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贺林平
2022年9月,大湾区近海海域,“17艘作业船+5艘无人船”默契配合,不久前完成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部署开展的今年首次大湾区近海海域海底基础调查项目。据悉,完成任务的无人船来自广东本土企业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参与这一任务,将调查测绘效率提升了数倍。大湾区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项目采用无人船集群测绘作业
2022年度大湾区近海海域海底基础调查任务由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开展海域海岛地形地貌调查、近海海底管线核查、近海海底沉积类型调查等。该项目工期短、任务重,加上广东沿海台风频繁,海上作业窗口十分有限,摆在项目实施团队面前的困难重重——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海上调查所需的作业船只、调查设备、专业测绘人员压力巨大,而且还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南海调查中心经研究决定,尝试探索无人船创新作业技术手段,利用无人艇协同测绘和无人机超低空航磁测量技术探测近岸海底管线,进行海洋调查新技术、新手段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应用示范。
具体项目实施中,调查中心通过“1艘母船+5艘无人船”的无人船集群测绘作业模式,以减少专业测绘人员的投入,同时减小有人作业船船只数量不够的压力。
结果,由云洲智能保障的无人船队集群测绘作业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安全性、高效性、精准性及经济性优势显著。
近海海域岛礁众多,普通作业船难以靠近,存在很大的作业风险,属于测绘“难区”“盲区”。而无人船以40cm的浅吃水优势可轻松靠近测绘,不易搁浅触礁,能够大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无人船集群测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以及自主性,在多船协同作业过程中,可以减少船艇调度、租用以及人员维护等工作,外业调查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无人船作为水上智能平台,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可以执行多种测绘任务,同时排除人为干扰因素,自主航行贴线精度高,采集数量质量大大提升。在海上作业时间窗口有限的情况下,无人船集群测绘以高效精准、气候环境影响低、全天候执勤的作业特点,大大缩短作业时间,有效减少作业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投入,保障项目外业调查任务如期完成。大湾区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项目采用无人船集群测绘作业
“过去是10个人,一条船,三班倒,一天做200多公里;现在有无人船配合,是2个人,十条船,一天可以跑1000多公里。”云洲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张云飞估算,相比传统的有人测绘,使用无人船集群作业,调查效率可提升10倍。
本次大湾区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项目中,无人船集群测绘作业时间跨度约80天,航程累计超过2万5千公里,可谓是“海上长征”,开启了无人船艇海上集群作业时代的新篇章。
据南海调查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调查项目获取了超10万公里的大湾区近海海底地形地貌数据,主要为了摸清大湾区近海海底管线情况,查明大湾区近海海底沉积类型,为做好广东省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专项提供技术力量,为打造广东海洋大数据“一张图”夯实数据基础,支撑广东争创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和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为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云洲智能创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无人船艇研发、生产及服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无人船艇+”的水上智能化解决方案。12年来,云洲智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勇闯科技探索“无人区”,截至2022年8月,已获授权专利390多项,攻克了无人船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完成了国内该行业“0-1”的自主创新历程。其中,“海洋智能无人艇平台技术”获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复杂浅海地形一体化和智能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7年11月,云洲无人船参与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2018年3月,56艘云洲无人艇组成的海上编队完成无人艇集群队形保持等多项测试科目
12年来,云洲智能先后推出环境监测无人船、海洋调查无人艇、安防救援无人艇等多系列无人船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水域管理、海洋工程、公共安全等领域,产品已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加了第34次南极科考、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科考、江西防汛抗洪、河南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云洲智能无人船艇在海洋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调查和油气运维等,通过无人船艇的规模化应用,提升获取数据的精度、准度、广度以及连续性,同时提高采集数据效率。研发诞生自主无人船的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