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税务:注入“税能量” 陇南“小特产”实现“大发展”

甘肃省税务局

2022-09-09 09:37甘肃甘肃省税务局官方帐号
关注

本微讯 武都花椒、文县春茶、两当狼牙蜜、礼县苹果、成县核桃、宕昌黄芪……近年来,这些陇南人耳熟能详的土特产,不仅盘活了地方资源、叫响了特色品牌、更激活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市场增能的陇南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陇南市税务部门精准服务,持续释放税收政策红利,为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税能量”,以实际行动助力特色产业以“特”制胜,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前置推动,“小特产”撬开“大市场”

“脸红”、“心黑”、“叶子麻”,这是陇南人对武都花椒的普遍评价。陇南武都区作为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其独特的地域性小气候不仅创造了大红袍花椒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武都大红袍色红、油重、粒大饱满、辛香浓郁、麻味淳正的极佳品质。

“这几年郭河乡的花椒高产村都加入了合作社,我们收购本地花椒再销售出去,一年运销量可达3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咱们的花椒品种优、质量好,四川、重庆、河北、河南等地的客户都抢着订购,如今更有网络销售的优势,何愁装不满钱袋子。”聚农富花椒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成满发满脸喜悦地说道:“合作社成立后,武都区税务部门不仅为我们落实各项减税退税政策,还提供点对点线上涉税解答,解除我们的税前、税后之忧。正因为有这些政策和服务的支持,我们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机构改革以来,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特殊纳税群体,武都区县税务局依托8个基层分局,立足其生产经营实际,因地制宜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税收政策宣传培训,借助电子税务局、纳税人学堂等平台,举办惠农税收政策专题辅导,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吃透政策,用好用对税收优惠。同时,鼓励合作社建立健全账务,充分享受各项惠农利农政策,为农特产种植销售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动力”。

而与武都花椒齐名的还有文县碧口春茶,每年的三月,在碧口镇磨河坝村茶园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就会抽芽吐绿,春茶采摘、生产、销售便也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34岁的刘飞就是磨河坝村年轻一代里种茶,制茶的好手。2017年他返乡建立了自己的茶园,短短几年时间当初的小茶园就发展成了规模性的茶厂,茶厂不仅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带动了周围群众成功就业。当问及经营成功的秘籍时,刘飞说道:“从创业初期到现在,县上的扶持和税务部门的服务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尤其在税务登记、发票申领、优惠备案等方面,我们享受了一站式全流程服务,遇到涉税难点,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都能迅速得到解决,这就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经营茶园,所以我们成功的背后有一份税助力。”

为助力全县茶叶经销企业健康发展,文县税务局利用税收大数据为茶农匹配销路,税务干部上门辅导茶农开具电子发票,帮助茶农畅通线上销售渠道。此外,税务部门还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为茶农提供发票免费邮寄到家、周末延时服务等精准暖心服务,让茶农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省力、更安心。“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合作社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相信在好政策和好服务的双重加持下,我们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碧口春茶的名片会越擦越亮!”刘飞满怀信心地说道。

政策辐射带动,“小特产”拓宽“致富路”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古至今,描写蜂蜜的诗句数不胜数,天然的蜂蜜不仅温润甘甜,而且具有很大的医用价值。陇南市两当县就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良的蜂种资源和悠久的养蜂历史,而享有“狼牙蜜之乡”的美誉。

在全县众多养蜂企业中,两当县土产公司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家。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负责人马新明为了更好地服务蜂农,助力蜂业增产增收,专门牵头成立了两当县蜂产品专业协会和两当县亨通狼牙蜜购销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公司也从单一的蜂蜜产品,发展到现在生产刺花王浆蜜、精品王浆蜜、精品狼牙蜜等19种不同规格的“狼牙”牌系列蜂产品的陇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周边500余户蜂农共同发展,形成了蜂农抱团取暖、联合产业的良好态势。

当被问到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司和合作社的发展是否有帮助时,马新明笑着说道:“当然有帮助,我们合作社外销农产品符合自产自销农产品免税政策,每年合作社能接到上百万的订单,因为享受增值税全免政策,农户每年都能有不错的收入。此外,除了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种对农业发展都有优惠减免政策,这些利好让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马新明表示,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后,公司又收到了一笔可观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税款,这笔实打实的政策红利也让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据悉,为推进全县蜂蜜生产企业持续向上发展,两当县税务局积极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密切关注传统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建立特色辅导团队,提供“定制”优质服务,线下定期走访为企业开展税收辅导,线上及时推送最新优惠政策,用扎实落地的税费红利助力“空中”产业“甜蜜万里”。

“好山好水好苹果”,提起两当的蜂蜜,就不得不说说陇南礼县的苹果。独特的自然条件,成熟的栽培技术,造就了礼县苹果色泽鲜艳、软硬适中、酸甜脆香的独特品质,礼县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及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礼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了沿西汉水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林带,覆盖14个乡镇、234个行政村、5.5万户、24.7万人,苹果每年的外贸出口金额也近亿元。

在助农增收的路上,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也带给企业和果农们看得见的发展机遇,提升了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勇气。礼县税务局根据果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购销及企业性质,对涉税企业实行精准辅导,并通过对相关企业注册资金、办税人数、经营规模和发票开具额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纳税人及时派送最关心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该局还针对苹果出口涉税业务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业务骨干进行专职负责,有效确保了各类业务“及时办、快速办、满意办”,切实用税务人的责任与担当为“红苹果”变成“金果果”注入了税滋养。

“每年秋收最忙的时候,税务人员都会打电话耐心指导我们利用微信小程序、甘肃税务公众号进行社保费缴纳,这样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缴费,真心为你们的贴心服务点赞!”礼县丰鑫种植农民合作社果农赵小运点赞道。

创新靶向驱动,“小特产”造就“新名片”

“成县核桃滚九州”这是陇南人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成县核桃作为当地产量最大的特产,其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被誉为“甘肃十大名果”,成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不仅孕育出了色泽鲜艳、肥厚饱满的小核桃,也孕育出了一批优质的本土核桃企业,陇南华农恒业农产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一。该企业成立于2006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生产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共有核桃仁、枣夹核桃、蜂蜜核桃和核桃休闲小食品等系列产品17种,畅销沿海城市,公司也成为了集核桃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多位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

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县税务部门从该企业经营业务和纳税申报数据入手,准备了包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政策等内容在内的“政策套餐”,由辅导团队亲自送到企业手中,用精准政策投放搭配专业辅导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该企业负责人胡鹏飞表示:“税收优惠政策真的很给力,从去年至今,我公司已累计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9.32万余元,省下来的资金为公司新品研发带来充盈的资金保障。”

今年以来,为了让全县农特企业及时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享受税收优惠“红包”,成县税务局通过组建“陇税雷锋”团队,全力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陇税雷锋”们通过对企业的税收数据进行分析,采取实地走访+线上辅导的方式,确保了税费政策直达直享、涉税堵点及时疏通,便捷贴心的办税体验让大家很是满意。“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后,公司能享受各项减免近20万元,此外通过钉钉APP里的‘陇税雷锋’平台,我们还能观看培训回放,时时了解最新的税惠政策,这样的好政策,好服务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企业办得更好!”胡鹏飞笑着说道。

与胡鹏飞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同盟中发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者永清。同盟中发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的陇南市宕昌县同盟村,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近年来,宕昌县积极建设中药材市场体系,以中药材出口为导向,引领中药材产业升级。目前,全县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613家,建成中药材专业市场11个,从事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贩运的大户达到5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

为增强全县中药材企业研发创新的底气,宕昌县税务局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主动作为,打造“网格化”宣传辅导模式,一对一帮扶,点对点宣讲,为中药材企业广泛宣传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合作社社员种植中药材销售免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作社为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投入的研究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等,积极助力合作社发展,鼓励合作社资产积累和投入资金拓展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前景好,效益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现在企业的税负‘包袱’越来越轻,这减的是真金白银,涨的是发展信心啊!”者永清由衷地感慨道。

看似平凡的“小特产”蕴含着无限大的发展潜力,在惠农助农的道路上,陇南市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优化服务举措,依托“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健全“陇税雷锋”全员帮办机制,助力政策红利精准释放,全力以赴支持全市农特产企业一路创新,更好发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