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的事物,是很耐看的。


圖丨蒽子


拙,通常代表愚笨、粗略、不灵活、不纯熟、有缺陷……起初就是一个贬义词。因而,“精”可以和“美”登对,“拙”却要与“劣”苟合。


一个形容词,常常带有感情色彩,也附加了我们的价值判断。我们看一件事物,说它是精美的,或是拙劣的,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我们的喜恶与取舍。


可是,中国古人不会那么直白地看问题。在一些看似不美的事物中,他们发现了内蕴深刻的美感。


丨不知春齋


中国艺术讲究“拙”:画家迷恋枯笔焦墨,诗人以拙句为奇作,匠人以粗朴成雅器……那些看上去粗陋、欠雕琢的东西,在中国人眼中呈现出了独特的美感。


文人愿以“拙”字来命名著作或居所,如林之奇的《拙斋文集》、王献臣的拙政园。甚至连做人也追求“拙”,在为人处事上,主张藏巧于拙、以退为进的智慧。


丨不知春齋


“拙”,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一个特色命题。古拙,朴拙,稚拙,清拙……以“拙”为中心,中国人展开了广阔的审美视界。“拙”,也赋予了我们对事物的另一种执着与热爱。


人生在世,求巧在所难免。做人做事都一样,都希望从原始的粗糙,逐步走向精巧成熟。然而,老子却说:“大巧若拙”,指引着我们做反方向的思考。


一般我们看到的巧,是人工经营、刻意为之的;而最高级的巧,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迹,看上去好似很笨拙,实际上却顺应着自然规律和事物本性。


丨茶器錄


大巧若拙,也是“不巧之巧”。从人工手段上看,它是不纯熟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但是从自然之道上看,它超越了工巧,呈现出本真状态,蕴含着纯全之美。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高超的匠人,做出的器物看上去平平无奇,好像也没有用到什么技巧。实际上,匠人与自然材料已经有过无数次对话,用真心看透事物所蕴藏的意义,把深刻的感悟、温暖的关怀投注给器物,在不动声色的造物过程中,还原一种生命状态,赋予其生动的性格。


丨不知春齋


拙,是本色纯真,是自然天成。拙,处处流露天饰之美,不在形式上殚精竭虑。今天一些心浮气躁的人,贪图名利,会对“拙”进行歪解,以为“拙”就是“不巧”、“不工”,所以只管标新立异,刻意做出粗糙的样子。


其实,这种钻营奔竞、矫情伪饰的行为,恰恰违背了“拙”的涵义,非但成不了“大巧若拙”,充其量只是“弄巧成拙”而已。


丨喫茶去


拙,常常有一种在时间里打磨出来的厚重感,因而附着了“古”的气息。古拙之中,有时间的沉淀,有静穆的崇高,有超脱的情怀。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人生经历再多繁华,也要回到淡泊中体会。拙,让我们在最沉寂的状态里也可以寻到新的生机。


丨了琹


在一个机械化的现代社会,也处于一个分外尚“巧”的时代,对“拙”的追求和审视,也有了反思的意味。


拙,是人以天地的秩序,来实现自身。失去了拙,也便失去了内在的生命体验。当我们只凭人的意志去改造世界,那么,就算拼到精疲力竭,也无法获得超越的眼光,感受自然与天真的意趣。


丨月瀆公子


“拙”,通常被当作一个美学境界,而回到根本上,其实是人生的命题。


守拙之人,守的是生命内在的自然本性,守的是精神里的天真与纯净。以拙心表现拙态,进而体味生命的拙境。在平淡而天真的生活里,才能获得内心的逍遥。


求拙不易。在浮华的世界里,守拙更难。但也唯有“拙”于喧哗吵闹的世间,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包围下,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愉悦地生活。


巧与拙,这一对辩证而玄妙的概念,已经被探讨了千百年。在今天,如何更接近真理,既要回归原初的简单,又不失去生命的张扬与进取,全有赖对“拙”有更好的拿捏。


圖丨淡水間

举报/反馈

闲适斋揽胜

119万获赞 3.2万粉丝
明清家具 文玩雅赏 经典传承
仙游县榜头镇红茗汇家具厂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