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数码经济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4.1%,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达到43.3%,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浙江省的数字经济支柱行业增长14.3%,带动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2.1个百分点。
7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虽然全国疫情呈现出区域性多点分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多地经济发展指标出现下滑。
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
从全国各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与数字经济有关的行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显示出了逆势而上的发展弹性,成为拉动消费和投资的主要动力。
发展数字经济的弹性凸显。上海市数字经济领域的各项指数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3%,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的0.4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比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利润高出9.3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一直居高不下。黑龙江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带动全省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0%。
在与数字经济有关的领域中,领先地位不断凸显。江苏省1-5月份,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10.3%,增长24.1%,比其他行业增长5.1个百分点,增长18.9个百分点。广西壮族八大高科技服务业行业中,信息服务业是最大的增长,在高科技服务业中占据了七成以上,带动了规模以上高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在与数字经济有关的领域中,投资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云南省的数字经济投入同比增长36.5%;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增加61.8%,大大超过总投资额;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较上年同期增加14.1%,拉动了总投资的1.1%。
在与数码经济有关的消费方面,消费继续处于领先地位。新兴的消费正在快速兴起,在线消费也在快速发展。江西省今年上半年的网购销售额同比增长24.9%,其中实体商品的网购同比增长25.6%;江苏省国有商业网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高于限额零售总额20.2%;智能家电、音像器材、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产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8.4%。
全国争创发展数字经济新高地
今年,全国各地加快实施“十四五”数字经济的战略,截止到目前为止,31个省市已经出台了“十四五”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各种行动方案。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城市,利用自身的技术、经济、人才等综合优势,全面布局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转型、数据要素等,在数字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区域内,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到2021年,16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而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则是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动力,其 GDP占比已达到50%以上。
我国数字经济城市的空间牵引模式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发展,三个大城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繁荣,各地纷纷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行业的现实条件,开发出自己的特色,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可谓是一片精彩。
在数码行业,有关元宇宙的概念不断热起来,各地都公布了新的发展计划,争相在新的道路上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江西省提出了以南昌为依托的虚拟现实及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和优势,在九龙湖区建立“元空间”综合实验区;上海市提议成立“百亿元宇宙新轨道”产业基金,建设两个“元宇宙”区域的特色园区;福建厦门市制定了“元宇宙发展三年规划”,并提出创建“元宇宙生态示范城市”;沈阳市提出了创建“东北元空间创新发展的首个区域”的构想。虚拟人行业也是一个热门话题。近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各地还结合各自的特点,建立了典型的示范应用,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在深圳,以5 G灯柱智能监控平台为基础,电动车违法行为同比下降56%,有效地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违章等城市治理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