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简体中文版小说正式上市,两年之后各大影院上映了第一部系列电影《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随后 JK罗琳并未让全球广大沉溺于魔法世界的读者粉丝们久等,在往后十年间陆续和电影界的导演合作,推出了八部电影作品,使得波特迷能够一窥著作中的异想世界。

当年饰演剧中重要角色的演员们,得力于电影而声名大噪,如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或是诠释赫敏·格兰杰的艾玛·沃森,巫师的形象透过他们不断在人们心底发酵,历久弥新。但无论是推开影院大门,转身踏入嘈杂的人群之中,或是在书本高潮没入结尾,在合上的那一刻,你我彷佛都从巫师变回麻瓜,依依不舍地与魔法世界道别,随即遁入平凡的人生。而在这当中,究竟是哪一个角色获得常驻在你心中的地位?

01“所有人都可以演卢娜,但伊文娜·林奇就是卢娜”

2006 年掀起了一阵应征卢娜的风潮,只要是具备英国国籍、年龄介于 13-16 岁的女孩都能够报名,消息吸引了上万名英国女童前来应征。选出这个角色并不容易,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卢娜首次登场是如此形容她的:“她有一头凌乱挑染的及腰金发,眉毛很淡,眼珠突出,让她看起来始终处于惊吓状态。”卢娜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怪里怪气的模样,且会在返回学校的马车途中上下颠倒地看着父亲出版的《谬论家》杂志。不只如此,JK罗琳也经常使用“飘”、“心不在焉”等字眼瞬间精准捕捉到卢娜该有的样子。最终在一万五千名竞争对手中,由伊文娜·林奇获得了该角色。

谈到这里,我们或许能够发现,卢娜的形象是在每个人过往与人相处经验中一定出现过的模子,你不一定会喜欢她,甚至看着她被众人排挤,而她却快活得独自活在想象之中,无视旁人眼中她怪异的形象。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卢娜·洛夫古德这个名字设计得十足巧妙,Luna 源自拉丁文的月亮,而洛夫古德则是由爱(Love)与美好(Good)组成。月亮容易让人联想到朦胧,暂且不提月亮被西方古代广传为疯癫之意,光是有关月亮的传说都叫人感到暧昧混沌。月亮使狼人现形且精神错乱、塔罗牌上月亮也代表着多变诡谲,偏偏这个角色又以爱和美好构成,也就不难想象当初罗琳的期待。

“总有人会拿到这个角色,那么就给我吧!”伊文娜·林奇当年应征上后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自信地说道,“我只要忠于心中的卢娜就好,如果你不喜欢我,那也不是我的错,只不过你们想的卢娜跟我理解的不一样。”

客观上来说,林奇的自信并不是夸大,她不只让这个乍看隐形的配角变成主角,甚至增添且具象化卢娜所具备的美好特质:鹰院的怪奇、智慧、创造性、偶有疯癫,都在卢娜身上被放大检视着、喜爱着,就连 JK罗琳事后在访谈中也说,卢娜是唯一“演员影响人物”的角色,因为林奇对于主线架构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所有主要角色演员,也使得饰演赫敏的艾玛·沃森甘拜下风,在访谈中她曾表示自己是《哈利波特》的百科全书,剧组中大概只有林奇可以跟她较量剧中细节。

林奇对于《哈利波特》与卢娜的疯狂喜爱,造就了电影监制David Heyman对她的盛誉──所有人都可以演卢娜,但伊文娜·林奇就是卢娜。

02反赫敏(anti-Hermione)的化身

我所喜爱的是卢娜言行举止像是活在异世界、声音飘在空气中的外显形象。她似乎有自己的一套信任标准,与世俗很不一样,而这也正是与狮院伙伴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理解狮院的特质强调勇气、仗义直行;相反的,鹰院更让观众看到他们的天赋与准确的直觉。拿 JK罗琳所说过的对比来形容:卢娜是反赫敏的存在──这里并不是指两人的关系有所冲突,而是巧妙地形容卢娜与赫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独立个体。虽然《哈利波特》意在描述魔法世界,但赫敏始终坚持逻辑与理性,不太看重飘忽的事物,将占卜、算命等视为伪科学;相反的,卢娜却坚信着她纯粹的信仰与直觉,因而不计一切地信任世界,这使得两人的个性呈现鸿沟般地对立。

这两人的对立让我不禁想到西方学者以赛亚·伯林所提出的“刺猬与狐狸”理论。以两种动物为喻,前者体系宏大,以为世界向内有其值得追寻的根本原则,专一而精深;而后者思想微妙,向外寻求疆域广大的知识,多才多变。如果赫敏是对世界随时保有对知识渴求质疑的狐狸,那卢娜便是以一种理念抵御外敌的刺猬。当然这个以动物比喻学者的效果可能并不适合放在电影人物身上,但是就广义而言,我们不免可以进行深思──卢娜心中所奉行的那一套准则是如何挑选及界定?

第五部的故事情节,因承继第四部“那个人”的回归,使得魔法世界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氛围感:政府不想承认这件事,如果不断宣传,就会像邓不利多一样被革除校长职位,替换的人还是极度追求政治正确的恩不里居。

卢娜的人物设定中,她的父亲是小报《谬论家》的主编,介绍世人不感兴趣的奇闻,但她却对那些深信不疑(当赫敏在马车上略带嘲讽地说卢娜的奶油啤酒瓶塞项链特别时,她说这能治她身边的蝻钩(Nargles))。卢娜对于父亲的信任感或许源自于早死的母亲,当时与哈利在森林内时,提及了母亲因乱使用咒语而在她面前惨死,“但幸好我有爸爸。”

有了关于死亡的体悟,促使年幼的卢娜转而依赖父亲所投射的世界。你可以说这使得卢娜的思考变得有些局限,甚至不符合人际常理,但我认为恰好让这个角色有了更加圆融去保护自我纯粹的界定,使她的异想世界有了开阔的遨游空间。因为某种程度上,理性的逻辑思辨以及不断质疑,极有可能是对于感性天赋的消解,而卢娜所坚持的直觉,正与当初罗伊纳·拉文克劳所设下的规训“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不谋而合。这个智慧的字词界定,在卢娜身上展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接纳。

03为何英雄身边需要疯子?

以整体故事走向来说,在原著中似乎并没有刻意要把这个角色“扶正”成主角的迹象。卢娜这个角色因林奇的演技增色许多,但我想这并非是让她浮出台面的唯一因素。在电影角色设定上,并没有凸显出明显异于同龄孩童的疯子,竟然在后期能够与英雄们一同抵抗刚从阿兹卡班逃出的食死徒。她始终保有她与现实之间的界线,犹如泡泡一般与外界隔着透明的膜。

但正如前面所谈到的,卢娜的可喜之处在于对世界充满她的真性,进而相信世间俗套却深具意涵的真理及直觉。在第五部时英雄们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延续第四部塞德里克之死让魔法界不愿相信真相,造成哈利波特被当成塞德里克死因最大的凶手,而邓不利多亦被迫下台。当哈利看见骑士堕鬼马,而其他同侪以为他疯了时,卢娜用着她飘忽的口气说道:“你没发疯,我也见到了,你和我一样正常(sane)。”她无条件以直觉相信哈利,自然让英雄心安不少。

当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身边朋友也都依赖实证,此时惟有疯狂地清明才能证实存在的意义。卢娜从不是那种以真相告诉哈利应该怎么做的朋友,但她却懂得运用她纯粹的一面,歪打正着解除哈利内心对于未来的恐惧忧患,一步一步带领着他走向实证的道路。

为何英雄身边需要疯子?套句哈利结尾所得到的结论,伏地魔并不拥有的,而使英雄不断为之奋斗的──你可以很老套地解释为爱,但这里的答案也可以是卢娜所展现出来的真诚与赤子之心。#哈利波特#
举报/反馈

追剧少女

1.5万获赞 1564粉丝
感谢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