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左为林秀斌老师,右为吴磊老师。照片拍摄于近日科考途中
7月23日19时许,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秀斌,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牛东生产作业区开展野外科考时失联,该地区为雅丹地貌无人区。
25日6时58分,林老师已经找到,已由直升机送往格尔木医院检查,暂时无恙。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了一起带队科考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磊,据他介绍,当时林老师在结束科考后赶往约定地点(青海省冷湖镇敖包梁一号独立自然区油田钻井处)集合时,途中手机没电关机了,在集合处由于没有遇到同队的其它4位师生,于是便在周边寻找,结果偏离方向越走越远。
就在7月23日早上,林老师还发了一条充满朝气的朋友圈
由于失联地点地广人稀,昼夜温差较大,地形复杂,同队师生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于7月24日早上先后向当地公安与消防部门报警,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共计出动5辆消防救援车辆、28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无人机、卫星通信等设备联合冷湖镇镇政府、应急管理局、茫崖市公安局、茫崖市旅游局、茫崖市蓝天救援队等多家单位开展搜救。
林老师是徒步离开集合点的,那肯定不会走太远,为什么找不到呢?
吴老师说,当地地形非常复杂,由于是丹霞地貌,沟壑遍布,目距看不远。事后林老师说,在第一晚大家寻找他时,他能听见大家的声音。当时他就在离大家不远处的一个沟底,但是他的呼喊声头顶的人们就是听不见。
科考队随队带有一架小飞机,但小飞机也是视野有限,没办法大范围寻找。救援队出动后同时携带有十几架小飞机,交叉飞行寻找。同时,机械车辆无法进入,只能通过人力徒步进行搜救,救援队所有人员加上科考队员四面散开展开搜索。
今天早晨6时许,经过一天两夜的搜寻,搜救队与科考队师生终于在一个沟底找到了林秀斌老师。当时他精神还不错。
走散时,林老师背包里仅有一瓶水,没有带食物,幸亏身穿户外冲锋衣,抵挡过了晚上的寒冷。
吴磊老师说:找到林老师后,他的精神状态整体不错。随即林老师被直升机直接送往格尔木市的医院进行检查。
早上8时许,吴老师发了条朋友圈说:我们一切平安,感谢大家关心!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36年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史地学系,是一个学科综合性强的教育科研机构,下设地质学系、地理科学系和大气科学系3个系。
林秀斌老师所在的就是其中的地质学系,每年夏天,系里老师都组织学生们进行野外科考作业。本科生一二年级学生主要是进行一些基础学习,掌握野外堪探技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三年级开始则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通过野外科考的发现来解决问题。而硕士生则是与导师一起,开始进行一些专项课题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解决。
今年6月底学期结束后,老师们再次带队奔赴祖国各地。此次林秀斌与吴磊两位老师从6月28日开始带队奔赴甘肃祁连山进行本科生科考。一周前本科生结束学习后,又带硕士生赶往青海海西州。
这一个月里,记者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学者们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过程:
给学生们现场实地授课
记录科考数据
观察地形
夜宿
晚间的篝火
也看到了他们的乐观精神:
吴磊老师说:原定还有下一段科考行程,预计8月初返杭。接下来我们会根据林老师的身体情况再决定科考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