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的经济景气指数在2022八月达到46.3%!根据中国物流业协会的数据,中国物流业在2022年8月的经济景气指数为46.3%,比上个月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中国的仓储指数比上个月下降了1.9个百分点,达到51.2%。

商业总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有所下降。八月份,企业综合指标为46.3%,比前一个月下降了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6.9%,比上个月下降了3%,表明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复苏势头仍然不足。两个库存指数都出现了下降。八月份,库存量和周转次数比上个月下降了2.2个百分点,说明产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需求还没有得到改善。

经营业绩预测指标维持平稳。八月份的商业活动预测指标为54.2%,持续走高,表明了物流公司对未来的生产和运营的预期是平稳的,对于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也是持正面的态度。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物流仓储成本占 GDP的比例为5%、美国2.1%、日本3%。因此,物流仓储成本在 GDP中所占的比例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要大得多。到2021年,全国的仓储和物流面积将达到9亿6千万平方米,排在美国12.5亿平方米之后。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只有0.7平方米的仓库和物流设施,美国的平均水平只有3.8平米,日本的平均水平只有4平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仓储物流场景数字化、供应链内的元素相互连接、供应链决策更加智能,为推动仓储物流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迭代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提高仓储物流行业效率。

“后勤”这个术语最初是从美国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于2001年8月1日颁布,将物流的概念界定为:“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到接受地之间的实体流动。按照实际需求,实现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职能的整合。”评价物流系统的五大要素是:质量,数量,时间,地点,价格。质量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材料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数量是指满足经济需要的数量需求,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多地装载货物。时间是指在合理成本和准时交付的原则下实现的快捷。选择合适的集货地点和仓储场所,以防止二次不能有效的运输和多次的转移。价格就是在保证品质和时间上,尽量减少物流成本。在业内,物流行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媒体称之为"21世纪最大产业",老百姓说它是"金饭碗"。

近几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如“即时”零售业的兴起,“即时物流”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一种新的物流发展趋势。中国物流业协会研究所所长周志成说,2021年,业界预估即时物流订单将突破300亿单,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预计到2022年订单规模将突破400亿单,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趋势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人口比重逐年降低,而在制造业中,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在持续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生产设备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促进了仓储物流的智能化发展。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将国民经济各行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物流业的总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社会物流业的总成本在 GDP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工业的经营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物流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例如总的社会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发展和提高的空间很大。

举报/反馈

凤凰产业

137获赞 2.1万粉丝
提供含文图音视频的综合消息,全球视野、兼容开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