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全面分析站位入位、找击球点、姿势、运杆、出杆五个方面

首先是站位和入位

罗尼·奥沙利文

我们观察顶级球员在击球前,通常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观察,然后再向前一步入位,这个短暂的停顿观察即是站位,向前一步是入位;有很多球员(如凯伦威尔逊比较明显)会有一个小碎步的动作,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在找最终的击球位置。我们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它至关重要。首先是球员在观察完场上的球形分布后,在击球点位后面一些可以再次确认整个球形,或者以小碎步来调整最终击球位置,如此养成习惯后,有利于找到最舒服的点位。其次是在站位的时候,我们同时要考虑好击球所需要所的杆法和力度,这样为后面的击球做好准备。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某些球员姿势不舒服或者对站出杆后的效果犹豫了,会站起来再次调整,而不是趴下身体调整。希望初学者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第二就是找击球点了。这也是很多初学者比较纠结的问题,甚至一些打了几年的朋友,还认为自己老是找不到击球点,在出杆的时候还会犹豫,没有信心。对此我们重点分析一下。

找到击球点其实大致分为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很多教程里提到的延伸法,即找到目标袋口和目标球往后延伸的一颗球的位置,比较通俗易懂。很多其他的教程也都讲过此种瞄准法,如图:蓝色球为目标球,红色球的位置即瞄准点,此时母球在黄色区域内,只需要机打红色球的位置即可实现进球(不考虑杆法问题的情况下)。

瞄准点理论图

相信大多数有一定基础的球手都理解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觉得自己找不到进球点呢?或者出杆的时候还会犹豫,看好的进球点,趴下去就又找不准了?这是我因为我们在母球的位置去看这个进球点,往往和你最初观察的地方不一样,而假想球的位置,又没有办法做标记,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所以我们又看到很多爱好者在打一些有难度的角度球时,会找目标球往后半颗球的位置,然后用皮头在台泥上点一下,再去击打,就是为了确认最终的点位。这种办法其实在理论上完全没有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在击球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准,因为假想球的位置是存在我们脑海中的,它不是实际存在的,那么这个虚拟位置经过你的击球动作、入位后就会产生误差,除非你经过专业的训练,长期的、不断的在脑海中形成假想球的定位,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假想球是一种理论而非一种方法,下期我们会专门讲亨得利的瞄准方法,是我认为与假想球刚好相反,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理论。

斯蒂芬·亨德利

第三是姿势。

我个人认为最标准的姿势当属丁俊晖,虽然皇帝、巫师、墨菲等人的姿势也非常标准,但是皇帝仍然是右眼为主视眼,所以左腿要大开大合;巫师个子不高,身材较胖,姿势略显臃肿,而墨菲优势在于出杆和发力比较透,但是运杆时仍然有晃动,有沉大臂和明显的送杆动作。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适合于自己的最舒服的姿势。丁俊晖的优势在于双主视眼,他的杆位于下巴正中心,两眼正中间的位置,身体左右平衡,大臂稳定,与杆子完全保持一条直线,且属于明显的拉杆长短控力,稳定性强,走位细腻,我们可以观察丁俊晖的长台发力的极限杆法,打出去后身体仍然纹丝不动,这在职业球员里也很少见。

丁俊晖

那么最正确的姿势就是丁俊晖吗?也不能这样说,因为每个人的姿势都是要适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的。比如凯伦威尔逊和马克金,这两位选手有明显的双曲腿姿势,并且弓背比较严重,因为个子比较高,他们必须将身体尽可能的下沉,虽然姿势比较难看,也不阻碍他们成为职业球手中比较优秀的选手。

凯伦·威尔逊

虽然击球的姿势因人而异,但是有几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第一身体重心,右手选手的重心在右腿,左手是在左腿,另一条腿要站向另一侧的斜上方,保证身体的平衡稳定;第二是身体要尽量趴下,这样可以更清楚、准确的看到击球点;第三是后手要与击球点、前手架、以及主视眼连成一线,保证出杆的稳定,同时后手放松,虎口握杆,可以采用大拇指与食指的双手指握法,也可以采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指握法,而奥沙利文是极少数用大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握杆的奇才,他的方法一般人学不来,由于他特殊的发力方式,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四是控制好前手架的位置要给拉杆留出充足的空间,但又不能与后手距离太短影响出杆的稳定性。

丁俊晖击球姿势

第四是运杆:运杆其实就是最终击球前的预热,以及找到击球节奏的缓冲带。运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有个别职业选手也存在不运杆的情况(如傅家俊),但他自己也表示这个习惯不好,也一直在尝试改变。养成固定的运杆节奏可以帮助选手找到击球感觉,为平稳的出杆做好节奏铺垫,同时也可以通过运杆来判断手架与母球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根据个人打球习惯的不同,可以采取两次到4次之间的运杆节奏,小于两次则可能来不及找到击球感觉,大于四次则会耗费精力,甚至把找到的感觉又丢失,同时对手也会不耐烦。

马克·塞尔比

那么接下来就是出杆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前面的所有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这个动作,它决定了最终母球击打后的效果。

奥沙利文击球

出杆的要素其实前面都已经做好铺垫,站位时考虑好力度以及打点和加塞的问题,运杆时找到击球节奏,那么出杆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按照前面所有的铺垫来集中精力击打即可,然而需要注意的几点小细节要领,还是有必要提一下的:首先就是出杆平稳的问题,有些选手在出杆的瞬间会利用身体的动作去带动球杆,这个动作很容易导致出杆受影响,在击球的一瞬间,你的身体会多多少少改变你的击球稳定性,所以我们出杆尽量保持身体不动,只用小臂、手腕发力,且是小臂带动手腕效果最佳。其次是出杆后不要马上起身,要稍微停留一下再起,这是为了完整你的击球动作,防止你提前起身的意识会在击球的瞬间产生影响,并且你可以继续观察母球的走向,以及最后的击球点,让你形成意识反馈,你的感觉也会随之培养起来。最后就是关于延伸,那么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你打球发力不透,没有延伸。到底什么是延伸呢?其实延伸就是球杆的皮头接触母球时间的长短,多向前送杆,就会形成把母球打穿的感觉,发力就会更透。

击球示意图

之前有国外的视频专门做了一期关于不同的延伸,皮头接触母球的时间对比,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来不同延伸导致皮头的接触情况慢放分析,虽然放慢了1000倍,但是我们看到皮头接触的时间长短仍然不明显,但是这就意味着延伸是个伪命题吗?其实不是,虽然我们通过慢放仍然看不到接触时间的太大区别,但是它所出来的效果却是很明显的。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小时候都玩过飞刀,如果给你一个木板,把飞刀扎在木板上,是不是用手发很大力去扎也不好扎进去,但是如果我们往后退几步,把飞刀扔出去,就会很轻松的扎进木板。其实这就是延伸的作用,因为发力的距离长,运动时间长,它会产生加速度,这种力度和你直接用手发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了延伸,你就可以更轻松的打出更有力度的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力“透”。

然而延伸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球形,我们要做的是在需要的力度,需要的距离以及母球击球后的效果,根据场上的情况去灵活运用的。

以上这些是关于击球动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提高自己的球技,当然这些需要实践和练习才能够达到效果,有些理论,很多人都懂,也都看过不少,然而最终打不好的原因还是要多练,练球的时候要思考和纠正才可以提高自己。下期我们分享关于亨得利的目标球切割瞄准法。

举报/反馈

小7台球

8449获赞 1140粉丝
分享台球精彩瞬间,分享台球干货技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