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域概况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接壤,北与东莞市、惠州市为邻,总面积 1952.84km2。下辖有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位于原二线关内,宝安区、龙岗区、光明区、坪山区、龙华区、大鹏新区地处原二线关外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
龙华区地处于深圳市中北部,东临龙岗,西接宝安、南山、光明,南连福田,北至东莞。总面积 175.58 平方公里。下辖观湖、民治、龙华、大浪、福城、观澜 6 个办事处,36 个社区工作站和 100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4 年末常住人口 143.45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8.7 万人;实际管理人口 285.5 万人。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厚重,是港、深、莞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乃至珠三角重要的产业集聚基地,华南地区高铁主枢纽,在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路缘石设计大样图
龙华区距离福田中心区约 15 分钟车程、距离宝安国际机场约 30 分钟车程,辖区的深圳北站是华南地区当前建设占地最大、建筑面积最多、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乘坐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可 20 分钟抵达香港九龙、35 分钟抵达广州、4 小时抵达武汉。龙大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梅观高速公路、福龙快速路、布龙路、地铁 4、5、6 号线穿过辖区,与香港、东莞、广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形成便捷的“半小时生活圈”。
概述
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名称、投资项目性质
项目名称:梅观高速泗黎路出入口立交工程——泗黎路工程。
承办单位名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华交通运输局。
投资项目性质:政府投资。
1.2 项目背景
深梅观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 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中的一段,位于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起于梅林检查站,止于深莞边界黎光村,途经龙华区、龙岗区,全长 19.2 公里,设计时速 100 公里/小时,南段(机荷高速以南段)双向 6 车道,北段(机荷高速以北段)双向 8 车道,设有梅林、华南物流、大发埔、贝尔、华为和观澜 6 个收费站。
自 1995 年 5 月建成通车以来,极大方便了沿线企业和居民出行,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城市和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获国务院批准以及特区扩容一体化发展、龙华区的正式挂牌成立,梅观高速公路沿线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背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深圳市干线性路网规划图
梅观高速公路作为支撑沿线龙华区和龙岗坂田片区两大功能区发展的关键性交通走廊地位愈发突出,走廊交通出行模式也逐渐向城市交通模式转变,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营模式对沿线居民和企业出行的制约和不适应性愈加明显,高速公路占地规模大、与沿线路网衔接有限、对沿线地区服务不足等缺点与沿线地区城市化加速发展冲突愈烈。因此,市政府决定推进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并列入了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 4 月 1 日,梅观高速公路正式调整收费,改为城市快速路,成为国内第一条在运营期内通过政府回购方式取消收费的高速公路。梅观高速公路调整收费方案为取消梅林至观澜段收费,全长约13.8 公里,将现有梅林主线收费站移至外环高速公路黎光立交南侧,在清湖立交增设 6 个匝道收费站,保留深莞边界至观澜主线收费站里程 5.4 公里的收费,现状所有梅观高速公路收费站撤消。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于 2014 年 3 月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的交通详细规划研究”(以下简称“市政化改造详规”),截至 2016 年 8 月,“市政化改造详规”已正式结题。
龙华区现状交通运行状况一览图
2014 年 3 月 28 日召开的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中审议通过了《梅观高速公路调整收费及经济补偿一揽子方案》,方案中提出由于深圳市梅林关城市更新需要,深国际旗下位于民治大道附近的深圳市最大的一站式物流配送中心——华通源物流中心需在 2016 年左右搬迁,政府同意在位于观澜黎光 4.8 万平方米和紧邻该用地南侧的深圳国际已征用的 5.8 万平方米用地范围内,选取4.8 万平方米可开发建设用地,用地功能调整为新型物流用地,作为华通源物流中心搬迁用地,其余用地由政府收回,作为该物流项目临时配套停车场。
黎光地块位于梅观高速原黎光主线收费站西侧,处在梅观高速收费路段中。其西南周边为龙华区拟规划建设新型物流产业园区,(梅观高速)东侧为安居房“茗语华苑”小区、黎光社区和黎光工业区,北接东莞。
本区域目前只有一条双向四车道的泗黎路与梅观高速成分离式立交,周边无其它等级市政道路;虽然梅观高速从项目东侧、外环高速从项目南侧通过,但地块附近并无高速出入口,进出均需通过黎光社区和泗黎路绕行至观澜互通或大坪互通(东莞境内)进出高速,泗黎路目前道路交通压力较大。
深圳市快速路网规划图
项目拟建的物流产业园区近期估算每天有 0.6-0.8 万辆车次进出,中远期每天有 1.5-2 万辆车次进出;项目东边的安居房“茗语华苑”社区、黎光社区和黎光工业区每天也有大量车辆需要通过梅观高速公路南来北往,这些车辆宜直接进出高速公路,避免货车对市政道路交通通行效率造成影响。因此,需在物流产业园区附近增设一座与梅观高速全互通的立交,以更好地服务国际物流园。
目前,梅观高速公路调整收费新建的主线及匝道收费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建互通对于解决拟建物流产业园的交通出行问题,促进产业园的顺利搬迁,圆满完成梅观高速公路调整收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完善黎光社区以及龙华区乃至深圳市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完全符合深圳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深圳市干线路网规划图(修编)
本项目位于泗黎路其中一段。起于泗黎路与规划黎泰路平交口,终于莞深边界,衔接东莞境内泗黎路,线路全长约 0.72km。
现状泗黎路为早期建成的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道路,其断面形式接近于公路,是龙华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对外联络通道,是联系龙华区北部与东莞塘厦的重要通道。慢行系统及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市政管线多而乱。
本项目由现状双向 4 车道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为 50km/h,对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改善片区交通出行条件、完善道路沿线市政配套设施、加快沿线土地开发建设和龙华区城市化进程、加强深莞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过程
我院于 2017 年 3 月中标梅观高速泗黎路出入口立交工程(前期服务总承包),立即抽调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工程项目组,积极开展了工作。先后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及调查,仔细查勘了道路沿线旧路、构造物、建筑物、管线、电力设施等的情况,并实景拍摄了全方位的照片,收集了工程设计的一手资料。
同时,积极联系沟通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国土委龙华管理局、深圳市供电局、深圳市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单位,搜集了本工程的相关信息与资料,为工程设计的进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7 年 4-5 月,开展 1:1000 地形图测量、物探等工作。
2017 年 5 月,提交方案设计初稿。
2017 年 6-9 月,与业主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方案讨论和协调,对推荐方案进行反复优化。
经讨论研究,采用对东莞影响小的方案,并采用分期建设的模式。
2017 年 10 月,完成方案设计送审稿。
2017 年 10 月 18 日,通过了方案设计专家评审。
2017 年 10 月底,完成方案设计修编稿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2018 年 1 月下旬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 年 4 月,项目受黎光物流园选址影响,项目暂停。
2020 年 4 月,项目与黎光物流园规划协调,经街道和龙华交通局同意,将项目拆分为立交匝道工程(暂不实施)、黎泰路工程(暂不实施)、泗黎路工程(即本项目);受规划和拆迁影响,项目先期实施泗黎路改扩建工程,满足深圳境内泗黎路全线扩建工程,确保龙华大道完成全线升级改造。
1.4 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对提升泗黎路的断面通行能力,改善该段道路沿线两侧用地的出行条件,提升该区域的城市景观和沿线用地的商业价值,对加快片区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4.1、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需要
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于高质量的运输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提速,龙华新中心的设立,中轴的辐射力得到了强化,城市中心北拓的格局基本奠定,龙华区不断加大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现有道路运输体系仍无法满足交通要求,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现状泗黎路部分路段及交叉口交通拥堵严重,不仅降低了泗黎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同时还降低周边路网的运行效率,从而对整个龙华片区整体路网的运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泗黎路(观光路~黎泰路)改造升级不仅将大大改善泗黎路本身的交通运行状况,而且通过对沿线交叉口的交通改善,可缓解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对提高横向道路的运行效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1.4.2、是改善两侧人居环境和提升区域城市景观的需要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市政基础设施,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水平,同时也是城市对外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深圳的重要体现。本次改造的道路为干线性主干道,现状道路断面仅为双向 4 车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作为深圳市一条主要干道,泗黎路交通组织不合理,交通秩序混乱,客货混行。同时现状公共设施及开敞空间相对缺乏,慢行系统路面存在多种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交叉裂缝、角隅断裂、纵向接缝张开、磨损或露骨等,严重损坏龙华的市容环境。所以为了提高通行效率、改善道路周边环境,急需对该段道路改造升级,提升对外形象。
1.4.3、是统筹区域开发,加快城市更新,实现功能优化与价值提升的需要
现状泗黎路沿线两侧沿线多为工业厂房,传统工业亟需升级转型。根据《龙华商业中心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目前有 13 个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该 13 个项目均位于新区重点发展片区,但部分片区面积大,片区内城市开发不能全部推倒重来,而应采取升级改造和保留现状方式进行统筹开发,泗黎路道路改造将借此契机,统筹协调与城市更新项目开发的建设时序。
片区内资源聚集、产业繁荣,亟需更高效、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支撑区域发展;且开发主体多,将面临各自为政,功能定位重叠,且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存在公众利益及基础设施难以保障等等现象,这些不但会制约了特区外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特区内外的一体化发展。
因此,本次泗黎路改造在法定图则基础上,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统筹实施,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平衡开发利益,优化与提升各空间组成要素系统,保障公共利益,最大程度的实现区域功能优化与价值提升。
1.4.4、是加强龙华区与原特区内联系的需要
随着深圳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重心向特区外转移,特区内外的交通联系将进一步加强。泗黎路处于龙华区北部,观澜片区的西北部,原特区居住及其他功能的外溢,迫切需要泗黎路担起龙华区与原特区内快速联系的功能,以及承担龙华片区与东莞临深片区的沟通。
根据《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提出“一中轴两核九片区”的重点发展片区规划,同时,泗黎路的特殊地理位置,泗黎路不仅承担观澜片区与深圳特区内之间的交通,还承担龙华区与东莞临深片区的过境交通。
1.4.5、是实现深圳市未来发展战略任务及发展目标的需要
近年来,深圳经济发展的重心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尤其是龙华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项目作为龙华区对外交通转换的主要通道,它的建设对保证片区经济结构的连续、交通的快速通达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片区经济的快速连续发展,对实现“将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成为高新技术开发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的宏伟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中轴提升”作为深圳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战略,泗黎路作为中轴的一部分,高度契合城市发展轴线,高效带动城市重点片区、产业片区联动发展,可最大限度激活沿线土地开发潜力,其建设将实现沿线产业聚集、展示城市形象。
本项目的实施将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将对沿线设施进行合理优化,改善沿线道路景观及居民生活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1.5 道路功能定位
本项目与周围路网连接紧密,可加强道路与周边片区的交通联系,大幅提升泗黎路的断面通行能力,改善该段道路沿线两侧用地的出行条件,提升该区域的城市景观和沿线用地的商业价值。同时对加快片区城市化进程,增强深莞两市交通联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横断面布设:泗黎路红线宽度为 60m,结合现状道路断面,根据交通预测结果及景观要求,布设为双向八车道,具体断面尺寸为:60m(红线)=4.5m 人行道+2.5m 非机动车道+7m 绿化带+14.5m 行车道+3m 中央分隔带+14.5 行车道+7m 绿化带+2.5m 非机动车道+4.5m 人行道。
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 18306.52 万元,其中建安费为 14957.80 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992.69 万元,预备费 1356.04 万元。征地拆迁费用不计入其中,总拆迁面积为 2047 m2,其中拆除混凝土房 1717 m2,拆除砖房 233m2,拆除简房 97 m2。建设资金由区政府筹集,于项目建设期间投入使用。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1 概述
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名称、投资项目性质
1.2 项目背景
1.3 研究过程
1.4 建设必要性
1.5 编制依据
1.6 研究范围及内容
1.7 研究结论与建议
2 现状及发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项目影响区域分析
2.3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情况
2.4 项目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
2.5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2.6 拟建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
3 交通分析及预测
3.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
4 技术标准
4.1 采用的规范、标准、规定等
4.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4.3 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的设计指标
5 建设方案与规模
5.1 建设条件
5.2 总体思路及原则
5.3 工程设计方案
5.4 道路工程
5.5 桥梁工程
5.6 管线综合
5.7 给排水工程
5.8 电气工程设计
5.9 燃气工程
5.10 绿化景观
5.11 管线迁改
6 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
6.1 环境评价
6.2 节能
7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编制范围
7.2 投资估算表
8 经济评价
8.1 分年投资计划
8.2 基本考虑
8.3 评价参数
8.4 效益计算
8.5 成本
8.6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
9 实施方案.
9.1 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
9.2 实施方案
10 社会评价
10.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0.2 项目对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0.3 社会风险分析
11 新技术应用与科研项目建议
11.1 3S 技术应用
11.2 三维动态线形评价技术应用
11.3 采用立体斑马线
11.4 智慧路灯
11.5 “海绵城市”
11.6 BIM 技术的应用
12 研究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意见
12.2 存在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