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京报网

朝阜路只是人们的习惯说法,在地图中并无这个路名。朝阜路指的是从朝阳门到阜成门长约6.97公里的道路,其东西纵横,但不像长安街那样笔直,而是拐了两三个弯。这条路原来并未贯通,是在上世纪50年代修了中国美术馆前的路,拆了两条胡同,全路才真正贯通。

这条路曾被老舍先生称为北京最美、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有山有水有文物古迹,全国各地再也找不出与之匹配的大街了。近年谈论朝阜路的文章不少,但都集中在对众所周知的故宫、北海、团城、大高玄殿、景山、历代帝王庙、鲁迅故居等著名景物的记述和介绍,而忽略了在这条路上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建筑和古老地名……

筒子河边的美丽景色 摄影:胡铁湘

九爷府·三官庙

从朝阳门往西至东四十字路口,是朝阜路的东端。检索旧日地图或老书刊,会发现这段路上有许多有趣的、但现在已不存在的地名,如万历桥、康熙桥、老虎洞、钓鱼台、大小烟筒胡同等,无须多言,在这些地名中都蕴藏着故事和典故。

在这段路上有遗迹尚存的王府——孚郡王府,也称“九爷府”。府主人系道光皇帝幼子奕譓,因其排行第九,故有了九爷府的俗称。在成为九爷府之前,这里曾是怡亲王新府(老府在第一代怡亲王死后改建为贤良寺),第六代怡亲王载垣因参与“辛酉政变”被慈禧赐死,王府换了主人,其后王府多次易人,最后成了孚郡王奕譓的府。后来王府再次易主,但人们习惯称九爷府。

九爷府气势恢弘,布局严谨整齐,王府所应有的建筑物都有,虽没有后花园,但府后半部树木成荫,甚是幽静。在民初,宗室大卖王府之际,九爷府卖给了东北军阀杨宇霆,杨被张学良杀死后,这里一度是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址。后来,孚郡王府被一些机关占用并成为大杂院,但府的主体建筑、格局形制大部分保留了下来。

从九爷府往西不远就是三官庙。庙是道家寺庙,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名为大慈延福宫,因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故又称为三官庙。三官庙当年香火旺盛,香客如云,亦是有故事的地方。据说在明末,大顺军已进入华北,即将兵临城下,崇祯到庙中求签,连抽三次都是一个“上”字,崇祯极为恼怒,大骂庙中老道说:“莫非让朕上吊乎?”于是下旨称此庙永远不得香火。后来崇祯果然在煤山上吊而亡。他死了,但留下了“三官庙——不进香火”的歇后语。

三官庙至此断了香火,直到乾隆年间才略有恢复。到了清末民初,三官庙门口是估衣摊集中地,成了京城“估衣街”。所谓估衣即旧衣,当年是个大行当。旧衣多为当铺处理品,对于贫寒之人解决四季穿着有很大作用。旧京民谣中有“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说的就是三官庙前的估衣市场。

三官庙目前仅剩一座大殿和五间配殿的遗存,大殿系黑琉璃瓦房顶,十分壮观。据记载,在1949年前庙内有壁画、三四块驮碑、华丽的藻井和又高又大的道教神像。1990年后,三官庙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沙滩·银闸

从中国美术馆往西的五四大街一段,曾有马神庙、汉花园、沙滩和银闸的地名。地名不是无中生有,此地在历史上确有沙滩和银闸。

所谓沙滩是指今日北大红楼前的一段,为什么不临海不靠江却称沙滩呢?据传,元代修大都城时,此地开挖御河,因地质结构特殊,施工时流沙不止,乃至形成了沙滩,后来砌墙将沙堵住,但留下了沙滩的优美地名,北京人称沙滩为沙滩儿,有儿化音。在民国时期,沙滩因临近北大,故而这条街上有许多学生公寓、学生书店、小饭馆。作家张中行生前曾写过多篇文章,记述那时的风光和景物,以及小饭馆的温馨和饭菜的可口,至今读起来还让人兴奋不已。

银闸与金门墩、铜井、铁影壁、锡殿是京城五大金属古迹,在沙滩附近,银闸读作“银闸儿”比较准确。据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旅行指南》载,沙滩地区“为元时之御水河”故道,“下埋有白银铸水闸一座。横梁长四尺八寸,宽五寸厚三寸。两旁竖柱高三尺,宽三寸,厚三寸,为长方式。中间八竖柱,四棱式,厚三寸,横梁正中刻银闸二篆字。上首镌‘大元元统癸酉秋奉旨铸银水闸一座’十五字。下首镌‘太傅左丞相萨敦监铸’九字”。元统癸酉是公元1333年,距今近700年,银闸已无踪迹可寻,但留下了银闸胡同的地名供后人回味。

宏仁寺·光明殿

过了北海大桥往西,除中南海外,地面的文物古迹就很少了。但在不远的过去,从《宸垣识略》、《金鳌退食笔记》等书的记载中看,这里古迹多如牛毛,举不胜举,虽然大多已消逝。现在的国图古籍馆所在位置,在明代和清初“地最爽朗”。在康熙年间,这里有宏仁寺。宏仁寺是明代清馥殿基址“改建为寺”,宏仁寺在明代为道家寺院,清初为顺治修筑孝陵,曾用清馥殿大殿的楠木。史书上记载,宏仁寺“黄壁碧瓦,斋馆敞丽”,寺内有牌坊、殿堂,而且“松柏楸槐,荫植庭窗”,庙内的水池“绿荷出水,朱鱼吹藻”。庙内供奉的“旃檀佛像高五尺,鹄立上视,后瞻若仰,前瞻若俯,表纹水波骨法见其表,左手舒而直,右手舒而垂,肘掌皆微弓,指微张而肤合,三十二相中鹅王掌也。”

历代帝王庙 摄影:丁丁

旃檀佛在当年是“国宝”,“扣之声铿锵若金石,入水不濡,轻如髹漆,晨昏寒暑,其色不五,大抵近于沉香。”康熙作了“御制旃檀佛西来历代传祀记”,并刻碑立于宏仁寺内。据碑文记载,这座佛像在康熙五年(1666年)时“上下共二千六百五十余年之久”。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宏仁寺一带被焚为平地,旃檀佛也被掠。若干年前有人称在英国的博物馆里见到过,真情如何,有待研究。

在宏仁寺西,曾有明代的腾禧殿,大殿因“覆以黑琉璃瓦”,俗称“黑老婆殿”,殿外有“王妈妈井”。在腾禧殿北即是明代的“豹房”,这些地方都是明武宗(正德皇帝)寻欢作乐的地方,后来废弛,“今唯遗址”而已。

宏仁寺西还有玉熙宫,明代是皇家戏班所在地,明神宗(万历皇帝)在这里听戏唱曲,粉饰太平,清代则“改为内厩,豢养御马”,成了御马圈。在宏仁寺对面,历史上曾有万寿宫,亦称永寿宫。史载,万寿宫系“明成祖(朱棣)潜邸也”,是朱棣当燕王时的王府,也是有故事的地方。在明一代,万寿宫也曾热闹过,明世宗嘉靖皇帝经常住在万寿宫,招引百官和道士们在这里念经作法,装神弄鬼。到了清代,万寿宫“朱垣隙地,杂居内府人役,间艺黍稷及堆官柴草”。

在万寿宫对面系明代的大光明殿。据清初学者高士奇称,大光明殿“地极敞豁,门曰登丰,前为圆殿,高数十尺,制如圜丘,题曰大光明殿,中为太极殿。”因是道家寺观,“中设七室云龙神牌位,以祀上帝”。据记载,嘉靖“与陶真人讲内丹于此”。嘉靖推崇道教,将道教视为“国教”,而且喜好炼丹。他没有求得“长生不老”,倒是让自己折了多年“阳寿”而早亡。到了清代,大光明殿仍然“设内监道士守之,晨夕钟鼓无间”。少年康熙登位时,鳌拜、遏必隆、索尼和苏克萨哈“同心辅政”,“四大臣共来焚香盟心于此”。

清末,大光明殿里曾设有义和团的神坛,“大师兄”、“二师兄”来来往往,进攻西什库教堂的指挥部就设在大光明殿中。八国联军入侵京城后,将大光明殿及其周边与义和团有关的建筑均焚为平地。悲哀的是万寿宫既无遗迹可寻,也没留下地名,人们彻底将之遗忘。大光明殿也不存在了,但留下了光明胡同的地名,其遗址成“西安门大街22号”。在这一段路上还有元都胜境(天庆寺)、虎城、安乐堂等古迹,如今这些已消逝的古迹因“垂之永久”,已载入史册,只是今天人们在谈论朝阜路时,往往忽略了这里,留下些许遗憾。

朝阜路上的古迹文物还有许多,像古都特色的牌楼就有北海前金鳌玉蝀牌楼两座、帝王庙前牌楼两座、大高玄殿前牌楼三座,加上东四、西四牌楼,至少有十五座牌楼,是北京牌楼最多的一条长街。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牌楼大多在上世纪50年代因交通问题被拆。今日的朝阜路已经很美,而这些曾经存在的古迹和故事,进一步增加了朝阜路的历史厚重感。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14万获赞 109.6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