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九个大一统王朝时代中,大多数王朝都有着前期皇帝英明神武(晋朝除外,司马炎没正常几年)后期政治昏庸导致王朝灭亡,但明朝在这九大王朝中却是一股清流。
起点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乞丐,开局一个碗夺取天下,一生堪称传奇,末帝崇祯朱由检虽然执政有些问题,但绝不是一个昏君暴君,最后煤山上吊用一根绳子宣告了大明朝的灭亡。
明朝国祚276年,出了十六位皇帝,皇帝数量正常,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明朝皇帝上过战场或者见过战场的皇帝数量和占有比例远超各个朝代。
例如上过战场的皇帝就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这五位皇帝。
引用:
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其中朱厚照作为一位从小养尊处优的皇帝纯靠个人实力在应州跟蒙古铁骑在应州打了百余战,甚至还动手杀了一个蒙古兵,让蒙古铁骑一时不敢大举南下。
五个皇帝上过战场,占据了明朝皇帝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可谓是历代之最,因为即使王朝强盛的情况下,不是开国之君的皇帝也不会轻易上战场,强如汉武帝也只是派了卫青这样的将领进行北征。
那为什么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面对北方强大的蒙古铁骑也不耽误皇帝于上战场,喜欢硬刚的大明朝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魔力让皇帝老爱玩亲征呢?
首先咱们就从思想传承上来说明朝皇帝爱上战场的原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创业最艰难的皇帝。祖辈是农民阶级的朱元璋十分接地气,特别看重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耕地的重要性。
引用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即安徽〕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朱元璋登基诏书》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本纪》
出身于乞丐的朱元璋也不是为了当乞丐而当乞丐,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只不过破产了才让朱元璋加入了起义的队伍里来。而中国农民对土地抱着极度热爱且崇拜的思想,而朱元璋也没有避开这点,他在位制定了不少利于农民生存的政策,更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极度关心。
刻在基因里的思想是难以改变,可以抢朱元璋的钱和女人(除了马皇后),但要是抢朱元璋脚下的一寸土地,擅杀一个安分守己的耕农,那就得承受朱元璋以及大明朝的怒火!
朱元璋的守土思想一直影响后世子孙,即便到了明成祖这代,跟随朱元璋体验民间疾苦的朱棣也没有忘记自己父亲的思想,对土地的执念不比朱元璋少,北征时也带着皇太孙朱瞻基体验民间疾苦。
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这六十多年时间内,老朱家过的日子和思想观念还是很接地气的,这也给大明朝开了一个好头,一直到崇祯年间,大明朝的皇帝都不敢背着不孝的骂名违背朱元璋的思想做出跟南宋一样割地赔款的事情来,只能硬着头皮和北方的骑兵死磕。
说完思想层面上老朱家热爱土地喜欢硬刚的原因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敌人了,毕竟皇帝再英勇硬核也不能一个人单挑百万雄师,对手的衰弱也是明朝皇帝敢于亲征的底气。
在大明朝初期,逃到漠北的元朝剩余势力还是比较庞大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蒙古铁骑可是百年前横扫全世界的存在,为了让新生的王朝平稳发展,朱元璋派遣蓝玉北征元朝剩余势力。
脱木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在公元1387年9月,蓝玉率领大军在捕鱼儿海和元军决战,此战元军几乎被蓝玉全歼,斩杀元朝太尉蛮子,十万元军只有元主脱木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带着数十骑成功逃跑,蓝玉俘虏了蒙古贵族王妃一百多人,缴获的牛马辎重不计其数。
蓝玉这一仗下来直接把北元从中央集权制打成了部落制,几乎将忽必烈的后代全部抓住,逃脱的元主和太子也被其他部落所害,自此黄金家族一蹶不振,而蒙古部落再也诞生下一个成吉思汗。
明朝面对变成松散部落制的蒙古诸部的压力和北宋时期面对成吉思汗的压力完全不同,明朝用分化的手段来挑拨蒙古部落之战的矛盾,还吸纳了大量蒙古人加入明军中来,例如朵颜三卫,大明三千营都是以蒙古骑兵为骨干建立的精锐部队。
熟悉蒙古战法的明军再用先进的制度和火器来痛击那些对明朝有不轨之心的蒙古部落,这对战的难易度可想而知,除了明英宗朱祁镇那种主动送人头的操作之外,明军在对阵蒙古铁骑之时一直都是处于优势地位,这种局面就使得明朝想有文治武功的帝王就会主动出击拿蒙古开刀,乐此不疲。
有人说明朝在土木堡之变是文官的阴谋,是一场策划已久打压武将的行动,这个说法完全是阴谋论,因为在洪武末年,明朝已经有了文武失衡的趋势了。
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年幼的朱允炆成为了皇太孙,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能平稳的接过江山,朱元璋把安排给朱标的武将班底,那些以蓝玉为首的骄兵悍将全部杀掉,把明军的高层将领直接来一波大清洗。
在蓝玉案之后朱元璋就给朱允炆留下了长兴侯耿炳文这样才干逊于顶级名将的老臣,剩下的年轻将领也因为太平年代无法建立军功而被文官集团打压。
即便到了永乐年间,朱棣用雷霆手段镇压了很多建文旧臣,又杀了很多铁铉这样的武将,以自己在应天府建立的班底重建朝纲,但太子朱高炽本身文弱不擅于作战使得明朝后来的朝堂上还是以文官为大。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明史》
文官做大虽然没有武将掌握兵权那么恐怖,但文官贪污腐败以及结党营私的危害却如毒瘤一般,即使如张居正这样清正廉洁的干臣也因权势过大而被君主忌惮,死后险些尸身受辱。
文官集团的做大以及朝堂之争一直都是明代帝王所忧虑的问题,为了文武之间的平衡,皇帝必须要提高武将的地位来制衡文官,所以武将要靠在战争中获得的军功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权力,明武宗在亲征之时特地下诏不让随行,在战场上直接放开手和武将一起砍蒙古兵建立功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好玩和奇葩的朝代,因为历代皇帝的副业和爱好实在是太多太奇葩了,英武如明宣宗也被冠以“蟋蟀天子”一称,至于后来的“恋母情节”明宪宗,“木工皇帝”明熹宗等皇帝那都是把爱好玩到千古传颂的级别。
这些皇帝的不正经来源于教育问题,在朱棣篡位成功后,短命如同魔咒一般困扰着永乐一脉,明朝的皇帝最短如天启就活了二十三岁,最长寿的也不过是嘉靖皇帝活到了60岁,可惜这皇帝炼了一辈子丹,没有给后代留下啥好印象。
在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和藩王大多寿命不长,导致皇帝对下一代太子的教育也无法贯彻下来,所以明朝的太子们无法从自己亲爹那讨教做一个好皇帝的要领,只能自己去摸索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没有接受过父亲教导就当上了皇帝的朱家子孙特别容易被奸臣所迷惑,明英宗朱祁钰就是其中之一,父亲朱瞻基英武过人,但在朱祁镇八岁那年就去世了,他的英明神武一点都没有展现给自己的儿子。
缺乏父爱的朱祁镇肆意发挥甚至认了太监王振为先生,让朱祁镇听从王振的建议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自此对蒙古诸部的态势由守转攻。
明朝的皇帝多短命让后来的上位的太子在童年时就没有得到严格的教育,毕竟能让太子产生恐惧的人只有他的父亲了,皇帝作为九五之尊坐拥天下,对美食珍馐享用习惯的他们当然想要更高级的玩法,于是残酷的战场成为了明英宗,明武宗青睐的地方。
综上所述,明朝皇帝喜欢亲征的次数和比例都为历史罕见,但这五位皇帝上战场的目的不可混为一谈。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不用说了,朱棣是暴力夺权必须上战场,朱瞻基则是自己年少时就体验过民间疾苦还有有爷爷留下的武将班底和自身的实力允许敢于上战场。
反观朱祁镇和朱厚照这俩皇帝一个是被忽悠上来的,一个是觉得在紫禁城玩的不过瘾玩到战场上来的。
但细看史书上明朝皇帝出征的原因和战场的表现,这些皇帝上战场的原因也是受到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守土观念的影响,没有选择割地赔款和亲纳贡的方式来换取和平。
蓝玉当时在捕鱼儿海的那一战直接让蒙古元气大伤,黄金家族成员几乎全部覆灭,草原上再也没有机会成长出下一个成吉思汗,让蒙古虽然南下袭扰明朝但除土木堡之变外再也没有机会对明朝有根本性的威胁。
而且战争也是提拔武将的好机会,有利于君主打压文官集团,同时战争也是一个君主建立文治武功的机会,即使君主再无能也想用自身强大的军队教训一下敌人来给自己的政绩上多添一笔。
本文章系红色螺丝刀所作 作者原创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