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背后,车企押宝800V高压超充靠谱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有业内人士称,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元年”。

2019年,保时捷发布首款搭载800V高压平台车型Taycan之后,高压快充一直被视为电动跑车的专属配置。然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自主传统车企开始押注800V高压平台,将其视为是解决充电焦虑的大招。

简单搜索一下可发现,目前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有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 HI版、广汽埃安AION V Plus、小鹏G9等;更有个别搭载800V高压平台车型在宣传时,打出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淘汰混动”等口号。

目前主流纯电动汽车,采用400V平台,直流快充电压也在400V上下,通过物理公式P=UI(功率=电压*电流)可得知,若提高直流快充的电压至 800V 上下,在充电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可得到更大的充电功率。

简而言之,即同样的时间内,搭载800V高压平台车型相比采用400V平台的车型,可以充进更多的电量,从而达到缩短充电时间的目的。因此,800V高压平台也被自主新能源车企视为“换一种思维缓解车主充电焦虑”的良方。

那么,在实际体验中,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纯电动车型,真如车企描述的那样美好吗?

高压“超充”,条件苛刻?

对于搭载800V高压平台车型,终端销售人员想必都会极力吹嘘其“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终极卖点,但销售人员不会说的是,车型要想实现极致的高压快充,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其实,想要实现官方宣传的高压快充效率,通常要使用官方的超充桩。”张羽(化名)是一家新能源主机厂的电气工程师,他表示,汽车所发布的超充桩,往往是针对800V高压平台开发,具有高适配、高功率的特性。

至于部分800V车型宣传的“充电 5分钟、续航 200公里”的快充效果,自然是在官方发布超级充电充桩上所测得的结果。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势力、传统车企在发布800V高压车型时,几乎都会发布高压平台配套的超级充电桩。

倘若换成普通第三方公共充电桩,800V高压车型要达到官方宣称的快充效果,条件苛刻得多。毕竟,目前国内主流的直流快充桩,绝大多数是针对400V平台的车型开发的。

“不是不能充,800V高压平台也都兼容400V直流快充桩,只是充电电压,达不到平台所需求的800V甚至更高,充电效率跟普通400V的车型相差无几。”张羽坦言,在前一两年建设的直流快充桩,所能支持的充电压为200~750V。

至于更早时期布局的直流快充桩,充电电压甚至只有200~550V,远远无法满足 800V 高压平台车型所需求的超充电压。唯一能够满足800V高压充电需求的,也只有最近一年才开始推出的200~1000V直流充电桩,目前行业应用较少。

那么,是不是只要找到支持800V高电压的直流充电桩,高压车型即可实现官方宣称的快充效果呢?并不是,张羽指出,只谈充电电压,不谈充电电流,就是耍流氓。

“即便是最新的200~1000V直流充电桩,也要看最大的充电功率是多少。”例如,一台可最高可支持1000V电压、最大充电功率160kW的单枪直流充电桩,以 400V 需求电压充电时,粗略计算,其最大理论电流不大于400A。

然而需求电压为 800V 时,充电桩输出理论最大电流不大于200A。换言之,无论车辆充电时需求电压多少,直流充电桩输出充电功率,不会大于最大功率,“如果要实现直流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充电功率至少要300kW 。”

至于部分车企,借汽车媒体评测“吹嘘”800V高压平台车型在第三方直流快桩上的充电效率,仍要高于400V的车型,张羽则强调,类似评测更是不谈需求电压、不谈电流,只谈充电功率的“障眼法”。

由此可见,倘若消费者听信了800V高压平台车型“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卖点,购买高压平台车型,在离开 4S 店之后,再想实现宣传的快充效果,要么找官方布局的超级充电桩,要么等待市场倒逼充电产业变革。

噱头背后的另一个“自动驾驶”

那么,想要体验一番800V高压平台的“超充”快感,到底是等车企布局配套的超级充电桩简单,还是等待市场倒逼充电桩产业变革、充电站更换高压高功率直流快充桩简单呢?

实话说都不简单。

首先是车企建桩,单凭主机厂的实力,想要大面积在国内各大城市普及高压超充桩并非一件易事。然而,唬人的噱头,却不得不做。今年4月,有造车新势力宣布,将用3年时间在国内铺设10000个超级充电桩。

乍一听,10000个超级充电桩,数量看似十分庞大,但相比目前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0000个超级充电桩似乎也有些微不足道。

  • 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联盟内单位总计公共充电桩达157.5万个,其中直流68.4万个。


  • 国联证券测算,预计到 2025 年,国内充电桩保有量有望达到 930 万个。显而易见,如果仅依靠车企几千个、上万个超充站分几年布局速度,纯电动汽车很难吃上“饱饭” 。

因此,短期内体验“超充”快感的方式,只能借助民间的资本、充电企业力量,实现充电桩从400V平台,向800V高压、高功率充电平台迭代。难懂?没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让充电站运营商更换高电压直流快充桩,到底干不干?

“充电站不是慈善机构,谁会没事儿因为一个新技术迭代,就更换最新技术的桩?”聊及直流充电桩迭代的话题,华南有好几家充电站运营商的工作人员均表示说,短期内,公司不会因为 800V 高压车型的推出更换新桩。

其中,深圳一家充电企业的运营负责人阿杰更透露:除非新开充电站点,才会考虑“买新不买旧”采用最新的高压直流充电桩之外,其它站点 400V 平台的直流桩起码还得再服役几年,才会更换。

“现在公司还有超过一半的直流桩,最高电压只有550V,是前年上线的。”毕竟,受区域流量的影响,一台成本3~5万元的直流充电桩,通常需要1~2年才能收回成本,之后还要考虑盈利回报。

即便只升级充电桩内部的充电模块,使其具备更宽泛的输出电压,更大的充电功率,成本也不菲。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主流的宽压30kW充电模块的售价往往在2500元以上。

因此,阿杰坦言,充电站的运营方不可能因为行业一项新的技术上线,不顾硬件成本、盈利目标贸然更新改造设备。更何况,充电站能否上高压、高功率超级充电桩,还要视乎其电网负荷的限制。

“更何况,最近一年电动车卖得好,目前充电桩属于“供小于求”的情况,部分一线城市“充电难”问题普遍存在,有时车主能给车充上电已经“烧高香”了,谁还会挑剔充电桩运用的技术新旧?

正因如此,阿杰说,充电站自然不存在硬件、技术迭代的动力与压力,行业变革当然缓慢。而考虑到正常使用的直流快充桩,寿命在三年以上,因此,业内大部分直流充电桩由400V往800V高压平台迭代,或许还需要三五年时间。

换句话说,消费者冲着“超充”功能购买的800V高压平台车型,无异于与搭载大量传感元件、摄像头,却只能实现L2级辅助驾驶的车型一样,所谓卖点都纯属“期货”罢了。

“上车”高压需要“系统工程”

与新能源车未来主流的技术路线到底是纯电,还是混动一样,在纯电动汽车补能领域里,也一直存在着技术路线之争——究竟是800V高压平台“超充”还是换电模式。

有消费者为了“赌未来”选择了可以换电,也可以充电的纯电动汽车,那为何不能有人购买既可实现800V“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同时兼容400V平台充电的高压平台车型呢?

一旦三五年后,大部分充电桩都支持 800V 高压、高功率充电,此时选购的所谓“期货”产品,无异于是走在大部分用户的前列。怕只怕,在短短的三五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新的技术诞生,让用户购买的“期货”成了落后产品。

“之前,纯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几乎都是400V,只因为电控的核心元件,硅基 IGBT 普遍承受不了太高的电压,同时考虑其它元器件的耐受程度而定。”张羽强调,车辆从400V转向800V高压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

尽管目前,硅基 IGBT已经可承受超过1000V的高电压,但考虑到耗损低、高频好等特性,800V高压平台车型普遍以SiC(碳化硅) MOS代替硅基 IGBT,“要知道,SiC元件要比普通的硅基IGBT贵上至少3倍。”

他打趣说道,即便800V高压平台能让整车工作电流减半,有利于节省线材、铜料。但节省的线材、铜料价钱,甚至不足以填上SiC 相比 IGBT高出的差价,“800V高压平台能让车辆轻量化,但降本增效还得打个问号。”

除此之外,车辆电池包高压系统迭代为800V时,整车匹配的电机、电控、空调系统等等,都需要相应匹配到800V电压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能量转换效率。

因此,对整车零部件供应链而言都是一大挑战,大量新的元器件、电气设备需要与新的技术平台磨合,稳定性有待验证。同时,在短期内造成供应链成本上涨,最终将体现在售价上。

张羽甚至透露,部分主机厂为了盲目“上车”800V高压平台,甚至会采用“部分高压”手段,即并联 800V 电池混搭 400V 平台的电机、电控、电气的方式,达成高压噱头。

“400V充电桩充电要升压吧?电池800V的电提供给电机、电控、空调用,得降压吧,转化率不知低到哪去,这样的高压平台是最没意义,最忽悠人的。”他更指出,类似高低压混搭手段,往往会让车辆存在安全风险。

结束语

不难看出,从长远看,800V高压平台的确是解决纯电动车续航焦虑、充电焦虑的“另一种思维”,但就目前而言,在相匹配的充电硬件匮乏、新技术与供应链仍处于“磨合期”的阶段,消费者选购相关车型,最好还是三思后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举报/反馈

虎嗅

191万获赞 100.3万粉丝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虎嗅APP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