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荆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管宏涛)7月8日,“河南村镇银行多位储户又被赋红码”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这仅仅离上次通报多人因赋红码事件被问责不到一个月。

健康码是基于大数据检测、精准抵御疫情的科学手段,在疫情初期,利用大数据、健康码等有效阻断传播链,防止和控制疫情大面积扩散,收到显著成效。但用于非防疫目的恶意的赋“红码”事件,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健康码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的工具。

健康码是疫情防控系统的重要一环,其存在和实施的目的只能是疫情防控。任何人、任何部门都没有权力突破健康码为公众健康而存在的角色和边界设定,任意地将健康码挪为他用。为了让健康码在疫情中发挥更准、更实、更大、更好的作用,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法规。要从立法角度,进一步明确、界定健康码的赋权,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源头上堵住健康码场景应用的漏洞。

二是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设立统一的投诉、检举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对无视防疫规定,随意破坏规则或滥用健康码的行为,必须建立追责机制,以确保健康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是打破壁垒。建议健康码由国家统一管理。目前,各省级行政区的健康码、核酸证明等信息存在不统一、不互认、不互通等问题,甚至有的同一个省的每个市之间还有不同的健康码。国家亟需建立统一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确保政策一致性。

健康码事关抗疫斗争成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科学谋划、统筹管理,精准执行、不断完善,才能“码上见效”“码到成功”。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193万获赞 10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