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乱世建国

特拉布宗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尤西比乌斯(Eusebius)的说法,它成立于公元前765年,比罗马还要早3年,比拜占庭城邦更是早了近一个世纪,在罗马和米特拉达梯(Mithridates)的斗争中,它站在了作为最终获胜的的罗马一边,在帝国统治下享有作为自由城市的特权。到了君士坦斯二世以后,特拉布宗作为查尔迪亚军区(Chaldia)的首府。

(注:特拉比松即特拉布宗。)

它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附近的本都山脉使这座城市足以抵御绝大多数入侵。

(本都山脉)

早在科穆宁王朝阿莱克修斯一世刚即位的时候,当地就在狄奥多尔·加布拉斯(Theodore Gabras)将军的带领下事实独立,阿莱克修斯一世以联姻的方式将加布拉斯家族和本都地区一起绑在帝国的战车上,之后约翰二世也征讨过特拉布宗的分裂势力,尽管加布拉斯家族在当地仍然很有影响力,但此后特拉布宗在科穆宁王朝统治下总体是平稳的。

1180年曼努埃尔一世皇帝去世后,拜占庭帝国就此陷入多事之秋,曼努埃尔治下拜占庭帝国的潜在隐患也彻底爆发,1180-1185年之间,短短五年时间,拜占庭帝国换了四个皇帝,而每一次皇位更迭都意味着残酷的政治清洗,帝国的根基也随之动摇。继曼努埃尔一世之后的皇帝们,无论是曼努埃尔一世之子、年幼昏聩的阿莱克修斯二世还是曼努埃尔一世的堂兄弟、雄猜暴戾的安德洛尼卡一世,都无法改变帝国江河日下的局面,1185年的诺曼入侵更是将这个古老帝国的缺陷暴露无遗,安德洛尼卡一世在诺曼人兵临塞萨洛尼基的情况下仍然猜疑将领,他将军队分为五支交给五位将领,分批前往救援塞萨洛尼基,但反而被诺曼人击败,最终导致塞萨洛尼基陷落、七千名当地居民被屠杀的惨剧发生,而城陷的消息传到首都,首都市民拥立科穆宁家族的表亲伊萨克·安格洛斯即位,并以可怕的方式肢解了安德洛尼卡一世

科穆宁家族对帝国百年的统治垮台,安格洛斯家族的伊萨克二世虽然依靠将军阿莱克修斯·布拉纳斯的出色军事才能击退了诺曼人,但伊萨克二世同样庸懦无能,在位期间帝国各地将领、豪强叛乱不断,不仅保加利亚分离出去,连希腊本土以及小亚西部的部分地区都开始走向独立,伊萨克二世的哥哥阿莱克修斯三世在废黜弟弟上台后局势更加恶化,君士坦丁堡朝廷实际控制区西不过塞萨洛尼基,东不过与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的查尔西顿,其余地方均实质性独立,甚至首都还有市民的不断叛乱,政局可谓混乱到极点。安格洛斯王朝时期帝国的实质解体为特拉布宗的彻底分离提供了绝佳良机。

(顺序如下:约翰二世、曼努埃尔一世、阿莱克修斯二世

安德洛尼卡一世、伊萨克二世、阿莱克修斯三世)

12世纪末,格鲁吉亚的强大也为这一地区的独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因素,在乔治三世和塔马尔女王的统治下,格鲁吉亚在高加索不断扩张,他们同样将目光投到日趋衰败的拜占庭帝国身上,不过科穆宁王朝时期,因为乔治三世和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姻亲关系(安德洛尼卡一世的长子曼努埃尔娶了乔治三世的女儿)和私人友谊,双方彼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安德洛尼卡一世被推翻后,塔马尔女王立即收留了安德洛尼卡一世三个年幼的孙子阿莱克修斯、大卫(二者均是安德洛尼卡一世长子曼努埃尔之子)、安德洛尼卡(安德洛尼卡一世次子约翰之子),作为姨母,她为这些科穆宁家族的最后遗孤提供政治庇护。

阿莱克修斯三世劫掠了塔马尔女王赠与修道院的财物,更是为格鲁吉亚进攻拜占庭提供了绝佳借口,塔马尔女王派遣自己的两个侄子阿莱克修斯、大卫率领格鲁吉亚军队向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进军,并在1204423日前后攻占特拉布宗,当地总督君士坦丁·巴列奥略弃城而逃

(处于强盛时期的格鲁吉亚王国)

不久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传来,阿莱克修斯和弟弟大卫为争夺帝国首都继续率军向西进军,阿莱克修斯进占萨姆松和锡诺普,而大卫进军更西的地方,将科穆宁家族的故地帕夫拉戈尼亚收入囊中,而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的刻赤也臣服于科穆宁兄弟,此时的特拉布宗帝国相比尼西亚帝国和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是拜占庭三个继承国里最大的,但科穆宁家族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科穆宁兄弟碰上了两个强有力的对手:尼西亚帝国狄奥多尔一世和罗姆苏丹凯考斯。
1204年君士坦丁堡沦陷,拜占庭帝国暂时灭亡。)
二、受挫偏安

首先是大卫在帕夫拉戈尼亚遭遇到了劲敌尼西亚帝国的狄奥多尔一世拉斯卡里斯,安格洛斯王朝驸马出身的狄奥多尔一世在君堡沦陷后以尼西亚和布尔萨为根基,以军事强攻和钱权收买双管齐下的方式,短时间内迅速整合了小亚西部的各路诸侯,成为科穆宁兄弟通往君堡道路的拦路虎,大卫派遣的将军西纳德诺斯攻占尼科米底亚,但后者在通过一个险要关卡的时候中了狄奥多尔一世的埋伏、全军溃败,连西纳德诺斯本人都成了尼西亚的俘虏,大卫就此实力大损,他只能向君士坦丁堡的拉丁人求救,拉丁人的介入确实使大卫免受被吞并的命运,但这似乎引起了他的兄长阿莱克修斯的不快。近年在阿索斯山的瓦托佩迪修道院,发现了大卫在1212年在此去世的题记。学者舒库罗夫认为已经贵为皇帝的阿莱克修斯无法容忍大卫再向拉丁皇帝称臣,因而将他放逐到了阿索斯圣山当教士。但阿莱克修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好帮手,还失去了帕夫拉戈尼亚的领土,群龙无首的帕夫拉戈尼亚很轻易的被尼西亚帝国吞并。

阿莱克修斯此后得独自面对尼西亚帝国和罗姆苏丹国的夹击,罗姆苏丹凯考斯一方面因为特拉布宗帝国的领土封闭了罗姆苏丹的黑海海岸线、影响了罗姆的对黑海贸易而对特拉布宗帝国的领土志在必得,另一方面阿莱克修斯支持凯考斯的兄弟凯库巴德觊觎凯考斯的苏丹位置而使凯考斯感到如同芒刺在背,在各种因素交织下,特拉布宗与实力强大的罗姆苏丹国的决战在所难免。

1214年,罗姆苏丹凯考斯率军围攻锡诺普,阿莱克修斯不得不前往迎战却兵败被俘,凯考斯俘虏阿莱克修斯后喜出望外,以阿莱克修斯为筹码要挟锡诺普投降,但锡诺普仍然按坚持抵抗很久,火冒三丈的凯考斯在城下折磨阿莱克修斯并将其展示给守城军民,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凯考斯释放阿莱克修斯、阿莱克修斯仍然保留有锡诺普以西的领土,但需要向罗姆苏丹称臣纳贡,而锡诺普则归属于罗姆苏丹国。

后,特拉布宗与其他拜占庭势力基本隔绝,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关于阿莱克修斯一世此后的历史记录非常少,只有格鲁吉亚的编年史有过他支援乔治四世作战的记载。1222年,阿莱克修斯去世,他的儿子们过于年幼,因而具有一定政治和军事经验的女婿安德洛尼卡·吉多斯继承了特拉布宗的皇位。

安德洛尼卡·吉多斯刚即位就给了罗姆苏丹国一个下马威,罗姆苏丹国的锡诺普总督劫掠了特拉布宗位于黑海北岸的商船,安德洛尼卡·吉多斯闻讯后立即还以颜色,派遣海军劫掠了锡诺普周边并救出了被之前俘虏的人质。罗姆苏丹梅利克当然不能容忍小小的特拉布宗对“上国”的冒犯,亲自率军围攻特拉布宗,但梅利克的军队在城外被雷雨、冰雹天气击败,惊吓中很多人掉下悬崖摔死、还有一些人被山洪冲走,倒霉的梅利克苏丹也成了特拉布宗人的俘虏,不过安德洛尼卡·吉多斯仍然以国君的礼仪对待梅利克,双方再度达成协议,特拉布宗暂时摆脱了罗姆苏丹国附庸的地位、年贡和服兵役的属国义务也被取消,而梅利克甚至还得每年向特拉布宗赠送骏马并为圣尤金尼奥斯修道院捐赠财物。这是特拉布宗帝国的一次重大胜利,但喜悦仅仅持续到1230年,当时花剌子模的扎兰丁进攻罗姆苏丹国,安德洛尼卡·吉多斯选择与扎兰丁结盟并派遣军队参与对罗姆苏丹国作战,却在埃尔津詹战败,特拉布宗不得不再次成为罗姆苏丹国的附庸。
三、稳定发展
1235年,安德洛尼卡·吉多斯去世,阿莱克修斯的儿子约翰·阿克苏赫·科穆宁继承了皇位,但约翰在位不过三年便死于马球事故,约翰的弟弟曼努埃尔继承了皇位,曼努埃尔在位时期,罗姆苏丹国在蒙古西征的浪潮下一蹶不振,曼努埃尔果断依附于蒙古人,而他也得到了巨大的回报,1254年,曼努埃尔在蒙古人的支持下,重新夺回了锡诺普以及周边的海岸线,此时距离曼努埃尔的父亲阿莱克修斯兵败被俘已经过了四十年。同时曼努埃尔还与西方国家展开了外交、甚至派出使节拜访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以对抗日益强盛的尼西亚帝国。此外,曼努埃尔在晚年还在特拉布宗新建了一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并拒绝米海尔八世要求他放弃罗马皇帝称号的要求,说明此时特拉布宗尚未放弃重新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努力。

(图为米海尔八世进入君士坦丁堡)

1263年,曼努埃尔去世,其长子安德洛尼卡二世即位,但安德洛尼卡二世在位时间短暂且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其异母弟乔治在1266年继位,乔治继位年龄尚幼,政事由摄政所把持。乔治在位期间,关于特拉布宗帝国外交活动记载相对丰富,当时尼西亚帝国已经夺回了君士坦丁堡重建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海尔八世担心拉丁势力死灰复燃,为了讨好教皇、减轻西方的压力,米海尔八世在国内强行推行东西教会合并,这激起了贵族教士的反对,乔治认为这是个从中渔利的机会,他不仅没有放弃罗马皇帝的帝号,还自诩为正教的保护者和米海尔八世公然对抗,而且乔治还和米海尔八世的死对头:西西里的安茹家族眉来眼去很久,他们结成了对抗米海尔八世的同盟。

(米海尔八世死后,其子安德罗尼卡二世继位)

尽管乔治看似在外面风光无限,但他似乎忘了真正决定他命运的是蒙古人,乔治不久后失宠于伊尔汗国的第二任汗王阿八哈汗(旭烈兀之子),1280年夏季,乔治在特拉布宗南部的边境被阿八哈汗设计生擒,直到阿八哈汗几年后去世才被释放,但此时特拉布宗当地人已经拥立了他的弟弟约翰二世为皇帝,约翰二世在位时期最有影响的事情莫过于在1282年约翰二世主动放弃了对罗马皇位的宣称、并亲自前往君士坦丁堡、在城下约翰二世脱下了紫袍、接受了米海尔八世赐予的“专制君主”头衔,而约翰二世也娶了米海尔八世的女儿欧多西亚公主为妻,期间约翰二世的皇位也受到流亡在外的兄长乔治和同父异母妹妹狄奥多拉的挑战,乔治一度投靠他的女婿格鲁吉亚国王德米特里二世,企图依靠格鲁吉亚的力量夺回皇位,但他的企图最终归于失败。约翰二世的妹妹狄奥多拉也是依靠伊列梅季国王大卫六世的军队一度攻占特拉布宗自立为王、一度迫使约翰二世流亡在外,不过约翰二世最终还是战胜了妹妹、将她重新赶回了格鲁吉亚。

约翰二世击败兄长乔治、妹妹狄奥多拉、平定帕帕多普洛斯起义后,皇位日趋稳固,不过特拉布宗对外形势却不断吃紧,突厥人劫掠了查迪亚并使周边的村庄沦为废墟,约翰二世本人也在1297年对抗西方的敌人时死于军中。约翰二世14岁的儿子阿莱克修斯二世即位,年轻的阿莱克修斯二世刚上台时局势动荡不安,但这位少年君主很快展现了出色的天赋,在挫败了摄政的阴谋后又击败了突厥人、热那亚人的入侵,并抵御了锡诺普的海盗劫掠使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甚至在1310年攻占了埃尔祖鲁姆。

(阿莱克修斯二世。)

在阿莱克修斯二世统治下的特拉布宗是黑海的重要贸易中转站,使特拉布宗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而一则对阿莱克修斯二世庆祝自己生日的记载也说明了皇室出手阔绰,据说在宫廷宴会结束时,皇帝赐予参加宴会的宾客们很多贵重的礼物,甚至将代表皇室的精美紫色装饰品都送了出去,阿莱克修斯二世时期出土的精美钱币也说明了帝国的繁荣。阿莱克修斯二世在位的三十多年期间是特拉布宗最安定繁荣的时光,而在这段被人怀念的时光过去之后,特拉布宗的罗马人将会迎来一场噩梦。

四、内战与中兴

阿莱克修斯二世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1330年阿莱克修斯二世去世后,他的长子安德洛尼卡继承了皇位,为了防止弟弟们觊觎皇位,他决定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安德洛尼卡的两个弟弟米海尔·阿扎卓特鲁和乔治·阿奇普加斯均被处死,最小的老四巴西尔不甘心像两个哥哥一样束手待毙,他逃到了君士坦丁堡寻求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庇护。残暴的安德洛尼卡在位不足两年便离奇去世,他八岁的儿子曼努埃尔二世继承了皇位,主少国疑,特拉布宗在这个幼童统治期间不仅国内政局不稳,还遭到了土库曼酋长拜拉姆贝格的入侵

自然,这种脆弱的统治不可能维持下去。

当年安德洛尼卡一世篡夺侄子阿莱克修斯二世皇位的阴谋再度重演,此时在君士坦丁堡流亡的巴西尔趁机潜回国内发动政变、杀死了摄政莱克斯一家,废黜曼努埃尔二世篡夺了皇位,不久 特拉布宗爆发了拥护曼努埃尔二世的起义,为了断绝众望,巴西尔和一百多年前的先祖安德洛尼卡一世一样杀死了侄子。

巴西尔一开始娶了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的私生女伊琳娜·巴列奥略,但皇位稳固后,他便另寻新欢,另一个同样名叫伊琳娜的女子成了巴西尔的新欢。而伊琳娜·巴列奥略空有皇后之名却整日担惊受怕,据说巴西尔不仅将伊琳娜·巴列奥略赶出皇宫、甚至一度打算杀死她,巴西尔虐待合法妻子而和情人双宿双飞行为甚至连君士坦丁堡的牧首都有所耳闻,牧首对特拉布宗当地教会容许这种丑闻非常震惊、甚至要求特拉布宗当地教会进行干预,但这并没有什么效果。这名情妇伊琳娜为巴西尔生了两个私生子,但巴西尔并没有合法的子嗣,这为后来特拉布宗最为惨烈的内战埋下了隐患。

1340年,巴西尔在与土库曼人作战不久后暴卒,据说是皇后伊琳娜·巴列奥略将其谋杀,伊琳娜·巴列奥略掌握政权后、立马将她最憎恶的情敌以及两个私生子流放到君士坦丁堡、交由她的父亲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严加看管,另一方面希望她的父亲提供帮助、帮助她稳固政权。但伊琳娜·巴列奥略明显低估了科穆宁家族在本都地区的影响力,早在安格洛斯王朝时期,这里就是拥护安德洛尼卡一世后裔(安德洛尼卡一世担任过一段时间本都总督、他也是以本都为根据地最终夺取拜占庭皇位)、对抗君士坦丁堡朝廷的大本营、爆发了好几起支持科穆宁家族复辟的叛乱

最终这里也成为科穆宁家族的庇护所,而独立于君士坦丁朝廷之外。现在伊琳娜·巴列奥略一个外人僭越称帝,自然不能被本都本地豪强巨头所容忍,伊琳娜·巴列奥略只能依靠少数亲君士坦丁堡的贵族和雇佣军勉强维持统治,这位女皇的统治堪称灾难,不仅特拉布宗内部叛乱不断,连土库曼人也来趁火打劫,据说这场13417月的入侵毫无抵抗地击溃了特拉布宗的防御,并在烈日和强风的帮助下,入侵者纵火烧毁了特拉布宗的内外,以至于许多在当地教堂避难的人,包括妇女、儿童,以及牲畜,都在大火中丧生。腐烂、半烧的尸体散发出恶臭,引发了一场瘟疫导致更多人死亡,这样无能的统治自然是距离垮台不远,717日,阿莱克修斯二世的女儿安娜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进入特拉布宗成为新皇帝,伊琳娜·巴列奥略则被废黜放逐。

(安纳托利亚地形图)

但特拉布宗的部分贵族对女性统治者非常反感,尽管安娜成功抵御了土库曼人的入侵,但他们还是更希望由一位出身科穆宁家族的男性统治者统治帝国。尽管安娜一度击败了来自叔父、阿莱克修斯二世之弟米海尔的挑战,但米海尔的儿子约翰从君士坦丁堡返回特拉布宗后形势逆转,安娜即位后施行的一些对内政策使她丧失了相当的支持者,134293日,安娜被贵族们废黜并处死,约翰成为了新皇帝,约翰三世即位后大肆清洗安娜的支持者,但约翰三世放荡而无能的统治反而让原来支持他的人群起反对,其中的一名约翰三世的原支持者尼基塔斯率领军队将之前一直被监禁的米海尔放出、拥立其为皇帝,米海尔将儿子约翰三世流放到修道院,并同样将其支持者清洗一空。

这一出父亲夺走儿子皇位的闹剧将特拉布宗的混乱推向了顶点,而米海尔的统治同样动荡不安,米海尔刚即位的时候只是尼基塔斯的傀儡,被迫签署了赋予尼基塔斯极大权力的文件,但经过一年的蛰伏,米海尔夺回了实权、将尼基塔斯软禁。而米海尔掌握政权后的统治并不成功,1346年,土库曼人攻击特拉布宗、夺取了特拉布宗皇帝先祖安德洛尼卡一世的“龙兴之地”温耶,次年9月,黑死病又袭击了特拉布宗,造成严重损失,1348年,热那亚人攻占了特拉布宗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克拉索斯,次年5月,更是组织舰队围攻特拉布宗,尽管特拉布宗最终抵御了入侵,但克拉索斯的陷落也让特拉布宗的外贸受到严重打击,使帝国的经济被削弱。面对外敌的无能表现让米海尔皇帝彻底威严扫地,尼基塔斯趁机摆脱监禁、重掌大权,尼基塔斯借助民众对米海尔的不满将其废黜、从君士坦丁堡迎立巴西尔皇帝和情妇伊琳娜所生的私生子阿莱克修斯为新皇帝,为阿莱克修斯三世。

(阿莱克修斯三世夫妇画像)

这位新皇帝只有10岁,由其母亲伊琳娜名义上担任摄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时任海军大都督的权臣尼基塔斯的手中,拥立这名合法性不高(私生子出身)的幼童为帝,明显是尼基塔斯企图继续操纵权力的伎俩,但尼基塔斯明显低估了这位幼主,他的能力比起同样年幼登基的祖父阿莱克修斯二世并不逊色,新君不动声色的争取到了一批和尼基塔斯不对付的朝臣、将领的支持,同时通过妹妹玛利亚的婚姻与土库曼人结盟、争取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到了13546月,尼基塔斯发觉自己被架空后逃出特拉布宗,组织一支12艘船规模的舰队攻击特拉布宗,但叛军发现不能取胜便撤退了,皇帝趁胜围攻尼基塔斯盘踞的堡垒,最终将堡垒攻破并生擒权臣。

特拉布宗的政局仍然不能稳定,包括特拉布宗大主教尼丰在内的阴谋集团企图暗杀皇帝,由于军队始终忠诚于阿莱克修斯三世,因而政变阴谋被挫败,阿莱克修斯三世罢黜了尼丰并将其软禁在修道院。尽管阿莱克修斯三世在与贵族、教会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但他并未像先祖安德洛尼卡一世一样对贵族趁胜追击、大砍大杀,而是以温和的手腕向贵族颁发诏书确认了他们的特权,从而使国家稳定下来。

(特拉布宗货币)

阿莱克修斯三世在稳定内部后着手解决土库曼人部落侵扰的问题,但受制于经过长期内战摧残、国力贫弱,阿莱克修斯三世对此也是有心无力、土库曼人劫掠的问题并没有实质改观,1355年特拉布宗军队被土库曼人击败,阿莱克修斯三世本人都险些丧命,因而,阿莱克修斯三世转而通过寻求联姻结盟外交确保帝国的边境安全。而热那亚人在米海尔皇帝在位时期在特拉布宗境内势力极度膨胀也引起了阿莱克修斯三世的警觉,阿莱克修斯三世引入威尼斯人以分解热那亚人的优势,但威尼斯人同样不满足现有特权,反而和拜占庭帝国勾结,怂恿拜占庭一举吞并特拉布宗以攫取更大的利益,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的幼子米海尔·巴列奥略率领由三艘船组成的舰队攻击特拉布宗,但仅仅五天,拜占庭舰队感到凭借如此规模的舰队夺取守卫严密的城市确实过于困难,只能灰溜溜的撤退了。此后特拉布宗与威尼斯的关系也得到了修复。阿莱克修斯三世在位期间,基本恢复了内战后的特拉布宗秩序,虽然对外战事受挫,但瑕不掩瑜,他的努力使科穆宁家族的统治继续在黑海之滨延续下来。

五、“父慈子孝”

阿莱克修斯三世在1390年去世,享年51岁,之前他娶了约翰六世·坎塔库泽诺斯的亲戚狄奥多拉为妻,育有几名儿女,长子巴西尔早卒,因而次子曼努埃尔继承了皇位,为曼努埃尔三世。曼努埃尔三世在位期间,来自奥斯曼的威胁与日俱增,1398年,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一世一度劫掠了特拉布宗帝国的边境,几年后,中亚强人帖木儿的军队攻陷了锡瓦斯,帖木儿致书于曼努埃尔三世,希望特拉布宗军队加入帖木儿军队与奥斯曼战斗,尽管曼努埃尔三世没有正面回应帖木儿的邀请,但仍然派遣了20艘船为帖木儿的军队提供后勤物资,实质上表明了自己在奥斯曼-帖木儿战争中的态度。

1400年)

一度不可一世的巴耶济德一世在被帖木儿击败、沦为“囚状闪电”后,来自奥斯曼的威胁也得以暂时解除。而在人热那亚和威尼斯的争端中,曼努埃尔三世也是左右逢源,保证了帝国的外部安全。但外患解除,内忧又起,曼努埃尔三世晚年宠幸一名出身低贱的年轻幸臣,引起了以皇帝长子阿莱克修斯为首的贵族的不满,阿莱克修斯觊觎父亲的皇位,借父亲的威信因为一名佞幸而动摇的机会发动叛乱,许多贵族都加入了阿莱克修斯皇子的叛军,最终迫使曼努埃尔三世将这名佞幸赶走,之后一本满足的叛军自动解散,阿莱克修斯见队伍作鸟兽散,在没达到篡位目的的情况下只能和父亲和解,而和解的条件也是非常荒唐的:阿莱克修斯需要在找到一名与之前被赶走的幸臣类似的年轻人为父亲提供服务。14173月,曼努埃尔三世暴卒,据说曼努埃尔三世的死与其子阿莱克修斯相关,阿莱克修斯在弑父的阴影下登上皇位,为阿莱克修斯四世。

阿莱克修斯四世以背叛父亲起家,但他本人没想到的是,自己同样死于儿子的叛乱。阿莱克修斯四世上台不久,热那亚侵占了当地的一座修道院并将修道院改建为堡垒,直到1422年,特拉布宗向热那亚支付了一定赔款达成了和平协议。而对小亚细亚的穆斯林统治者,阿莱克修斯四世同样继承了先祖们卖女卖妹的道路

1420年,阿莱克修斯四世将女儿嫁与黑羊统治者卡拉优素福的儿子贾汗沙,并支付贡金,另一个女儿嫁给了白羊王朝王子阿里。阿莱克修斯四世也没有忘了他的基督教邻居们。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塞尔维亚专制君主久拉吉·布兰科维奇,另一个女儿玛利亚嫁给了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据说阿莱克修斯四世一生大多数时间追逐享乐,因而除了外交上左右逢源和息事宁人外,他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

而在处理家庭内部矛盾上的失察和草率,让这位皇帝最终丧命。1417年,阿莱克修斯四世立长子约翰为共治皇帝,但约翰与父母关系极为恶劣,1426年,约翰谋杀了帝国司库,因为传言他与皇后狄奥多拉私通。事情败露后约翰掀起了叛乱,企图杀死他的父母,但帝国的贵族们阻止了他,约翰不得不逃亡格鲁吉亚,当阿莱克修斯四世的妻子狄奥多拉皇后与1426年去世后,阿莱克修斯四世心情不佳,以至于著名学者贝萨里翁为他写了三篇赞美诗以排解皇帝的忧愁。约翰逃亡后,阿莱克修斯四世剥夺了约翰的继位资格,将次子亚历山大册封为专制君主。后来约翰离开了格鲁吉亚前往卡法的热那亚殖民地,招募了一批船队和水手,雇用他们帮助他夺取皇位,这支舰队在特拉布宗登陆。阿莱克修斯得知逆子杀了回来,亲自率军迎战,却在军中被约翰收买的贵族暗杀,亚历山大得知父亲死讯后弃城逃亡君士坦丁堡、投奔了妹妹玛利亚。 约翰入城登基,为约翰四世,事后约翰四世为洗脱弑父嫌疑,将刺杀父亲的凶手灭口,并为其父举行了盛大葬礼。连续两场父子相残,似乎也印证了那带着弑亲诅咒的“安德洛尼卡之血”并没有随着安德洛尼卡一世被君堡暴民肢解而枯竭,它仍然在安德洛尼卡一世后代的身体里源源不断流淌,而这一连串叔杀侄、兄屠弟、父逐子、子弑父的闹剧又能持续多久?

特拉布宗地图
六、帝国末路

约翰四世篡夺皇位后,特拉布宗重新面临恢复元气的奥斯曼帝国的威胁,1442年,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出一支舰队远征特拉布宗,因为风浪太大、船只无法登陆,这次远征无果而终,但奥斯曼舰队仍然掠夺了特拉布宗在克米里亚半岛的属地。这次进攻对特拉布宗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奥斯曼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1451年,拜占庭使者弗朗茨来到特拉布宗为刚即位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寻找一位新娘,正好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驾崩,约翰四世闻讯后兴奋的向弗朗茨谈及此事,约翰四世认为新苏丹穆罕穆德二世是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周边的国家可以享受更长时间的和平。但弗朗茨却不敢苟同约翰四世的意见,弗朗茨认为穆罕穆德二世虽然表面上与周边的基督教国家保持友谊,但这不过是缓兵之计,而且如今的拜占庭帝国早已负债累累,恐怕很难抵御奥斯曼的进攻。果然两年后弗朗茨的担忧成为了现实,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摩里亚和特拉布宗成为拜占庭最后的残余国家(此时伊庇鲁斯的科穆宁·杜卡斯王朝早已在14世纪初灭亡,伊庇鲁斯几经易手,这时由意大利的托科家族统治),携消灭拜占庭帝国的余威,穆罕默德二世要求约翰四世前往君士坦丁堡纳贡,并对通过海峡的特拉布宗与威尼斯船只收取重税。

约翰四世拒不听命,此举正中穆罕默德二世下怀,穆罕默德二世勒令阿马西亚总督希兹尔贝伊从水陆两路发起对特拉布宗的围攻,希兹尔贝伊的军队在特拉布宗周边大举劫掠,俘获了2000多人,同时特拉布宗城内爆发了瘟疫,城市随时可能陷落,最终约翰四世屈服了,他接受了穆罕默德二世的条件,同意每年支付2000金币的年贡,但后来穆罕默德二世将年贡提升到了3000金币,约翰四世也只能咬牙接受。

(奥斯曼骑兵,戴库拉考特盔,在长袍的下面有锁甲。拿波斯风格的长剑。)

此时奥斯曼帝国正在猛攻君士坦丁十一世两个弟弟据守的摩里亚,兔死狐悲,约翰四世为了自保,在周边广结姻亲盟友,他将女儿狄奥多拉嫁给了白羊王朝君主乌宗·哈桑,同时约翰向教皇尤金四世写信表达通好之意,并且特拉布宗主教区也派出代表,随拜占庭帝国一并参加了1431-1439年举行的巴塞尔-费拉拉-佛罗伦萨大公会议,会上原则达成了东西教会合一的协议。但约翰四世未能改善与热那亚的关系,尽管最初约翰四世借助热那亚人的力量弑父篡位,但约翰四世在1431年拒绝偿还对热那亚所欠债务、又在十年后拒绝为一艘被扣押并洗劫的热那亚商船提供赔偿,以致热那亚和特拉布宗的关系急转直下,1447热那亚舰队威胁封锁特拉布宗港口。而约翰四世对热那亚的敌意也有一个深层次原因,他担心拜占庭与热那亚的联盟会帮助正在君士坦丁堡流亡的弟弟亚历山大夺取自己的皇位。除了海岸边不省心的热那亚人,约翰四世在东面还得面临新崛起的伊朗西北部阿尔达比尔统治者谢赫朱奈德的进攻,后者是后来建立伊朗萨法维王朝的伊斯迈尔一世的祖父。大约在1456-1458年间,特拉布宗军队和阿尔达比尔军队在卡帕尼翁展开战斗,强风阻止了特拉布宗海军介入战斗,反而是阿尔达比尔军队借机反击,阵斩特拉布宗的统帅、击溃了特拉布宗军队。谢赫朱奈德乘胜追击到特拉布宗城墙下并大肆劫掠了特拉布宗的周边。

14604月,在不断的外患下苦苦支撑了三十年的约翰四世撒手人寰,某种意义上约翰四世也是幸运的,这个国家没在他的统治期间断送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但他的侄子和弟弟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约翰四世去世前,因为他本人没有儿子,指定二弟亚历山大的儿子阿莱克修斯继承了皇位(两兄弟在1450年左右和解),为阿莱克修斯五世,但在卡巴奇特斯家族的支持下,掌握特拉布宗实权的约翰四世的另一个弟弟大卫很快废黜侄子阿莱克修斯五世攫取了皇位

(特拉布宗最后两代君主大卫和阿莱克修斯五世的画像)

200多年前,安德洛尼卡一世废黜侄子阿莱克修斯二世夺取拜占庭帝国的皇位,讽刺的是同样的事情在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子孙中接二连三重演,这个也是历史的幽默之处了。大卫篡位后,趁穆罕默德二世忙于欧洲事务的机会,一面加紧与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商业共和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教皇保持紧密联系,大卫在写给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大胆查理的父亲)的信中吹嘘“他已经准备好拥有30艘战船和20000名士兵的庞大军队”、“他的亲戚哈桑拥有5万人马”、“格鲁吉亚国王乔治八世拥有6万军队”,“格鲁吉亚的切切雷公爵有2万名骑兵”,“明格利亚王子达迪安·利帕里特和他的儿子有6万名士兵”,“拉比亚(亚美尼亚阿布哈兹王子)和他的兄弟以及他的臣属麾下有3万人马。”除此之外,“哥特人和阿拉尼人的国家承诺在格鲁吉亚国王乔治的统领下参加战斗”,“小亚美尼亚(西里西亚)领主达德贝克也会提供10000名士兵”。“另外两位统治者,卡拉马尼亚苏丹哈桑和西诺普的伊斯梅尔等异教徒埃米尔,渴望从奥斯曼手中夺回自己的土地”。大卫敦促菲利普在匈牙利组织一场十字军东征,并承诺他和他的盟友将帮助他夺回耶路撒冷,并承认他为耶路撒冷国王。

另一面大卫巩固和侄女婿白羊王朝君主乌宗哈桑的密切联盟,同时结盟的还有锡诺普与卡拉曼的当地统治者、格鲁吉亚国王以及几个高加索部落酋长。本来穆罕默德二世对这样的外交包围或许还有所忌惮、一时半会不一定会对特拉布宗下手,但大卫却愚蠢的主动挑衅穆罕默德二世,大卫通过乌宗哈桑派往君士坦丁堡的使者,向苏丹转达了免除兄长约翰四世允诺的年贡的要求,而哈桑使节提出的条件甚至更加傲慢。乌宗哈桑和大卫的种种作死行为最终激怒了穆罕默德二世,他决定彻底的制裁这群无礼之徒,1461年夏,穆罕默德二世本人亲率陆军从布尔萨东征,卡西姆帕夏则率舰队驶向安纳托利亚黑海沿岸。

6月,奥斯曼军队进攻锡诺普,大约在月末,海陆两军于锡诺普城前会师。锡诺普埃米尔伊斯梅尔是穆拉德二世的女婿,派出自己儿子(也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外甥)前去谈判。穆罕穆德坚持锡诺普必须投降,伊斯梅尔不情愿地接受了苏丹开出的条件。于是奥斯曼军队毫不费力夺取了锡诺普,继续向乌宗哈桑的国家进军,奥斯曼军队开始围攻边境要塞科伊鲁希萨尔城堡(Koylu Hisar)。而卡拉曼的援军迟迟没有赶到。乌宗哈桑难以抵挡奥斯曼的攻势,只能派出母后萨拉可敦携带重礼前往苏丹的军营。

穆罕穆德很好的接待了她,同意与白羊王朝停战,然而萨拉拯救儿媳狄奥多拉的祖国特拉布宗的努力失败了。她劝说苏丹道:“何必为自己增加烦恼,我的孩子,难道没有比特拉布宗更好的目标了吗?”穆罕默德二世回答:伊斯兰之剑在我手中,如果不为自己的信仰而战,那会是一种耻辱” 7月,奥斯曼海军抵达了特拉布宗,水手们登陆后蹂躏了特拉布宗郊区。围攻持续了一个月,但奥斯曼军队面对牢固的城墙仍然毫无办法8月初,大维齐马哈茂德(Mahmud帕夏率领陆军的前锋来到了城下,此人出身拜占庭的安格洛斯皇族,他有一位表亲:学者乔治·阿米罗特斯(George Amiroutzes),此人正居住特拉布宗城中,此人深受大卫皇帝的器重,不仅是因为学识渊博,更在于他持教会合一的立场而被西方教会青睐,有利于帝国与西方的外交谈判。马哈茂德派遣他的希腊裔秘书托马斯(Thomas Katabolenou)出使特拉布宗,表面劝降皇帝大卫,暗地里和阿米罗特斯秘密接触。大卫起初拒不投降,但在阿米罗特斯的几番劝说后,再加上盟友们皆弃特拉布宗而去,皇帝最终动摇决定投降,1461815日,最后一个希腊人帝国的首都被奥斯曼占领了。

(征服特拉比松,约1462年。是一个佛罗伦萨制造的储物盒( cassone )外壁的装饰画。图中特拉比松方面的士兵戴着饰有羽毛的高帽子,而土耳其人则戴着头巾。除此之外双方的武器、服饰几无区别。)

整整200年前,也是这个日期,米海尔八世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庆祝帝国光复。

而皇帝本人在投降后,一开始皇帝及其子女,包括侄子阿莱克修斯得到了穆罕默德二世的优待,后者派专船护送他们及帝国官员、王室财产转移至君士坦丁堡。剩余的特拉布宗人被分为三部分,其中一些被征召入奥斯曼军队为苏丹服务,另外一些人被迁往君士坦丁堡充实首都人口,剩余的人则继续被允许居住在特拉布宗郊区,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上将则驻扎于此。特拉布宗前皇帝大卫和他的家人们居住在阿德里安堡,每年拥有30万银币的可观收入。但是作为科穆宁王朝的后裔,大卫在拜占庭遗民中仍然很有号召力,这引起了穆罕默德二世的忌惮,穆罕默德二世正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举解决这个隐患。不到两年后,与皇室居住一处的乔治·阿米罗特斯举报大卫正与乌宗哈桑秘密商议,将一名大卫的儿子,或他的侄子阿莱克修斯送到后者宫廷,以便有朝一日可以光复故国,这给了苏丹绝好的借口。

14633月,大卫及儿子们被逮捕下狱,1111日凌晨,特拉布宗帝国末代皇帝大卫与三个儿子及侄子阿莱克修斯被奥斯曼当局处决,大卫的遗孀海伦娜为了收殓丈夫及儿子们的尸骨,不得不向苏丹缴纳巨额罚金,余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至此,在本都地区显赫200多年的安德洛尼卡一世一系的“大科穆宁”家族烟消云散,不过幸运的是,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子孙在格鲁吉亚尚有残存支系安德洛尼卡什维利家族延续血脉,而波斯的萨法维王朝也有安德洛尼卡一世的血统。在特拉布宗沦陷后,本都地区还有部分城市和堡垒仍然在坚持抵抗,但在强大的奥斯曼军队面前沦陷无非是时间问题,从此本都地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特拉布宗士兵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举报/反馈

芝兰学社official

2万获赞 7910粉丝
成立于2017年的历史爱好者社团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