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出版的《中国组织人事报》以《济南市莱芜区用活帮扶三支力量——“好帮手”带来大发展》为题,报道了莱芜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做法。以下为报道全文。


济南市莱芜区用活帮扶三支力量——

“好帮手”带来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5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陈帅 谭琳琳

村级党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缺指导、班子人手不足……近日,为破解乡村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济南市莱芜区出台实施意见,用好用活驻村第一书记、村级发展顾问、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三支工作力量,大力推动各类优势资源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一书记——

“把脉问诊”开良方

近日,茶业口镇中法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浩正在为村庄景区发展项目忙里忙外,这已经是他驻村的第4个年头。中法山村此前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班子人手不足、在党员群众中威信不高。杨浩到村后,与村“两委”干部逐一谈心谈话,挨家挨户走访聊天,逐渐摸清了村情民意,推动完成村“两委”换届,选出一个组织放心、村民满意的好班子。在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村里打造了党员活动室,新建了文化广场,招引建设了大型水厂项目,村集体收入从几千元增至40余万元,各项工作排名由倒数逐渐名列前茅。

这是莱芜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坚持因村选人、因人定村,莱芜区实行“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涉农部门帮产业村”选派机制,为帮扶村定向“把脉问诊”,有针对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为推动产业振兴,着力打造第一书记“特产联盟”“帮帮团”“宣讲团”等平台,开展特产销售、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活动。各村第一书记联合设计“特产联盟”小程序,上架莱芜香肠等20多种农特产品,在线推广销售,有力带动村民致富。在第一书记努力下,全区村级党组织越来越坚强有力,一个个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级发展顾问——

献计献策解难题

高庄街道石庙子村坐拥山林河谷,且交通便利,此前却因发展缺少系统规划错失发展良机。在城里经营公司的耿常山每每回到家中,总去找村“两委”干部建言献策,村里随即邀请他担任了村级发展顾问。上任不久,他便出资出力,帮助村里成立彩石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花生油压榨产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利润150多万元,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

聘请村级发展顾问是莱芜区的一项新举措,村“两委”召集在外的优秀务工人员返乡,让他们发挥见多识广、思路开阔、资源广泛的优势,为村里的大事小情出谋划策,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区累计聘请村级发展顾问1300余名。

村级发展有了“生力军”,后劲更足了。东汶南村毕学堂带领15名大学生组建电商团队和新媒体运营团队,年销售莱芜土特产3000余万元;西土屋村万文凯打造了舟山花苑写生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到村里采风作画……“既满足了在外人员反哺家乡的意愿,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区委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张悦勇说。

乡村振兴工作专员——

投身一线助发展

“90后”姑娘韩莉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部门经理,一直怀揣乡村振兴梦,得知家乡选聘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她毅然辞职报考并成功“上岸”。韩莉充分发挥学历高、头脑活、有闯劲等优势,帮助崔家庄村成功申请了“出彩人家”示范点,还与村“两委”一同打造了“百小合”创意农场,举办夏令营、亲子研学等活动30余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当前,许多热爱农村事业的年轻人缺少平台,而村班子年龄结构不够优化、工作力量不足,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专员选聘,可谓是“双赢”。通过多个批次选聘,全区77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投身一线,在去年村“两委”换届中,130名专员当选为村“两委”干部。

为促进专员快速成长,莱芜区实行一名镇包村干部跟踪培养、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指导引路、一名老专员结对帮带的“三对一”培养模式,围绕党建工作、村务管理、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分级分类定期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专员能力素质。同时,将乡村振兴工作专员纳入区级村干部后备库,报酬待遇纳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体系,对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优先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对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且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镇领导班子选拔、公务员考录等,让他们有甜头、有盼头、有奔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湘湘带你看社会

1.5亿获赞 137.6万粉丝
潇湘晨报带你看社会资讯
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