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新疆工作,深刻指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对口援疆战略深入实施,中组部、教育部等部委持续强化指导支持,19个援疆省市、支援高校给予充分援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自治区教育系统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能力,抓好任务落实,不断发挥教育援疆综合效益,各族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校园里,援疆教研员武丽华老师正在指导师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张劲松 摄
教育援疆守初心
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指导援疆各项工作;中央有关部门、各援疆省市坚持教育援疆优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特别是教育部多次来疆调研指导,加强指导统筹推进;自治区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教育援疆工作的业务指导,全力推进工作落实。援受各方积极行动,不断丰富教育援疆工作内涵,拓展教育交流外延,扎实有序开展工作,着力提升援疆综合效益,形成了衔接有序、运转高效的教育援疆工作机制。
自治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多次赴援疆省市考察对接。组织、教育、发改等部门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各地各校制定援疆规划,细化工作举措。2019年11月,自治区印发《关于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在12个地州市186所学校拓展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集中力量培养受援地骨干教师、打造示范班级、建设示范学校。
自治区教育系统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能力,抓好任务落实。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全面加强与援疆省市、支援高校常态化沟通协调。支持相关省市援疆前方指挥部机制创新,“两类计划”(中组部计划、教育部计划)援疆教师“五同”(同选派、同使用、同管理、同待遇、同考核)管理服务和浙江省“七大体系”构架教育援疆“四梁八柱”等一批管用有效的制度措施得到建立。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健全完善援疆干部人才使用管理,把援疆干部教师安排在最合适、最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完善考核激励,制定援疆工作考核评选、表彰奖励和职称评审办法,激励广大援疆干部教师谋事创业。
加强关心关爱,切实保障援疆教师艰苦津贴、生活补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建设一批教师周转宿舍,妥善解决援疆教师住宿、用餐、交通等问题。落实优惠政策,为援疆干部教师安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教育援疆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19个援疆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区)和兵团有关师、团场。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各援疆省市及教育部门始终坚持“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的支持力度,密切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把教育援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坚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硬件软件并举、“输血”“造血”并重,有效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民生工程暖人心
“坚持把最优质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地方,一直是北京市教育援助的基本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援助和田地区建成9个教育园区,解决7.8万个学位,满足学生入学需求,有效地提升了当地教育保障能力和发展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按照中央“要坚持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重点地区倾斜,助力受援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十年来,各援疆省市始终坚持教育援疆优先,累计实施教育援疆项目1.07万个、投入资金250余亿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2442个、资金210余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建筑面积1220.36万平方米、教育信息化项目549个、资金8.25亿元,持续改善受援地学校办学条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援疆的助推作用,新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现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就学全覆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2021年7月,全区9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与国家同步进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智力援助见真心
一家三代组团援疆的毕芳冰、援疆期满后主动申请继续任教的孙红霞、告别富饶江汉平原留疆奉献的尹才华……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批暂别家人、倾心育人的湖北援疆教师,成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各族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湖北省实施援受地中小学校(幼儿园)“百校结对”工程,创新建立“2+10”(湖北2所重点大学和10所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工作机制,精准助力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扩容提质。实施“品牌引领”计划,帮助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打造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博乐分校、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等一批教育援疆的“湖北样板”。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一本上线率实现“十连升”。
在江苏省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支持下,霍城县江苏中学“江阴班”、伊宁县第二中学“南通班”、尼勒克县武进高级中学“武进班”、巩留县高级中学“张家港班”、新源县第二中学“扬州班”连续多年本科上线率100%。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个作品作为新疆唯一参赛代表进入现场决赛并荣获二等奖,实现2018年该项赛事改革以来新疆团队入围现场决赛“零”的突破。
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由19个援疆省市分两批共选派7000余名教师赴疆支教。2021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开展“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由19个援疆省市选派教育援疆团队,每个团队由10名左右教育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组成,“组团式”支援1所学校,目前2900余名教师支援新疆12个地州市18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天津、山东、上海等省市还选派大学生赴受援地实习支教。
19个援疆省市坚持把智力援疆、提升受援地教师素质作为教育援疆的重点,不断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提高干部人才选派工作质量。坚持“援疆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组织选派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研员赴受援地开展长期支教或送教上门,全面建立“师带徒”“专家带骨干”“团队带团队”结对帮带关系,形成多层次教育人才援疆工作格局,探索“全链式”组团教育援疆模式,努力给受援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浙江省援疆教师与阿克苏地区6000余名教师结对,成立70余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传帮带活动5900余次、讲座4100余场次、公开课5600余节,组织送教1300余次。上海市启动援疆教师队伍建设“玉兰工程”,组织30名顶尖知名专家每人成立1个工作室,带教受援地核心校和4个县标杆示范学校教师170名,成立上海援疆教育集团,采取“1+4+N”大组团模式帮扶,助力对口支援喀什地区4个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治区评估和国家验收。广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2个县,组织实施“红色基因铸魂工程”、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五个一工程”等,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十年来,各援疆省市“组团式”教育援疆累计实施项目458个、投入资金14.81亿元;累计选派援疆教师4.8万余人;支援受援地建立名师工作室1110个,“两类计划”援疆教育人才组建教师帮带团队2131个,帮带培养试点学校骨干教师1.5万余人,培训教师66万人次,助力受援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人才培养强信心
宽阔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设施完备的阅览室……走进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旗技工学校的大门,充满时代气息的画面便映入眼帘,这些都是河北省为加快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实施的援建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工作方案》《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关于进一步组织优质资源对口支援新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着力推动区内外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及学生培养培训。28所院校对口支援新疆区属19所高职院校,助力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10省市124所职业学校对口支援南疆四地州50所职业学校,支持32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校舍新改扩建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南疆职业教育发展。2021年,新增41所中东部“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对口支援12所新疆地州高职院校,8家行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8所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着力解决新疆基层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瓶颈。
清华大学等18所对口支援(合作)高校构建“1+2+3+X”(1是头雁作用,2是示范引领,3是传帮带,X是后方智囊团)“组团式”包建二级学院架构体系,助推新疆大学3个学科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非常感谢对口支援高校的无私帮助和援疆干部教师的辛勤付出”,新疆大学援疆办负责同志动情地说。2022年6月,以清华大学为组长单位的15所部属对口支援高校和3所对口合作高校联合制定《关于推进新时代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持续加大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
在支援高校的支持下,新疆农业大学与支援高校联合获批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重大专项项目(课题)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援疆项目51项,成立中农—新农联合基金和南农—新农联合基金59项,获批资金1.7亿元,广大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援疆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教育部的支持协调下,新疆受援高校由9所增加到13所,基本实现本科高校受援全覆盖,对口支援高校由28所增加到56所,其他校际合作支援关系高校由33所增加到103所,援受双方覆盖面不断扩大。援受双方不断健全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校领导定期互访机制,召开专题会议335场次,签署合作协议351个。援受双方援(包)建二级学院、学科分别由2012年的51个、50个增加至123个、170个,学科建设支援力度不断加大。各支援高校累计选派940名干部教师援疆挂职任教,援疆教师授课门数、服务学生数由49门、2225人增加至2021年的293门、21630人。同时,接受受援高校1035名干部教师挂职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813场次,帮助受援高校培训干部教师6万人次,帮带干部教师队伍提升整体素质水平。联合培养学生由228人增至2021年的2248人,累计达1.03万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援受双方共建科研平台由2个增至2021年的16个,累计达57个;联合开展科研课题由19项增至2021年的88项,累计达477项,经费1.6亿元。在各援疆高校的支持下,新疆高校科研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新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活力明显增强。
交往交流聚人心
湖南省在吐鲁番市1区2县精心打造“红石榴”教育援疆品牌,实施“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项目,推动湖南优质教育资源单位与吐鲁番市151所各级各类学校“1+1”长期合作、深度绑定、精准帮扶、全面覆盖,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新疆班”,持续推进“红石榴”校园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安徽省抓住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机遇,构建三大板块五大系统教育新生态,补齐皮山县教育短板,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以智慧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皮山模式”。
“希望她一切顺利!”2021年12月9日,远在太空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启“天宫课堂”第一课之前,皮山县乔达乡中心小学四(3)班学生伊丽姆努尔·约麦尔阿卜拉与主持人连线,激动地送出祝福。她标准的普通话从祖国的边疆传送到了浩瀚的太空。
有了智慧教育的加持助航,不仅是全体学生,全县教师的普通话模拟测试平均分和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教学质量监测平均分都较往年有了明显提升。在皮山县,智慧教育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地与援疆省市持续开展“千校手拉手—百万新疆各族学生与内地学生手拉手”活动,全方位组织开展教学管理、干部人才培养、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家庭联谊、夏(冬)令营活动,建立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于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体,让各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十年来,援疆省市开展交往交流交融项目762个,投入专项资金3.52亿元,累计发放援疆助学金8.5亿元,资助20万人次新疆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常态化开展“手拉手”结对联谊活动的各族学生由2012年3.6万对增至2021年的55万对,累计达223万余对,目前全区共有1743所学校与其他省市学校结对共建,共有67.62万名中小学生与其他省市学生“手拉手”结对,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历史不负奋斗者,星光不问赶路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真正把教育援疆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者杨再锋,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协作中心干部)(《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2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