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化的设计中,因地制宜,以小见大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原则。在过去的项目中,我们会通过校训石、主题雕塑等方式,立体直观地展示学校文化,同时我们也推荐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地面景观铺装+景观小品”的方式,达到同等的文化表达效果。
地面景观铺装+景观小品,是一种与主题景观相对的设计手法,以“一步一景,一处一变”的思路营造环绕式的文化力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举手投足皆可触碰学校的教育情怀和文化底蕴,产生沉浸式的体验。
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书院文化,其丰富的表达方式值得如今的我们深入研究与借鉴。
不同于西方学校的表达,中式书院更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一草一木皆可育人,而不一定落于某个具体的偶像。这样的境界引人神往,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深邃含蓄的气质,又展现出极高的东方美学素养,使虚实相映,大小共生,有了别具一格的风貌。
在接下来的第三期,我们将走进那些采用“一步一景”式设计,把整个环境做成文化空间的校门广场,感受中国古典审美的传承,及其对教育的赋能。
学园设计作品盘点
校门广场(三)
项目坐标:江西,萍乡
设计时间:2022年2月
这是一所以“云”为名的学校,早已把教育的云之意象变成了现实。这所学校的“云”与武功山当地享誉四海的“云上平原”呼应,不仅是教育理想之云,更是地域文脉之云。
武功山“云上平原”(网络图片)
望文生义,学校的文化便由校名生发,也恰好契合了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校门广场名为“清云广场”,地砖设计呈现大面积云纹,层层排列,既像云彩,又像阶梯,融入期待学生“步步高”的质朴愿景。
端庄恢弘的“天天向上”石碑与校门遥遥相对,中间以云纹连接,寓意学生走进学校即为“爬天梯”,在学习中天天向上,不断进步。整体设计紧凑,寓意鲜明,具有优质的叙事性。
左右两侧园区实际可与清云广场形成一个整体,相互烘托,增加文化维度及厚度。
左侧园区“云之乡”,设置云形洞门与小径相结合的主线,小径旁的“山峦”是对武功山美景的写意表达,承继本土文化气韵,又暗合了“书山有路”的学习心法。
右侧园区“云之梦”,实为中国梦的表达,因此配色主要为中国红,这是红色教育区间。簇拥的雕塑似山峦又似旗帜,呼应的是武功山、红色文化,象征着珍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两侧副园区与中央清云广场连成一体,表达出清晰的学校文化构筑逻辑,在美感之外,增添了浓郁的故事性。
如今,学园为该校设计的校园文化视觉系统已大体完工,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好评。
项目坐标:广东,韶关
设计时间:2020年12月
这所中等职校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位于广东省最北隅的韶关,是当地名列前茅的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学校以汽修、电气技术、计算机网络、游戏美术等为主要专业,既是课程,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
校门广场的原貌总体占地广阔,但被草坪与高大绿植切割,校方明确要求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布局,这就使得设计中使用主题雕塑的难度较大。
因此,“一步一景,一处一变”的设计思路派上用场,设计师把此地重新打造成具有鲜明品牌性的主题文化空间。
改造前原貌
设计师把学校课程中常见的各类元素作为环境的点缀:随处可见的汽车框架、电路电线、齿轮、螺帽、鼠标等,构建成一整个专业学科展示空间。
原有的水景区域添加设计休闲区,保留原有大树,使用塑木材料设计六边形组合坐凳,这种五金建材的造型是对树池设计的活用。
整个区域虽然没有起统领作用的主题雕塑,但景观小品到处可见。在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之下,造型都比较写实,这是为了让师生与家长有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项目坐标:广东,广州市,从化
设计时间:2019年3月
学校地处从化,是一所小巧玲珑的学校,却有一个非常优雅的顶层文化体系,以“荷文化”为主题。
因应其有限的空间,设计师们采用小而精、模拟场景的手法,做出了充满童趣,非常可爱的设计效果。
改造前原貌
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布局工整,校门广场区域划分清晰,给予整个设计很明确的边界感,设计师利用这种边界感,把整个广场模拟成一个清雅的“荷塘”。
以彩色地砖作画笔,在地上画出荷叶、水纹与游鱼,充满了童趣,且不乏优雅,就如古荷新韵,仿佛真有水声花香。
“荷塘”并不仅有模拟的,广场一侧的连廊也有两个真实的水景,与地面形成虚实相映的效果,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营造手法的借鉴。
连廊的设计仍然延续模拟荷塘的设计语言,有色玻璃与圆框架构的组合像极了水中荷叶,无处不有的荷元素增加了美感,更不断夯实景观的文化属性。
∞
写在最后
校园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要与校园的每一个部分紧密相连,处处有文化,方可处处能育人,让校园真正突破“备考工厂”“学生托管”的固化功能,变成一地一民的文化高地、思想宝库、心灵港湾。
在下一个系列,我们将继续深入学校这一文化空间,与你一起探寻更多校园文化的表达方式,从中归纳如何建设中国最美校园的方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