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北朝民歌也被收录在了《乐府诗集》一书中,但是多存于“梁鼓角横吹曲”这个部分中。北朝民歌大部分都出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作者大部分都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北朝民歌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与南朝的民歌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北朝民歌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边塞诗派的影响上。
南朝民歌多写男女爱情,《乐府诗集》指出,后世的艳曲大多数都起源于南朝民歌,而郭茂倩指出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没有发挥对诗歌创作正确的引导作用。
这个原因确实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多种原因影响而产生的结果。第一是由于南朝民歌多数起源于江南地带,而当时的统治者对江南进行了开发,致使江南地带的上衣经济十分地发达,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文化。
第二点则是南人的性格要比北人更加细腻敏感,南方的风景也更加地秀丽。因而描写细腻的感情,便成了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最后一点就是郭茂倩所说的,当时的官员也沉迷于享乐,便形成了南朝民歌主要描写爱情的特点。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北方战乱不停,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北朝民歌的创作对此是有真实的描写的。如《隔谷歌》,便描写了因为战争,人们缺少粮食的场景。
还有一部分的北朝民歌是在描写当地的风俗习惯,如《折杨柳歌》就描写了男儿在大漠中以骏马为伴的生活,展现了北方人民豪迈强悍的个性。还有一些民歌是展现的北方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最出名的便是《花木兰》,其次还有《李波小妹歌》。
南朝民歌的风格是深婉缠绵、清新艳丽的,南朝民歌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礼教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弱,在加上当时的人们经常与舞女相接触,在民歌的创作中受到了她们的影响,变得比较艳丽。
南朝的民歌擅长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描写,如《子夜歌》描写了一个思妇在家,由于丈夫不在而懒得梳洗打扮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
齐梁时期,南北两地开始互通,文化开始交流融合,一部分的北朝民歌被梁朝乐府所保存。北朝的民歌与南朝民歌截然不同,北朝民歌的风格是刚劲质朴的。
北朝民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直抒胸臆、气盛词质,灵活地运用四、五、七和杂言等,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北方的人民比较豪迈,在民歌的创作中不会受到形式的约束。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这首民歌写的是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长诗中不仅描写了女子细腻的感情,还通过景物的变化和主人公的活动、服饰的描绘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思。
《西洲曲》配图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花木兰》,这首民歌的特点是结构严谨,作者通过生活背景展现了女主人公花木兰的形象。时间跨度大,地域跨度广,描写的内容十分地丰富。并且不同的场景,成功地刻画出了不同的气氛,处理得当。
花木兰
结语:南朝的民歌多描写爱情,风格委婉缠绵。而北朝民歌表现的内容则更加地广阔,风格也更加的刚健,对后世边塞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学应该反应广阔的社会生活,只写爱情则显得太过狭窄,在艺术和内容上的价值都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