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传授《诗经》的有鲁诗、齐诗、韩诗,朝廷各设学官,合称三家诗,属“今文诗”。毛诗后出,与前三家合称四家诗,东汉时朝廷设学官。毛诗属“古文诗”,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毛诗后来居上,而三家诗先后亡佚,分别亡于西晋、三国、宋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见上文;《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
齐人辕固生为汉清河王刘承太傅,以治诗在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曾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汤武受命之事。黄生认为汤武并非受命于天,而是弑君篡位。辕固生认为,桀纣暴虐昏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他们是顺天应人。黄生说,冠虽破敝,但一定要戴在头上;履虽新,但一定只能穿在脚下。何者,上下有别也。桀纣虽无道,君也;汤武虽圣明,臣也。君有过,臣子不能劝谏匡正,反而以此为借口诛杀天子,自己取而代之,非篡弑而何?辕固生说,如你所言,高祖代秦作何解释?汉景帝说,学者以后不要讨论汤武受命的问题。
儒家学者有很多主张在逻辑上不能自洽,汤武问题即其中之一。窦太后好黄老之学,召辕固生问老子之书。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的言论罢了。窦太后发怒,让辕固生入兽圈刺野猪。汉景帝知道太后发怒而辕固无罪,就给他锋利的兵器。辕固生刺野猪,一刺中心,应手倒地,太后遂作罢。汉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拜其为清河王太傅。
汉武帝即位时,以贤良征召辕固生入朝。很多阿谀逢迎的儒生嫉毁辕固,对皇上说辕固已经太老了,于是他又被遣归,——时已九十余岁。辕固生被征召时,薛人公孙弘亦被征召,侧目视固。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齐人讲《诗》,都是依据辕固生的解读。齐人以治诗而显贵者,都是辕固生的弟子。
燕人韩生,名婴,汉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研究《诗经》旨意,撰内外传数万言,用语与齐鲁两家颇有不同,但宗旨皆一。淮南贲生受业于韩婴,燕赵间学者言诗者都遵循他的见解,其孙韩商在汉武帝时为博士。
济南人伏生,名胜,在秦时为博士。汉文帝时,求天下能治《尚书》者,遍寻不得,后闻伏生治《尚书》,就打算征召他。但伏生年已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文帝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伏生处学习。秦始皇焚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战乱大起,伏生出逃,待天下平定后,伏生寻找所藏,已丢失了几十篇,只余二十八篇(或作二十九篇,而一篇为伪书),以之教于齐鲁间,《尚书》因此未失传,学者们也都涉猎《尚书》教授弟子。
伏生教济南人张生和千乘人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人儿(繁体字为兒,读ní)宽。儿宽以精通《尚书》应郡举,到博士官门下学习,受业于孔安国。儿宽家贫无资财,给其他学生做饭,并常常为佣赁以谋衣食。他总是随身带着经书,稍有闲暇即诵习之,后来得官廷尉史。因廷尉张汤好儒学,遂重用儿宽。
张汤是有名的酷吏,而儿宽为人温良多智,注意言行,不善言语而敏于为文。张汤认为儿宽是忠厚长者,多次称誉他。张汤为御史大夫时,儿宽为掾吏,张汤荐之于天子。天子召见儿宽后,很欣赏他。张汤死后六年,儿宽官至御史大夫,在职九年去世。儿宽位在三公,因性情温和良顺,得以从容为官,但无所匡谏,下属也因其性格好而轻视他,不为尽力。伏生的弟子张生亦为博士,伏生之孙子亦以《尚书》征召,但他不能阐明《书》义。
此后,鲁有周霸、孔安国,洛阳有贾嘉,都善讲《尚书》。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今文尚书起家。
研究《礼经》的学者,以鲁人高堂生为最。《礼经》在孔子时已有散失,到秦焚书后,散失的篇目更多,仅《士礼》尚存,高堂生能言之。鲁徐生善为颂(礼仪仪式),汉文帝时,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有徐延、徐襄等。徐襄擅长演习礼仪,但是不能通晓《礼经》;徐延通晓《礼经》,而不善于演习礼仪。徐襄以颂为礼官大夫,官至广陵内史。徐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次等,皆曾为汉礼官大夫。瑕丘人萧奋以《礼经》为淮阳太守。此后能言《礼》为颂者,都出自徐氏。
《易经》之学,鲁商瞿受业于孔子,历六世至齐人田何,田何字子庄。汉朝建立,田何传于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杨何以通晓《易经》在元光元年被朝廷征召,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通晓《易经》官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通晓《易经》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菑人主父偃,都因通晓《易经》而官至二千石。他们的学术都是源于杨何的学说。
广川人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以治《春秋》为博士。他治学精专,世称三年不窥园。弟子众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间先后辗转相传。董仲舒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汉武帝即位后,董仲舒任江都相,后被贬为中大夫,曾著灾异之记。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因嫉妒董仲舒,就取其书上奏天子。天子召集儒生示其书,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老师的著作,以为下愚。董仲舒论罪当死,有诏赦免,此后董仲舒不敢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公孙弘治《春秋》不及董仲舒,但善于逢迎,以此致身卿相。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阿谀逢迎,公孙弘就陷害他,对皇上进谗言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相。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也尊重董仲舒的美好德行,因此始终礼遇他。董仲舒恐日久获罪,就称病辞官,家居而卒。董仲舒不治私产,以修学著书为事。所以自汉兴以后五朝,惟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他治《春秋》公羊之学。
《春秋》三传,有公羊、有谷梁,有左氏。齐人胡毋生,汉景帝时为博士,年老返乡讲授《春秋》,齐地很多人受教于他,公孙弘亦颇于其受教。瑕丘人江生治《春秋》谷梁之学。公孙弘得用后,采用了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之学。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很多,如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等。褚大官至粱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曾持节决淮南王狱。其他弟子为官者有数百人,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