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来历,先有“武夷”,后有“武夷山”

“武夷”何谓?至今仍无完美解答。

武夷山山体呈东北向西南沿赣闽省界蜿蜒,东北延展接浙赣间的仙霞岭,西南伸至赣粤边界的九连山。“北引皖浙,东镇八闽,南附五岭之背,西控赣域半壁”。长达550公里,为江西最长的山地,福建省最高的山脉。武夷山地势高峻雄伟,层峦叠嶂,许多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位于北段,海拔2158米。

记载“武夷”二字的最早文献,出自2000年前的《史记·封禅书》,谓汉武帝时祭祀“武夷君,用乾鱼”。注家说,武夷山在建安郡(含崇安县),溪边有仙人葬处。仙人即武夷君,溪为九曲溪,高处有崖葬。


毋庸置疑,“武夷山”名出“武夷”,而关于“武夷”二字的真正由来却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关于彭祖的神话故事。唐尧时,彭祖周游天下来到此地,隐于荆南山幔亭峰下修练养生术,并与夏后氏之女,生下了彭武和彭夷二子。因当地洪水时常泛滥成灾,彭氏父子便开山凿石,挖河渠疏导洪水,造诣于民。后人为了纪念彭氏父子开山引渠的功绩,便用彭武、彭夷两兄弟的名字命名此山——武夷山。

undefined

另一种说法则指向武夷君。武夷君一直被当作神仙,传说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他修真于武夷山,受天帝之命统管群仙,武夷山因此而得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取下武夷山绝壁上的悬棺,证明是古闽人葬处,才推翻了神仙说。而800年前朱子就推断武夷君的原型可能是闽地的原始氏族首领,死后因宗教信仰的影响,逐渐演化为神仙。

undefined

据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学者的最新说法,则认为“武夷”原称“虎夷”。系商周时自江淮南迁入赣的古东夷“虎方”而得名。后因唐高祖李渊之祖父名李虎,唐人讳虎为武,虎夷山始讹为武夷山。

武夷山因种种历史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影响,被道士奉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天”,以仙道名山遐迩著闻,成为福建道教的传播中心。


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之说,不可谓不盛,其中以唐代始建的冲佑观(又名武夷宫)影响最大,宋代为皇家道观。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充满神话色彩的武夷山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儒、释、道以及禅茶文化的聚集地。武夷山水陶冶性情,启迪智慧,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增辉添彩。

举报/反馈

岚境溪谷

198获赞 31粉丝
快乐度假慢生活 / STAY , SLOW DOWN , AND HAVE FUN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