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的东西主干道上,矗立着一座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牌坊”式建筑,它古典优雅、风韵高洁。每天清晨,许多清华人都会骑着自行车经过它进进出出,将自己的生活、命运、情感,与这所学校紧密相连。

这就是清华园的标志——二校门。一座青砖基座、白玉石砌成的三拱石门,中间一道弧度完美的大拱门之上,镌刻着清末大学士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鲜明而有神采。


01 二校门名称的由来






清华二校门是清华园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清华最重要的名片,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位于清华东西向重要主干道——清华路。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二校门是第二个学校校大门的简称,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即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为"二校门"。


02 二校门的历史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最早是作为清华学堂的主校门而存在的,原设计者暂不详,原施工者为斐士(E. S. Fischer)。早期时,它的两翼伸以短墙,东西各联通有其它建筑。当时的清华,门纪森严,一切与无关人员都禁止擅入。1930年,曾有军阀政府指派来的所谓校长,却被清华学生会拒之门外。




梁实秋在清华读书时,曾对早年校门姿貌写过如下一段描述文字:“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黑栅栏门。门前站立着一名守卫的警察。门的弯弧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石上镌刻着清那桐写的‘清华园’三个擘窠大字”。




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如今的西校门成为清华新的大门,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为“二校门”。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交通方便,拆去了二校门两面的短墙。它作为校门的功能大大减弱,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一代代毕业生仍然满怀热情,从这里走出校园,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1966年8月24日,红卫兵以“破四旧”为由拆除了二校门。1991年,在海内外广大校友的呼吁与支持下,二校门得以恢复重建。它以卓越的风姿,重新屹立于世人的眼前。







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

举报/反馈

ThuAd清筑设计教育

6258获赞 535粉丝
【一起上清华建筑!】
深圳清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