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颖慧

  

  在嘉兴,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被网友点赞的徒手接娃“最美二人组”“用‘勇猛精进’托起‘勤善和美’”;每4个嘉兴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随手做公益;礼让斑马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肌肉记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善举每天都在发生……点滴之处,城市风骨清晰勾勒;方寸之间,城市品格无声传递。

  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嘉兴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为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用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以此释放“活力因子”,文明之花闪耀嘉禾。

  有礼城市 每个人都是文明代言人

  今年2月7日,“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被列入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浙江有礼”如何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嘉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推出“百座有礼地标、千场有礼讲堂、万人有礼代言”,动员群众参与全域文明典范创建,并提出重点建设“十个一”有礼城市,提升城市形象与市民素质。

  “十个一”有礼城市,指的是一座“爱党护根脉”的城市、一座“礼让斑马线”的城市、一座“停车守规矩”的城市、一座“排队一米线”的城市、一座“聚餐用公筷”的城市、一座“带走半瓶水”的城市、一座“盲道保通畅”的城市、一座“牵绳再遛狗”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文明是刻在每个市民骨子里的基因,有礼更逐渐内化为市民的良好习惯,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

  6月30日,在嘉兴市体育中心北侧,曾出现过这样温暖的一幕:一位阿姨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坐在地上起不来,此时,两辆路过的车停了下来,两位小哥毫不犹豫跑向摔倒在地的阿姨。灰衣小哥扶起阿姨并把车子扶起来,红衣小哥捡起掉落在一旁的物品,两人上前询问阿姨的情况,确认阿姨无碍后,两位小哥迅速上车离开,他们做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平凡,却给嘉兴添了浓浓人情味。

  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文明创建,润物无声,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城市因人而改变。每天,一个幸福的微笑,一次温暖的礼让,一句礼貌的问候,都能让城市变得生动可爱。

  

  公益广告 市民心中播下文明种子

  昨天,自驾来嘉兴旅游的郑逸影,刚过“嘉兴南”高速收费站进入禾城,就看到了“塑文明典范城形象 展红船起航地风采”这一公益广告,“红船起航地,给人感觉很有辨识度,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仿佛一下子就被点亮了。”

  漫步嘉兴街头,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令人赏心悦目,它们如同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嘉禾大地不断播撒,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成为这座温暖之城最靓丽的底色。

  “让文明典范深入人心 让创建成果造福百姓”“文明用餐 俭以养德”“共创文明典范城市 共建美好幸福生活”……嘉兴的公交站台灯箱里,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里,马路边的建筑物上,居民小区的宣传栏上,各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这些广告既美化了城市,又传递了正能量,引领了文明风尚,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展现着嘉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精气神。

  不仅如此,在道闸口、围栏上、窨井盖上……也都有文明宣传的点缀,嘉兴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家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文明健康、垃圾分类、地方特色文化等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文明创建浸润到每个人心中,不断营造全域文明创建氛围,让“转角见景”成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秀洲区还深入挖掘本土非遗文化特色资源,以色彩绚丽、雅俗共赏的农民画为切入点,将文明元素融入现实、带入生活,实现价值观、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彰显独具一格的文明城市品牌。

  

  席地可坐 让禾城人见人赞

  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城市公园建在哪里,背街小巷如何改造,公厕革命如何彻底见效……这些看似细微琐碎的事项,无不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席地而坐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嘉兴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的最好折射。在今年嘉兴市两会上,我市提出,要建设一批席地可坐的城市客厅和样板街区,打造路见本色、物见其颜的最干净城市,让嘉兴精致精美、人见人赞。

  嘉兴八佰伴商业广场,这里每日人流如织,节假日更是人气爆棚,要达到席地而坐的干净程度,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这几个月的洁化、序化和美化行动,市民张玉英惊喜地发现,脚下干净整洁,没有发现肉眼可见的丢弃物。保洁人员进行循环擦拭,已基本实现“席地可坐、手摸无尘”。

  时光荏苒,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样貌,不变的是对文明持之以恒的追求。

  “停车难”一直是市民出行的烦恼。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中队根据路段实际情况,施划停车位,极力缓解“停车难”。施划停车位前,建设中队多次实地勘查,哪些路段停车位需求多,怎样施划才方便停车,还积极征求附近居民、商户意见建议,坚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的原则。

  确实,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始于更精细的治理,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管理,时时处处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需要为出发点,如绣花一样雕琢每一个城市细节,才能建成真正的文明城市、人民城市。

  

  驿站连心 小修摊不说“再见”

  嘉兴的禾城驿,已经成为温暖的代名词。有谁能想到,4年前,它们还只是一个个公厕。

  蝶变源于一场“厕所革命”,嘉兴将禾城驿这个“邻避项目”打造成为“邻利项目”,让城市更宜居、更有品质、更有温度,并成为传递嘉兴故事的一个“精彩窗口”。

  如今的禾城驿不仅能歇脚,还成为集阅读、观展、会友、休憩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综合体,换个角度看,星罗棋布的禾城驿就是功能强大的10分钟便民志愿服务圈。因此,今年,嘉兴推出“精神富有·润心在嘉”十大标志性项目“十心行动”,其中之一便是开展驿站连心——便民服务圈覆盖行动,招募志愿者及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小经营者,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让小修摊不说“再见”,而是深度融入社区生活,倡导文明风尚。

  便民小修摊看似不起眼,但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修摊进驻城市驿站,驿站连心,服务居民“零距离”。今年6月,65岁的修鞋师傅程战新搬进了秀洲区新城城市驿站,穿上统一的服装,他开心地说:“不用再风吹日晒,环境很好,还有了工位,有很多柜子可以让我存放工具。”家住嘉兴市秀洲区中山花园小区的王皓时常会带儿子来城市驿站享受闲暇时光,他说:“这个便民服务点想得真周到,陪孩子来的时候,有时候我还能顺便修修鞋子、保养下皮衣之类的。”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共同富裕的精神坐标就树在哪里。嘉兴精准施策,在城市驿站引入便民服务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不断丰富精神富有的脉络肌理,让群众有更多可知、可感、可及的共富体验。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190万获赞 108.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