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2日讯 (通讯员 廉桂霞 宋烩烩) 两千多年前,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以人性向善为基础,形成了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仁政学说,因其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至今仍对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民为贵”乡村物业就是秉承孟子民本思想、发挥本地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践行济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而试点推行并取得实效的典型案例。
北齐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为民服务为基础,同时大力培育、积极吸纳各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创新打造“民为贵”乡村物业服务品牌,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根据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安排部署,采用“党建+村居+合作社”模式,通过专业团队与村民自建队伍结合的方式,统筹资源,探索着一条适合农村物业化管理的道路,不仅提供物业服务,做到“小事不小,服务有我”外,还承担起本村的产业、农业旅游观光规划发展的责任,帮助乡村“解锁”更多业态。
“民为贵”,贵就贵在用心办小事上
在“民为贵”乡村物业管理模式中,建设了党群服务室和民生代办室,第一时间为村民奔走,解决的都是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的如证照代办、医保缴费、计生服务、事务咨询等 “小事”。
孟子认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北齐村也关注到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组建了共同维修队伍,解决村里老弱病残群体家中维修维护问题;设置物业服务公益岗,针对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报名,村里脊柱炎患者齐崇福等6名弱势群体,就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解决了就业问题,由常年被救助的残疾人,变身村里的暖心“服务员”;实施“开门约定”,即约定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每天上午九点敞开大门,村党员干部、物业网格员进行巡查,对于没有开门的弱势群体,进行敲门查看,并针对重点户安装智能“一键呼叫”设备,确保一旦出现问题,物业能够及时处理;切实从小处细处落实关心鳏寡孤独的抚民思想。同时自1988年春天开始,党员干部带头巡逻、村内18-60岁的男性村民晚上自发站岗巡逻,形成了“我为别人站一天岗,别人为我站29天岗”的优良邻里互助传统。真正呈现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社会理想。
“民为贵”,贵就贵在用诚做实事上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无恒心。”北齐村以“支部联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盘活林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过百万元,为“民为贵”乡村物业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长远发展的动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北齐村建立了新型互助养老院和幸福食堂,可同时供36位老人居住和生活,开创日间照料养老模式,为本村60岁以上独居老人每天免费提供午餐。新建了面积600平方米的阳光北齐幼儿园,入园儿童达到170余名,可容纳周边10个村庄学生就近入学,让农村儿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学前教育,可谓“善教,民爱之”。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北齐村还着力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生活面貌,建设了邹城市第一座村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和垃圾分类管理站,其中《“变废为宝”打造宜居环境》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典型案例”。
 “民为贵”,贵就贵在用情解心事上
创新推行“一问难”“二问盼”“三问策”的“三问”工作法,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民为宝”,听难听的,看难看的,办难办的,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作为。全面拉近了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群众幸福感、参与感进一步提高。
齐士湖,北齐村支部书记,已连续任职三十多年,也兼任乡村物业服务队队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讲政治、敢担当、有思路,为村里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不分时间、不论大小,发展经济、整治环境的大事要抓,涉及百姓个人的小事听说了要管、见到了要帮,时刻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成为了村民心中的“大家长”,可谓“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在北齐村,还有一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齐振良。从担任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开始,一直兼任着调解员的职务,成为群众公认的“和事老”。近三十年来,振良根植乡土、熟悉乡情,始终坚持“握手言和,共创和谐”的工作理念,奔走在调解的一线。所以,“民为贵”乡村物业创设以齐振良命名的调解室,充分发挥乡贤能人的影响力,调节新时代“五伦”关系,使村里父子有亲、夫妻有爱、长幼知礼、邻里和睦、朋友有信,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广泛征集、及时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累计化解群众矛盾30余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北齐村还一直高度重视村风、民风建设,“尊贤使能”,自1988年以来,坚持孝贤道德模范表彰活动30多年,以具体到户到人的方式强化百姓道德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凝聚群众的家园意识,营造出见贤思齐、见德思齐的良好风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契合时代发展需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转化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动力。
举报/反馈

中国山东网

51.2万获赞 8.1万粉丝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 山东外宣综合门户
中国山东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