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七月乡村,稻浪飘香。在安义县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条条精品农旅线路,都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

  近年来,安义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在广袤乡村铺展开来。该县先后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等称号。

  产业兴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位于安义县长均乡六溪村的江西富盛生态园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花卉、小水果、中草药种植和休闲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种植面积2000余亩,场馆内设有花卉幼苗培育区、花卉科研区等科普区域,大棚内琳琅满目的花卉显得格外艳丽。据悉,去年7月,省林科院与该公司合作成立了协同创新实验室,所有新品种的花卉、苗木都在这里生产,平时有60余名村民在这里工作,高峰期有100余名。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安义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8.87万亩,占比超60%。通过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该县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米粉、瓦灰鸡三大特色产业,水果种植面积达3.8万亩,米粉年销量突破6800吨,瓦灰鸡养殖规模达3.9万羽,三大产业总产值突破6亿元。以精品示范村、乡村产业园为载体,以金花节、乌溪葡萄节等节庆活动为媒介,该县大力发展休闲采摘、乡村民宿、户外拓展等新业态,精心打造了两条精品农旅线路,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去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6亿元。此外,该县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国家种猪资源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全县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65%,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5个,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全部开展水肥一体化建设,利用物联网精准灌溉面积达到3万余亩,有力护航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美 打造绿色宜居新美景

  走进安义县黄洲镇的集镇街道,宽敞整洁的柏油路、鳞次栉比的商店建筑、郁郁葱葱的绿化点缀其间……这里老街焕发“新”生机,新街流淌“老”记忆。集镇建设牵连着城市和农村,安义县把推进集镇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先手棋”,让群众居住得更放心舒心。今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集镇改造提升,在兼顾本地特色的同时,让老旧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不断完善,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在新民乡乌溪卢家,宽阔平坦的道路相互交错,远山近水之间,房屋错落有致,果树穿插其间,色彩斑斓的墙面让人眼前一亮。该地坚持村庄主导、群众参与,实施了道路提升、湿地整修、危房改造、村庄绿化、环境整治等,不仅建设了公厕、休闲文化广场、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还通过村庄果园化建设、“全区域”果树种植,“见缝插针”种植“全季节”水果15亩,在村庄美颜的同时促进居民增收,使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在安义县,像黄洲集镇、乌溪卢家这样的“美颜案例”层出不穷。树影婆娑、鲜花盛开,一个个风景秀美的村庄展开了美丽乡村的新画卷。近年来,安义县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加快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厕所改造等攻坚行动。2021年以来,全县完成71个新农村点、8个秀美乡村建设,打造了书画墨山村等13个风貌优美、特色鲜明的精品村,全县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100%。此外,该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实现建制村污水治理试点建设100%全覆盖,农村户厕改厕率达95.1%;统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土壤酸化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地表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一幅“五美相映”的风景画正在徐徐展开。

  农民富 多元发展助农增收

  万埠镇坪源村在外创业的村民陈方勇,2020年回乡创办了200亩的野生茶油种植基地,并发展瓦灰鸡养殖等林下经济。这两年,基地积极探索黑糯米、赤松茸等经济作物交替种养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该合作社共吸纳50余户农户在车间务工,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近年来,万埠镇通过吸纳回乡创业人士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了龙虾、青蛙、螃蟹、瓦灰鸡等特色养殖场(户),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户就近就业,为当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百万元以上。

  近年来,安义县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一防两业五衔接”工作思路,该县全面推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县财政投入衔接资金1200万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54.1%;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25次,对识别出的严重困难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逐户落实帮扶措施,未发生一例返贫事件。通过以乡村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7437元提高到2021年的20881元,连续两年增速在南昌市排名第一,且快于城镇居民增速。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飞地抱团”等方式,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村集体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达83.6%,30万元以上的村达43.2%,超额完成南昌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14万获赞 109.6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