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arakush


前些天东风新推出一个猛士品牌。


我是不以为意的。当代中国车坛多一个自主电动车品牌,犹如内娱多一个女明星爆锤渣男,毫不清奇。


但是敝司两位中年男性老板嗷嗷直呼大喜。


我看不懂,难怪我单身。经过一顿反省,我发现汽车和女明星是一样的,一旦拥抱设定的话,就算不认识,依然能够上头。因为情节离谱,锤锤到肉,还把最大公约数最没有门槛的那档共情死死薅住。


东风猛士,就是这个套路。


它卖相磅礴,呈现出八百个吴京直击心灵的震撼感受:


M-Terrain

M-Terrain Sport


尽管是概念车,但是参考此前东风岚图的节奏,猛士量产版不会差太多。根据此前消息,首款新车内部代号M18基于M-Terrain四门版,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7月工程车已下线,预计于2023年实现量产。


匹配造型,浑身能打:


- 原生电气化架构;

- 前后四电机,输出超过1000匹马力,轮边扭矩超过16000牛·米;

- 可实现零百加速4.2秒,100%最大爬坡度;

- 搭载全球首个集成差速锁的两挡变速箱;

- 提供智能路面识别,空气悬挂,底盘动态域控制技术,后轮线控转向(支持蟹行模式)

- L3智能驾驶辅助;

- 以及,自动伴飞的无人机系统


或者用东风的话术,是基于东风自主开发的M-TECH架构,包括滑板越野平台MORA,动力平台MEGA-POWER,以及越野全地形智能解决方案MATS。技术标签拉满,意味着未来扩展和上新速度,以及体系厚度的支持。


从有限的账面信息来看,大胆地说,这是东风最接近成功的尝试,比之前的岚图更有机会。并不是因为参数规格更高,更在于打法轻巧,能有效解决目前自主车企的转型困境。


比如首先,精准定位。


猛士定位“高端电动越野品牌”,相比岚图定位“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其人群画像犹如附了动图。



精准定位不是时髦的策略。时髦的老总何小鹏就提出,不做小定位,要做大定位。几乎没有好产品能靠精准定位获得中长期优势或壁垒,因为精准定位的逻辑,是在某个价格带内、较为稳定的需求里成立的,稳定的需求根植于稳定的市场变化。


然而现在,科技是推动汽车产品变化的最大变量,产品更大的变化被证明可以推动用户需求变化。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用科技击穿内卷,创造更普世的新需求,可以带来真正的高速增长。


典型的成功案例是特斯拉。品牌支撑从二十万区间的Model 3/Y,到四五十万的Cybertruck,到九十百万的Model S/X,人群画像非常模糊,从精英到屌丝、从小康到土豪、从faker到大牛,人人都可以特斯拉,人人都能认同,科技赋能价值更高。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大定位产品的天花板就像微信,你使用微信不是因为你喜欢腾讯,不是因为它具备独特的调性或者品位,而是它代表你接入现代数字社交的手段。大定位的终局是去品牌的,如果有一个汽车品牌,能通过技术代差或者生态优势,代表人类接入现代交通的手段,那就是赢家通吃,根本不需要费劲做品牌。


这非常适合新兴企业的战略设计和打法。然而今天行业的误区在于,一个明星模式成功搭桥,千军万马都想跟着过河,仿佛其他模式是失效的。不到位的模仿丢人,盲目的复制或许要命。新兴企业的选择既是基于优势,也是基于劣势:没有包袱,资源相对有限,共同决定带有破坏性质的长矛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路线只能等死。


老牌车企有不一样的生存痛点。所有传统车企在汇入新能源赛道时,首要困境不在于产品够不够强或者梦想够不够大,而是消费心智转型。消费者并不认为你是一个电动车品牌,在决策时甚至不会把你考虑进去。


面对这个问题,中国自主企业的解决方案是纷纷推出全新子品牌。比如吉利推出睿蓝、几何、极氪、极星、路特斯,同时布局集度和豪情smart;长城有欧拉、魏牌、沙龙;比亚迪除了比亚迪,也有腾势以及一个高端硬派越野品牌;还有上汽飞凡、智己,广汽埃安,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东风在猛士之外,还有岚图以及东风风神(油/电混售)


全新品牌的好处是,能和油车形成切割,作战单元更灵活,可以尝试摆脱体制的创新,同时承担的失败风险更低,对于企业来说试错成本更小。没什么国际大厂这么干,因为短板也很明显,削去品牌加持。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的沉没成本更低一些。


然而目前来看,大部分品牌试水的收效并不显著,销量不济倒是其次,而是仍旧无法建立鲜明的电动标签,无法有效抢占消费者心智,更不要提拉动企业形象转型。总结来说,来不来电其实至少有三个途径:


一,能不能形成独特的门类,或者在门类中打出差异性,比如以纯电动豪华MPV重新崛起的腾势。岚图一度有过高光时刻,但是无论“智能高端电动”还是“没有续航焦虑”,同期都有过剩的同款对手。


二,能不能传递简单信息,或者说建立“人设”,比如理想的“奶爸”,和本身即标签的华为。


三,能不能占领技术高地,把握话语权,比如比亚迪。


看上去取决于创新力,实际上更取决于时间点。比亚迪就是典型。在其后来发声的企业非常难受。大家在技术水平、产品和价格方面并没有实质差距,但是因为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信息有限,已经建立起比亚迪和新能源之间的强关联,让其他品牌强调自己的技术积淀时显得非常苍白。


反观猛士,早、精、尖,据东风自称,“填补了中国豪华电动越野技术空白”。



国内越野红利刚刚开席,带头者是长城坦克,尚且全是油车。更对位的参考是通用悍马EV,在美国从去年12月开售,到今年一季度预定超过6.5万,意味着新订单要到2024年才能交付。据悉有95%的预订转化为订单,需求刚烈,因为开放订单的车型超过10万美元。


从中可以看到两点:


一方面,精准定位仍旧可以获得刚刚的商业回报。比如坦克反而超过新能源成为今年长城的增长亮点,7月份销量超过12473台,同比增长128.03%。同期大盘新能源渗透率超过26%,精准定位的油车品牌能获得翻倍增长。


另一方面,硬汉越野的细分确实和极致娘炮一样窄,即便在越野文化更为深厚的北美,绝对数字并不主流。放到国内,每年去阿拉善的人有多少,这个市场容量就有多少。


但是不打紧。重要的是通过这条赛道,东风得以高举高打出电动+豪华的技术标签。



其二,猛士是真正站在东风的肩膀上。


一个值得疑问的小问题是,即便是小众人群,猛士有没有足够的品牌魅力。有传言指出,电动猛士的价格区间或落在80万,该区间远超坦克验证的市场范围。


豪华电动越野车虽然一片空白,但是豪华越野车有迹可循,比如BJ90,结局很悲伤。到这个价位,不止是产品力和性价比,更需要品牌提供信仰级的理由:为什么我要放弃卫士或者陆巡,而选择猛士?


东风祭出军车光环,用正义实现降维打击。


东风原本就有猛士,放在东风越野车旗下。这是一个军车制造厂,2007年开始军转民。猛士是正经军车,并且是中国第一款“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汽车”。


“第三代”是一个国际军车的专门叫法,按照三次大的战争为界,第一代是朝鲜战争,主要是美军吉普;第二代是越战;第三代是海湾战争,主要是美军悍马。严格的讲,我们熟悉的HMMER是民用车;军车是HMMWV。


悍马是当时轻型战中的高级装备,在海湾战争中奠定越野的王位,到现在仍旧非常领先。2000年以后世界军工强国都在发展这种车型。当时我国军车和国际上名牌车相比,总体水平有30年的差距,但是也得干。


于是我军找到汽车工业龙头来开发,就是东风。并提出两个一百的要求:百分百国产,百分百自主知识产权。到2000年东风开始研制EQ2050,也就是猛士,2001年真正接到技术指标,2007年定型,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且已经装备到部队。


一代猛士还是授权生产的悍马,但是从二代猛士开始,实现完全自主研发,是我军部署的两种主要轻型装甲车之一;从2018年起已经投入三代猛士,真的很猛,可以配备八个步兵座椅,具有完全的防地雷反伏击能力,火力可以安装机枪、反坦克导弹和榴弹发射器。


所以相比BJ90,不只有情怀,这将是更加根正苗红、自主研发、大国崛起的故事。并且呈现在产品上:


比如架构,采用军车级强度的可靠耐久性能开发;比如外观,沿袭了军车的机甲风格,它不是网红,不是中年危机突然爆发中二奇想的激情试探,而是师出有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系统。相比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系统,场景肤浅,大抵是在自驾游的时候实现航拍;猛士的无人机系统,在产品信息中提到:


可实现自动路径规划、道路宽度不足预警、正射地图、精准降落、陡峭地线探测、自动识别水源、人形物体等、语音控制、以及夜间活物检测……



其三,不得不说拿捏住时代情绪。


今年发布不只是捕捉到细分市场的活力,更是踩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意识形态的氛围。



过去,东风也曾强调军车传统,但是发乎历史,止步情怀,和现实缺乏联系;今天这些元素不再是故纸堆的掉书袋,而是能被热切的捕捉到。在虎扑上,直男们在讨论,“猛士发布会是省长站台”,“猛士是很多武警配置的车子”,“猛士是移动堡垒”。


如果操作上路,这或许能成为东风到目前为止从品牌定位,到产品设计,到人群感知,到体系塑造最完整的品牌。


距离成为热搜,大概就差一部战狼3了。

举报/反馈

autocarweekly

16.6万获赞 4.2万粉丝
资深汽车媒体人:车,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优质汽车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