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民政民生工作综述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

  循着时间的脉络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根本遵循,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凝心聚力兜底线、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书写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沿着发展的足迹追寻。十年来,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慈善事业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在我市成功实施,“1+8+N”社会救助体系、“三加·一改革”“人人可慈善”等一批具有遂宁经验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市民政局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从遂宁的乡村探寻民生之变,注定要将目光投向脱贫攻坚这一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8年精准扶贫、5年攻坚作战的实践中,我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尽锐出战,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绝对贫困已消除,但相对贫困仍长期存在。“奋进新征程,将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的兜底保障效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继续翻看“民生答卷”,“一老一小”这一关键词引人注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十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始终坚持把发展养老托育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托育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保障体系……一项项暖心举措,把“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越织越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健康长寿”“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成为遂宁人的共识。

  民生之变,还体现在遂宁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方面——

作为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三个试点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将“两项改革”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打出“调乡、合村、并组、社区优化”四套组合拳,全面落实“1+26+1”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创出“遂宁经验”。

  从重塑治理版图、理顺治理体制着笔,我市把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突出党建引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书写出新时代“遂宁之治”新答卷。

  回望过去的十年,一桩桩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保障,无不回应“民生关切”,体现“民生温度”,成就“民生幸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遂宁民政事业“456”发展思路,不断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基本民生服务,汇聚民生保障力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2022年10月10日《遂宁日报》03版

十年来,遂宁持续推进民政民生改革发展

倾心为民谋福祉 托举百姓幸福梦

【十年答卷】

十年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

  民生所指,忧之念之。在我市民生事业发展的十年征途中,处处印刻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足迹:助力脱贫攻坚,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兜底保障;开展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九连增”;重塑遂宁经济地理版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就,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用心聚力书写遂宁“幸福答卷”。

基层社会治理更高效

  今年5月27日,大英县首支社区慈善基金在大英县花园街社区成立,首次募捐就高达11万元,慈善基金将定向用于社区困难家庭救助、社区各项治理以及开展社区活动。

如何推进社区慈善基金“活水不断”,惠及民生?跟随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正文,记者来到花园街社区二楼“花样邻里馆”。舞蹈培训室、直播带货室、儿童书画培训班等相继呈现。“为了盘活‘花样邻里馆’1200平方米的空间,我们引进社会组织,利用阵地换资源的方式进行运营。社会组织运营创收的20%会捐赠到社区慈善基金池,用于社区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李正文说,社区利用已引进的10来家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从培训到考证再到就业“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社区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类似于花园街社区的无数个慈善“微细胞”厚植于慈善沃土之中,在全市凝聚着向善的力量,“人人可慈善”已成为遂宁的一张名片。

清晨,市民在犀牛广场健身,享受幸福美好生活。全媒体记者 刘昌松/摄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城市”荣誉是国家对遂宁慈善事业的充分肯定,我市已连续三届获得该殊荣,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近年来,我市探索形成的“1+3+N”遂宁慈善模式得到民政部的肯定。全市已成功在乡镇(街道)建立社工站95个,有已标识志愿服务组织30个,志愿服务队伍2628支,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571645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3197个,志愿者活跃度高达58.76%,分别高于全国30.26%、全省24.66%,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

  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自从有了‘红色物业’,小区环境安全又干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大英县水晶城小区的居民李先生感慨地说,盐井街道以党建引领、“党工委统筹+社区联办+物业公司”为载体的模式,成立“红色物业”组织,解决了“三无”小区脏乱差、邻里矛盾突出等问题。

遂州新城小区业主党员争做义务安全员,协助门岗保安工作

  十年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创新。“一约四会”“六手印记”“邻约汇·有事来协商”等社区治理汇聚成“遂宁经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提升至100%、95%;336个社区阵地全覆盖实施亲民化功能提升;全市3个街道5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基层治理示范单位,成功培育了一批社区治理行业标杆。

  基本社会服务更优化

根据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70.887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19%;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51.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27%。

“一老一小”是“国之大者”,是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大国发展韧性的大事。守护“最美夕阳红”成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遂宁经开区沐之爱养老康复护理院是我市14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之一,现代化装修风格让院区有着民宿、咖啡厅的“既视感”。

“我们会根据每位老人的健康情况、性格爱好等,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照服计划,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沐之爱养老机构负责人廖善鑫介绍道,该养老综合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10位服务人员的平均年龄在26岁左右,且全部是护士、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出身,都考取了国家级养老护理员证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住在这儿很开心,吃得好、服务很专业,服务人员就像孙子孙女一样。”87岁的谭金银老人一边笑着谈感受,一边和护理员下象棋。

市河东新区慈音、杨渡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梁界波/摄

  谭金银老人的幸福晚年,是我市养老服务业朝气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对养老服务提质扩面的探索从未停歇,以中、省13项改革试点为契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养老机构145个、床位29840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417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为100%和61.14%。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补贴制度市级全覆盖,“一镇一专员、一村一专干”基层养老人才建设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链接65万余名老年人需求信息和324个养老服务机构供给信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优化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养老服务只是一方面。十年来,我市集中和分散供养孤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每人每月1200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60%、100%;新建殡仪馆、农村公益性墓地等殡葬服务设施16个;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采取减免费用或提供补贴等方式做好政策范围内的基本殡葬服务。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全市通办”,射洪市、大英县被命名为4A级全国规范化婚姻登记窗口。

  民生兜底保障更有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十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遂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为老人发放重阳节慰问品。全媒体记者 黄林/摄

  十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相关决策部署,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随着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市5630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兜底保障,占“五个一批”的30.27%,率先实现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募集资金54亿元帮扶贫困群众超6万人;实施“希望芋禾”“助脱贫·公益行”等扶贫公益项目,帮扶贫困村32个、贫困户1367户。

  聚焦困难群众,我市形成了“1+8+N”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社会救助管理平台,全域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2万余名。截至目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680元每人每月、480元每人每月,比2012年分别增长151.8%、277.9%,低保标准实现“九连增”;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884元每人每月、624元每人每月,比2012年分别增长194.6%、177.3%,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全市6.42万名残疾人,1171名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得到照护和托养服务,困难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年攻坚,一项项改革直击民生痛点,民生政策精准有力,高质量发展民生底色更足,不断回应人民所盼,成就“民生幸福”,将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千家万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遂宁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有序,推进惠民生与促发展有机结合,在惠民利民中彰显民政担当。

【解码十年】

全面深化改革 为民生幸福“加码”

  持续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年来,我市民生保障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把改革红利真正送到群众“家门口”。

  着眼成就,用“倒推法”解析其跨越式发展的要诀,“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词”。

  顶层设计 构筑民生屏障

  “一老一小”,事关民生要事。如何绘就民生幸福温暖底色?

  “十年来,我们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断增多,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为100%和61.14%;同时,通过创新‘6613’工作模式,实施领导干部与特殊困境儿童‘1+1’结对帮扶机制,儿童关爱品质得到提升。”市民政局副局长罗鸿云介绍道,从2016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制度。

  显而易见,站高望远,加强顶层设计是成绩取得的关键。相关部门针对养老、儿童、残疾人、精神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制度设计。除政府兜底之外,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拓宽服务范围,在土地政策、用水用电、税收优惠、床位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政策红利调动民间资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力量不断充实。

  与此同时,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城市实现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的同时,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向农村中心镇延伸,为高品质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制度优化 催生惠民红利

  多年努力,全市村(社区)“两委”“一肩挑”比例从6.7%提高到93%,社区阵地标准率由25.6%提升到53%,改革红利在各项制度的优化调整中不断释放。

  “十年前,我们很多村阵地都没有,现在我们1109个村的阵地都达标,有了相对标准的办公场所、服务阵地。通过亲民化改造,实现了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党组织活动、群众公共服务、精神文化活动有了根据地,让群众有了‘家’。”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副书记田贵凡说。

  据介绍,通过加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从基础设施、工作机制主体培育等方面努力探索、不断优化,让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不断拓展、渠道更加广阔,城乡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遂宁经开区沐之爱养老机构一角。 全媒体记者郑威/摄

  “底线思维” 守住民生基础

  截至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680元每人每月、480元每人每月,比2012年分别增长151.8%、277.9%,低保标准成功实现了“九连增”。5.6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脱贫,对14.36万名低收入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以民为本,遂宁真真正正做到了兜实民生底子。

  “底线思维”铸就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全市民政系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用心用情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遂宁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贡献民政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奋斗者说】

把社区建成温馨“大家庭”

民生事业,事关民生福祉。

  把社区闲置空间盘活,打造社区群众人人都爱的“花样邻里馆”;坚持开展社区书记周末值班,及时为社区群众解难题;成功筹建大英县首支社区慈善基金……一件件民生实事在李正文当选大英县花园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年半的时间里相继落地,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社区群众的脸上。

  于李正文而言,社区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他衡量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而工作标准的确定,来源于李正文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对自我身份的转变,这也是他感受到的民生工作最大的变化。

  “我们从管理者,等着下指令做事,转变成治理者,主动为社区做事,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李正文说道,身份的转变,促进他在工作上目标感更强、服务意识更强、责任感更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无疑,基层社区书记作为“排头兵”,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群众解决多少难事,是衡量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准。

  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来往群众热情地和李正文打招呼,询问事项办理流程、注意事项,李正文都耐心地解答,带着办事群众挨个在办事窗口办理。了一件“小事”,群众轻松一分,李正文也获得群众由衷的一声感谢。

  “群众是纯善的,我们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他们也会支持我们开展工作,这种双向的‘奔赴’就推动了社区的发展。”在他眼中,作为社区干部,即使偶尔面对群众的质疑,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疏忽?用什么办法可以推动问题更快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就是最大的荣誉。

  十年发展,历久弥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年攻坚,面对时代给出的“民生考卷”,为群众建幸福“小家”,带着群众创和谐“大家”,大考彰显为民情怀。当深度参与、见证每件民生实事落地解决,帮助群众完成心愿、卸下负担、幸福生活时,如李正文一样的每一位干部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豪和骄傲。

遂宁传媒集团报道

举报/反馈

直播四川联盟

208万获赞 9.7万粉丝
四川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四川电视台直播四川联盟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