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卫忠(左一)生前进村入户办案。 通讯员 陈美红 摄
2021年10月21日下午4时,刚讨论完司法救助事宜的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鲍卫忠突然对同事说:“可以帮我倒杯水吗?我很累,想休息一下。”
谁知,这竟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45岁的佤族法官鲍卫忠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经医治无效因公牺牲,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司法事业。
24年的司法生涯,鲍卫忠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荣耀:云南省政法英模、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临沧2021年度人物、沧源佤族自治县优秀共产党员……
最高人民法院和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先后对鲍卫忠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省委政法委发出通知,号召全省政法队伍向鲍卫忠同志学习。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了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
“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竖起来的是信任”
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班洪抗英到气壮山河的“敬告全国同胞书”、从“阿佤人民唱新歌”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阿佤人民的进步历程,赓续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血脉,书写了一曲曲“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辉煌篇章。
鲍卫忠就是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法官。他的父亲鲍光明曾是沧源县法院的一名老党员、老法官,为边疆审判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鲍卫忠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守护边疆、维护稳定、促进团结和全心为民的情怀。1997年,21岁的鲍卫忠追随父亲的步伐,成为沧源县法院的一名法官。报到第一天,鲍卫忠对组织郑重承诺:“我将用一生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干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
沧源县群山延绵、道路崎岖,办案出差,百十公里的路程,有时往返需要跑上几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法官们的工作常态,鲍卫忠说:“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竖起来的是信任。”沧源县法院院长吕丹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冲在前、干在前。”
因工作表现突出,2015年鲍卫忠被任命为沧源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感恩组织的培养和信任,鲍卫忠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为党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方向。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鲍卫忠率领法院干警坚守在边境一线,为筑牢祖国西南边陲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作出贡献;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动中,他带头办案,重拳打击震慑违法犯罪。
在日复一日的奔走中,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有多少个弯、从乡镇下到村寨要蹚多少次河,村里谁家小孩留守、寨子里有几户孤寡老人,鲍卫忠心里记得清清楚楚,办案也因此有了底气。“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子,更是边疆的和谐稳定、民族的团结进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凭着这样的思想觉悟,鲍卫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在法院走过了24个春秋,当地群众称他为心连心的好“普艾”(佤语:兄弟)。
“‘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这是我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
鲍卫忠任执行局长不久,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他带着大伙没日没夜地熬:中午在办公室吃饭,晚上通宵加班。3个月后,41件案子的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大家松了一口气,却发现鲍卫忠的头发已花白。
在执行攻坚期间,他带着大伙“磨”掉650件执行难度大的“钉子案”“骨头案”,没有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件件是铁案。
在一起土地纠纷中,当事人艾嘎常年拖欠村民小组的土地租赁金,法院判决艾嘎归还土地并支付土地占用金,艾嘎态度强硬、拒不履行。案子不大,却相当棘手,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当地民族团结。
鲍卫忠主动承办了这件“骨头案”,主动和艾嘎沟通。没想到,打电话、发短信,艾嘎统统不理会,上门做工作也吃了闭门羹。鲍卫忠会同乡镇、村组干部再次上门做工作,艾嘎竟然邀约十多个亲朋好友助阵,还情绪激动地挥舞着家中的佤族长刀吼道:“谁敢来,我就和他拼了。”村民们也怒了,纷纷喊道:“把他抓起来!”
眼看事态就要恶化,鲍卫忠一马当先冲到艾嘎身前,用佤语大声说道:“放下刀子!你想干什么?‘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这是我们佤族世代相传的祖训,难道你忘记了吗?”义正辞严的质问,让艾嘎羞愧地低下了头。鲍卫忠不忘安抚群众:“请大家相信法院,这个案子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好。”
几天后,恰逢佤族新年“新米节”,鲍卫忠带着自酿的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开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再次来到艾嘎家。面对不知所措的艾嘎,鲍卫忠热情问好:“兄弟,我们来和你过年了,祝福你家年年大丰收。”说着就把象征丰收的稻穗挂到了艾嘎家门上,把酒和新米放到厨房。感受到鲍卫忠的真诚友善,艾嘎终于敞开心扉吐露了心结,原来,他在租种土地上种有不少沙松,他担心土地还回去了会影响一家人的生计。
鲍卫忠当即协调村组干部,帮助艾嘎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双方进行了现场调解。当时正值雨季,山上草木茂盛、蛇虫出没。鲍卫忠冒着大雨,带头穿梭在山林间,一次次反复清点,厘清了争议土地地界,确定了种植沙松的数量。
看到鲍卫忠全身湿透、双脚泥泞,双手被松针刺破流血、脸上被蚊虫叮咬红肿,在场村民和艾嘎都被深深感动了。最终,村民小组同意补偿艾嘎一定数量的苗木钱,艾嘎也同意将土地和苗木一并交还给集体。一起极易引发民族团结问题的执行案件得以成功化解。
“有段时间,鲍卫忠突然在微信朋友圈里‘卖鸡’,朋友们打趣说,他前段时间卖二手车,现在又开始卖鸡,是不是改行干推销了”
鲍卫忠的妻子周红是一名幼教老师,结婚后她就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在她的记忆里,鲍卫忠总是频繁地加班、下乡、出差。在家里,鲍卫忠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案子上的事情老说不完。
周红回忆,有一年孩子生病住院,鲍卫忠却赶着出差去了。周红带着孩子往返于县、市、省城医院,做各种检查和治疗,一个人硬撑着。孩子病情复杂需要做手术,鲍卫忠最后总算赶到了医院。周红正想抱怨,可转头看到丈夫刚哄好了孩子就疲惫地靠在床头睡着了,她心一软,一下意识到“他也是那个需要呵护的人”。
2018年,鲍卫忠家装修新房正需要用钱,周红发现家里少了一万元。再三追问,鲍卫忠承认被自己垫付到案子上了。孩子常年需要花钱治病,家里经济本就不宽裕,究竟是什么样的案子需要鲍卫忠主动垫钱呢?周红想不明白。执行局书记员陈美红因为当事人的一个电话,意外地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电话是一位被执行人打来的——因为未能及时领到工资,家庭又有意外开支,导致他拖欠的执行款需要再次延期偿还,他希望法院做做申请人的工作,同意延期偿还。陈美红一下就懵了,这个案件不是已经结了吗?申请人已经从法院领到了执行款。陈美红赶紧向院里汇报。眼看瞒不住了,鲍卫忠才“坦白”了实情。原来是申请人着急用钱治病,而被执行人一时拿不出钱,鲍卫忠看到两头都陷入困境,于是偷偷取出家里的积蓄应急。
在陈美红眼中,鲍卫忠不仅是领导、战友,也是人生的引路人。跟随鲍卫忠奋战执行一线,有不少的艰难险阻和心酸记忆,也有许多的温暖瞬间和感动时刻。“有段时间,鲍卫忠突然在微信朋友圈里‘卖鸡’,朋友们打趣说,他前段时间卖二手车,现在又开始卖鸡,是不是改行干推销了。”陈美红说,她对事情的始末一清二楚。
那是个执行标的10多万元的案子,被执行人从事的是土鸡养殖,家中除了找不到销路的土鸡,一无所有。山道弯弯,大山里的东西要卖出去太不容易。看到被执行人的焦虑无助,鲍卫忠灵机一动,当即掏出300元钱买下两只肥肥的土鸡。回程路上,他开始打电话向朋友、同学推销土鸡。路过一家饭店,他居然提着土鸡上门推销。随后,鲍卫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推销活鸡、鸡蛋、鸡肉,每天一有空就刷屏。被执行人的土鸡慢慢有了销路,生意越来越好,按照执行局拟定的还款计划,每个月都按时送交执行款,直到案子履行完毕。
“鲍卫忠同志是一心为民、公正司法的好法官”
2021年10月21日下午,外出办案奔波了一天的鲍卫忠一脸疲惫地回到了办公室。没顾上喝口水,他询问书记员陈美红一笔给当事人的司法救助金到账没有,催着陈美红尽快办理。不想,这竟成了鲍卫忠最后的叮嘱。
鲍卫忠的去世,让妻子周红追悔莫及、伤心自责:“尼茸(鲍卫忠佤族名字)高血压很严重,我三番五次劝他到医院去看看,他都因为工作原因错过了。我应该强拉着他去医院的。”夫妻二人原本约好了趁着2021年国庆节假期到昆明去做个检查,顺便带孩子去复查身体。怎奈国庆假期,鲍卫忠连续7天都在加班,机会也就错失了。
10月21日下午,正在学校上课的周红突然接到法院打来的电话,一种不祥的预感和恐惧瞬间笼罩在心头。周红匆匆赶到医院,抓着鲍卫忠的肩膀一遍一遍呼唤着“尼茸、尼茸”,然而,始终得不到任何回应。10月23日,鲍卫忠把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9岁的双胞胎儿子留给妻子,永远离开了。
鲍卫忠葬礼的那一天,很多群众自发前来为他们心中的好“普艾”送行。曾经对鲍卫忠拔刀相向的艾嘎赶来了,那位养殖土鸡的当事人哭了……
妻子周红手里时常握着鲍卫忠的手机,每天她都会接到无数个当事人打来的电话,表达对鲍卫忠的敬意、感激和怀念。
“鲍卫忠同志是一心为民、公正司法的好法官,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24年,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贡献给了边疆法治建设事业,用生命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职业精神。”2022年6月30日,省委政法委在号召全省政法干警学习宣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中这样写道。
云南网记者 陈晓波 通讯员 茶莹
举报/反馈

云南网

212万获赞 9.3万粉丝
世界看云南的窗口 云南看世界的视角
云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