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2000年和2003年的明十三陵之后,辽宁又增加了三座清朝的皇家陵墓。辽宁省的三座清朝皇陵包括永陵、福陵和昭陵,都建于17世纪。这些陵墓是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和他们的祖先建造的,遵循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它们具有丰富的石雕和龙图案的瓷砖装饰,说明了清代丧葬建筑的发展。这三座陵墓群及其众多的建筑融合了前朝的传统和满族文明的新特征。
明朝和清朝的皇家陵墓建于公元1368年至1915年之间,位于中国的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和辽宁省。
它们包括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朝的显灵墓和东西方的清陵;明朝的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在2003年加入了铭文,辽宁省沈阳的三座皇家陵墓(永陵、福陵和昭陵,都是清朝的)在2004年加入了铭文。
明朝和清朝的皇家陵墓位于根据风水原则精心选择的地形环境中(风水学)并包括许多传统建筑设计和装饰的建筑物。陵墓和建筑是根据中国的等级制度设计的,包括神圣的道路,两旁是石碑和雕塑,旨在适应正在进行的皇家仪式以及死者灵魂的通道。它们说明了五个世纪以来明清统治者对修建雄伟陵墓的高度重视,不仅反映了对来世的普遍信仰,也是对权威的肯定。
明太祖的陵墓,孝陵打破了过去,为北京的陵墓建立了基本的设计,还有钟祥的明显陵,清西陵和清东陵。辽宁省的三座清朝皇家陵墓(永陵、福陵和昭陵)都是在17世纪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及其祖先建造的,融合了前朝的传统和满族文明的新特点。
明朝和清朝的皇家陵墓是人类创造性天才的杰作,因为它们与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14世纪至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它们是结合了汉族和满族文明的建筑艺术的精品。它们的选址、规划和设计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风水学原则和社会等级制度的规则,并阐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盛行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标准(一):杰出的建筑群体在符合风水标准的自然环境中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明清皇家陵墓成为人类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标准(二):墓葬代表了一个发展阶段,以前的传统融入了明清时期的形式,也成为了后来发展的基础。
标准(三):皇家陵墓是一种文化和建筑传统的杰出见证,这种文化和建筑传统在世界的这一地区统治了500多年。
标准(四)皇陵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特例。
标准(六)当前位置明十三陵和清十三陵是中国人的信仰、世界观和风水理论的耀眼例证风水学盛行于封建中国。它们是杰出人士的墓地,也是标志着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的剧院。
完整
承载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属性,包括实物证据、精神要素和历史文化信息,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所有物业区域的边界完整;主要建筑和地下洞室保持良好状态;总体布局保持不变;保护区内的建筑和历史遗迹没有受到过多的干预或改变,明清陵墓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得到了真实的呈现。陵墓的地形和自然环境是根据风水学原则,今天仍然保持着。
真实性
这些建筑的历史条件一直保留到它们在明清时期建造或翻新的时候。一些失去的建筑被修复,严格符合坚定的历史记录和考古材料。碑文及其背景真实而清晰地传达了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观念、古老的丧葬制度和艺术成就。
保护和管理要求
明朝和清朝的皇家陵墓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法律保护。在强制执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多层次的遗产保护机构和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条例,并划定了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缓冲区)。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不得在遗产地内外实施任何可能影响遗产价值的项目。环境容量和施工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以遏制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平衡。
在现行保护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清皇家陵寝的相关管理机构将修改和完善陵墓的保护和管理计划。根据修订后的保护和管理计划,保护工作将更加科学地进行;缓冲区内的建筑活动将受到更严格的控制,文化遗址及其历史景观和环境将以综合方式得到保护和保存。主管部门将严格按照最小干预的原则,加强对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精心规划的修复工作。此外,将采取措施加强相关组织的能力建设,在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组织与区域行政机构之间建立协调机制。通过这样做,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将得到加强,诠释和宣传遗产价值的手段将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