅边走边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目前,该企业拥有15项发明专利,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优化和延展了产业链。
潍坊润安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只是该市企业通过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昌邑市围绕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细制造,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
截至目前,昌邑市已有72个工业技改项目被列入潍坊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计划,7个项目列入了2022年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同时,昌邑市还加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力度,组织优质中小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入库,今年以来新增潍坊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省级“十强”产业领军企业1家。
打造“引力场” 科创土壤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昌邑市“引进+培育”同步推进,坚持引才聚才并举,扩增量、优质量并重,深入实施“潍水英才”聚集计划工程,依托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济南等地建立“人才工作站”,积极举办综合性城市推介、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用活在外商会、校友会等优势资源,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0个以上。
深入实施“智汇故土”人才集聚工程。持续深化高校毕业生来昌、回昌、留昌“3C”行动,高水平举办“昌邑籍在外学子家乡行”系列活动,力争每年引进大学生3000人以上。
深入实施“筑土培基”人才培育计划工程。分类抓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现代农业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企业家人才“五类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国家级、省级、潍坊市级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每年新引进培育潍坊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0人以上。
政策扶持再加力,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完善招才引智“黄金十条”2.0版,打造政策洼地,构建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同时,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为契机,结合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持续转变作风,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充足的“阳光雨露”,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
亲情服务再加深,创新打造“‘邑’心为企”服务品牌,设立人才服务中心,组建科技人才服务团,通过开发“才聚昌邑”便捷服务平台、推行“潍水英才卡”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广大人才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同时不断加大对优秀人才、能工巧匠的宣传表彰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广大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张平平 魏全晋 苏希煜 报道)
举报/反馈

大众日报

1174万获赞 39.3万粉丝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大众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