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在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的的当下,放眼全球,中国成了外资避险的重要选择。
8月18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折合1239.2亿美元,增长21.5%。
“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前景良好、机遇广阔。”商务部外资司司长陈春江在发布会上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吸收外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反映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同时也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积极变化的具体体现。
一个亮点是,外资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投资增速加快。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89.2亿元人民币,增长1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8%。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1至7月,我国吸收高技术产业外资增速是全国外资平均增速的1.9倍,充分显示我国外资行业结构的优化,和高技术推动投资的吸引力。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及国内大市场的潜力。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国内大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及更多稳外资举措的出台,预计2022年全年吸收外资有望实现量质双提升。
多政策持续吸引外资
正如陈春江所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14亿多的人口规模,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成长潜力将不断释放。同时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准入的限制越来越少,跨国公司投资机会更多。加上中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齐全、人力资源丰富、社会大局稳定;中国将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受大项目的牵引,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对华投资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 上半年,超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际到资同比增长30.2%,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过半,带动作用明显。
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今年年初生效后,中日韩之间贸易投资明显加快。
“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大幅促进了中韩贸易投资往来。”刘向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恰逢中韩建交30周年,正迎来构建东亚经济圈、深化自由贸易合作的发展新机遇。在《中韩经贸合作联合规划(2021-2025年)》的框架下,第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韩国跨国公司“云相会”、江苏省与韩国SK集团战略合作机制第四次会议、中韩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将相继展开,预计中韩贸易投资将更进一步充分发挥韩资企业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能源储备、电子信息等方面优势,与我国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RCEP区域。中国美国商会今年3月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60%的企业近期全球投资计划的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6%的企业计划今年增加在华投资,83%的企业没有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出中国的打算。中国欧盟商会5月份公布的调查报告也表明,77%的在华欧盟企业不考虑将现有或计划中的对华投资转移至其他市场。
一个亮点是,中西部地区使用外资暴增。数据显示,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0%和41.2%,高于东部15.2%的增长。
周密在解读数据时表示,中部和西部吸收外资增长速度较快,一方面是因为此前基数相对比较小;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中西部利用外资在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领域潜力加速释放,吸引外资加强投资力度。
外资企业持续加仓
从地方来看,对外资的吸引政策也不断加码。
8月17日,山东省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活动月开幕式暨2022对话山东—韩国·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举行。在会上,山东省政府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进一步加强互惠贸易投资,深化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今年上半年,江苏也举办了外资项目“云签约”暨外资总部企业“云授牌”活动,以及5场“连线全球”系列招商活动,为7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全省首家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授牌。
同时,建立222家重点外资企业清单和100个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强化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并先后召开外资企业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法资企业政策交流会等外企与部门面对面活动,听取意见建议,提振外商在苏投资发展信心。
满满诚意之下,外资企业持续加仓。
今年6月,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落户南京。同时,西门子携手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兰德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两位一体数字化赋能平台项目——“常熟数字化赋能中心”正式投运。
也是在6月,宝马在沈阳开设的第三家工厂开业,该工厂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是宝马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
奥迪在中国第一家仅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也在长春举行了奠基仪式,总投资月26亿欧元,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规划年产量将超过15万辆。
不仅如此,在苏州,来自东盟—中日韩国家的13家商协会机构发布倡议,共同提出“扩大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预计通过政策研讨、案例分析、能力建设等方式加强合作,加强区域内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氢能项目合作,推动清洁能源科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助力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
在周密看来,当前,在国内市场潜力释放以及经济持续复苏的推动下,外商投资有望保持良好增长,而且有可能与中国本土投资者加强合作,一起获得经济发展和市场复苏的更多机会。
预计今年下半年,稳外资将坚持促增量、稳存量并举,充分发挥中国的引资优势,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