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方关注,获取更多艺术资讯

#中国山水画#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董源(934—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水墨轻岚写潇湘——董源山水画

五代的山水画坛,正当“荆关”一派在北方兴盛之际,江南也出现了新兴的“董巨”画风,虽然一个萌发于北方山林,一个滥觞于南方宫廷,但所表达的水墨精神和人文万象却是殊途同归。北宋以前,由于文化中心在北方,因而北派山水受到重视,有蓬勃繁盛之势。而在南宋以后,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派“董巨”画风才被世人所重视,而到了元明以后“董巨”画风几乎成了山水画主流,统治着山水画坛近千年,这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孰高孰低,从艺术风格来说,南方,北方各有特色,一种画风的艺术水平高低,并不和从事的人数,流行的广度成正比,而关键要看它介入美术发展史有多深,多广,一个没有介入美术史的画派,和一个没有介入美术史的画家,不管当时多么风行于世和多么风光于世,最后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

“董巨"画风是以涓滑细流,慢慢汇成滔滔江水,不仅流行于江南一隅,最后还倒灌北方,这是中国美术史的奇迹,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而成为“董巨”画风滑涓细流的源泉之人,就是五代南唐画家董源。

董源,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故俗称“董北苑”董源善画山水、兼工画龙、牛及钟馗,他还擅长人物画。据传南唐中主李璟召宰相冯延巳商议国事,冯至宫门,却徘徊迟疑不敢人内,说是看见一位着青红锦袍的宫娥当门而立,因而未敢擅入。李璟命人查看,原来是在八尺琉璃屏上,有董源所给古代美人夷光的肖像。可见董源人物画水平也很高超。

董源在山水画方面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李思训画风的青绿山水,一种是王维画风的水墨山水,他以水墨山水为体,以青绿山水为用,以用墨为里、以色为表,通过吸收二家优点和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体会江南山水的温润幽深,创立了和北方山水画风迥异的南派山水。并促使中国山水面发展进入了又一次的转变时期,为后世画坛开辟了新的蹊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述董源时说:“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并说他的山水画风格是“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董源的代表作有《潇湘图卷》《夏山图卷》等。

(请您将手机横屏,以助于欣赏佳作)

《潇湘图卷》

《潇湘图卷》,绢本水墨设色,以平远取势构图。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润空灵与淡远清深。根据图中人物的活动,画面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图中绘起伏连绵的南方丘陵山岗,林麓映带,洲渚迂回,江湖平远。烟雾溟濛,一派江南幽野秀色。山水之间点缀人物若干,左有渔夫合力网渔,一叶扁舟划来凑趣;右边江中渡船正要靠岸,上有六人,岸上众人击鼓奏乐,似乎在迎接一位贵客。芦汀沙渚间有六只小舟往来东西。画名《潇湘图》,为明代董其昌所取,根据“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诗句而题。

局部

《夏山图卷》,绢本水墨设色,图中画平远景象,群峦丘岗,洲渚烟汀,树木葱茏,廊桥横溪,水边牧牛,云起山腰,形似龙头;把草木丰茂的江南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董源所绘山水,多以横卷形式描绘草木繁茂的江南丘陵山景,表现峰峦重叠、云雾晦明、平淡幽深的气象。用浓淡相宜的圆润之笔,皴山勾树,笔触形似披麻,山顶多作矾石,其上点以焦墨苔点,表现江南山顶草木。所勾皴笔层层积染、所点苔点浓淡相叠,层次参差而又浑然。董源这种画法为北宋山水画家米芾所赞赏,米芾在所著《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请您将手机横屏,以助于欣赏佳作)

《夏山图》

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董源开创了江南画派,成为后世文人画标准法式。董源山水画地位的确立,是和宋代沈括、米芾的发现和宣扬分不开的。从此以后董源名望日渐高升,元代黄子久把董源尊为山水之冠,到了明朝,董其昌则称董源山水为“无上神品、天下第一”,使董源在山水画坛的无与伦比的地位更加稳固。

董源被认为是江南画派的开创者,而承接衣钵又有所成的是“董巨”并称的巨然和尚。

众之间交往频繁。

董源作品欣赏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绢本

《龙宿郊民图》是董源山水画中少见的高山大嶂的格局,与《潇湘图》的林木温润山岩秀逸相比,它显然沾有北派荆浩、关仝的布景构图之妙。董源虽画大山,却在笔上仍不失南方画风的那种温润、细胍、周到、完备的特色。

(请您将手机横屏,以助于欣赏佳作)

《夏景山口待渡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被认为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明代董其昌此卷的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元代鉴定家柯九思在卷后题:“右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冈峦清润,林木秀润,渔翁游客出没于其间,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元代诗人虞集对画面作了精彩的描述:
董源夏山何可得,嘉木千章铁作画。曾峦总合雨气润,百谷正受川光溢。

犬牙洲渚善蟵洄,沧江散落碣石开。山田何处无耕凿,寻源不得还徘徊。

《夏景山口待渡图》描写江南夏天景色。起首沙坡剔细草,塌下溪流萦绕,布景空灵。中幅结构缜密,山峰层丘叠壑,焦墨大披麻皴,高厚雄壮。山麓溪回径折,为山家出入沙路;迤左则村墟烟落,夏木阴阴;鸥渚渔汀,犬牙相错;缘溪小柳鬈鬈,画法尤异;渡艇东西往来,摇曳于沧波窈霭间;待渡人物,有著红衣者。

绘画技巧极为精妙,画山以披麻皴为主,兼点子皴法,山峦拖淡色渲染。林木竹丛不作曲杆,不画夹叶,前浓后淡,质感强烈。

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得到了宋代米芾、沈括等人的欣赏。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更奉董源为典范。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击下方文章链接,获取更多艺术内容

往期珍赏:

山水画|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品读|沈周山水画中潜藏着什么样的隐逸品格?
中国山水画的内在意蕴与表达
唐画山水,至宋始备|宋代小品画之山水小品
收藏|水墨山水画法

谢谢您的阅读

赞即是布施 ▏分享传递智慧

举报/反馈

游艺草庐

1.4万获赞 7616粉丝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