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教室、贴满明星海报的宿舍以及改造后的“老村食堂”古朴怀旧;职工书屋里一整墙的书籍码放整齐、书香尽飘,园内周遭大片香蒲随风摆动,清香扑鼻……“叮铃铃、叮铃铃……”铃声一响,俨然置身菁菁校园。最近,汇聚读书、创意、美食、摄影、住宿、夜间灯光集市、农耕体验等文旅活动为一体的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根竹镇文创园成为了贵港市新晋网红打卡点。
“文创园建起来后,镇上热闹了,外出务工者也纷纷返乡了。”“老村食堂”员工们向记者诉说着文创园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尤其让他们感受深切的是,自从文创园有了工会、来了“娘家人”,在此工作生活的职工群众不仅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
“工会在这里举办了很多培训班,我的面点技能就是在这里学的。”
“电商直播带货技能培训班让我们的产品打出去了,收入也增多了。”
“工会还建了职工书屋,我们随时可以借阅书籍。”
“工会还为我们推荐了工作,让我们在此扎根立足。”
记者了解到,根竹镇职工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是贵港市总工会立足工会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实例。近年来,贵港市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贵港市委“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五大振兴”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助力发展、维稳帮扶、强基固本、队伍建设等“五大行动”,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找准工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切入口、着力点,坚持抓点带面、统筹推进,为助力贵港市乡村振兴跑出工会“加速度”。
“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我们积极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探索推进工会工作向乡村延伸。”贵港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颖坚介绍,近年来贵港市港北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以建设贵隆高速示范带、红色旅游示范带、根竹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基础,探索创新“三带师范 六联共建”的乡村振兴模式。其中,文创园便是根竹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
根竹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起来后,务工人员逐渐增加。职工在哪里,工会就建到哪里,贵港市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将工会组建在文创园里,将服务覆盖到职工身边,为职工发展注入动力。此外,还通过抓乡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移民安置区工会规范化建设扩大基层工会覆盖面,强基固本激发工会活力,带动更多的地方像“文创园”一样蓬勃发展。目前贵港全市共有乡镇街道总工会21个,乡镇街道联合工会54个,会员近19万人,为振兴乡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贵港市总工会坚持用先进文化滋养心田,打造文创园职工书屋。“工会给我们打造的职工书屋场地宽敞、功能多样,建起来后很多单位到这里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和周末亲子活动。”根竹镇党委副书记陆斌说道。
记者还了解到,在根竹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离文创园3公里左右的“电商小院”于今年3月份开业。为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题,贵港市总工会联合根竹镇总工会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技能培训,让特色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助力群众创业增收和产业发展。
“工会不仅为我们推荐就业机会,让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还让我们融入新生活,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贵港市总工会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镇工会职工之家、移民安置点文化家园等阵地和活动场所建设。“我们工会建立了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为职工群众搭建了乡村文化的大舞台。”移民安置点老乡家园第一书记黄子标介绍,工会会定期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比赛、文艺演出、素质培训、艺术作品展、青年交友等活动,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幸福新生活。据统计,今年以来贵港市各级工会开展文艺演出、“美丽乡村行”、送春联、青年联谊会以及书画比赛、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进乡村共12场,参与和观看人数达3000人次,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贵港市总工会选树各级劳模、工匠近200人,并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农村致富领军人才和工匠人才。
广西劳动模范、贵港市覃塘区名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国泽就是其中之一。他打造“茶叶基地+体验+乡村游”于一体覃塘毛尖特色品牌旅游农家乐,为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我们的茶厂直接带动妇女就业80多人,其中,脱贫户10户,贫困妇女10人,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达10000元。农家乐长年用工30人,其中5人为脱贫户,辐射周边农户80户。”韦国泽介绍,茶厂还定期组织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开展种茶、采茶等技能培训,为她们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等服务,带动实现了农户增收、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打造了乡村旅游振兴的致富之路。
(据广西工人报消息 广西工人报记者 吴智芳 通讯员 陆军 郑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