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愿意行动,其实就是驱动力不足,要么不够痛,要么不够有吸引力。
行为取向问题本质都是价值选择问题,只有当价值足够高且被主体承认,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驱动力。
宁愿当个死肥宅也不愿出去交朋友;
宁愿盲目的做点什么,也不愿意停下来思考;
宁愿把大把大把时间浪费掉,也不用来看书学习;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更高级的驱动力。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面临着一次取舍,决定取舍的核心是行动带来的真正价值。
真正决定行为的是价值博弈。
你之所以愿意闲着,是因为代价足够低
或者说行动带来的价值不够高,是主观判定闲着的边际收益大于工作的边际收益;
也就是闲着,也不会比投入工作的损失小多少。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愿意闲着,是心里默认即使投入工作也不会血赚,但闲着至少不亏。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叫作内外驱动力不足;
人本能追求舒适,如果没有足够的外力介入,人可以一直舒适下去;
没有天敌的动物会丧失最基本的行动机能,不加打理的植物会野蛮生长;
如果不是列强用枪炮敲开国门,我们今天依然还活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
所有的改变都需要驱动力,区别在于你的行动导向是内驱力还是外驱力。
愿意闲着的人,几乎没有驱力,他们既没有老婆孩子带来家庭的柴米油盐,也没有梦想希望带来的追风逐月。
只需要庆幸又多活过一天就行。
没有足够的好处和剧烈的疼痛撬动本能,主体就无法形成有效内驱力。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其它有机生命体,想要改变想要成长就一定少不了由危机感知力,和未来预测力带来的精神推动力。
不够快就会被鬣狗掏肛,不具价值就会被市场淘汰,不奋斗妻儿老小就要露宿街头。
巨大压力推动着你不得不五点起床,凌晨回家。
只有痛到彻夜辗转,食不能寝,夜不能寐,才能从心底感受到,真正追在自己屁股后面的不是生活,是一群饿狼。
真正的外驱力带来的是趋之若鹜般的执行力。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便做推磨鬼,就是现实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更高级的外驱力是吸引力,就是打心眼里明白有件事不做就会亏;
不愿行动的人,都是主动砍掉一切驱动力的人。
他们就像人生的旁观者,自知无法出世,但也坚决不入世,跟自己较劲,跟生活较劲。
为什么不愿意投入工作
从历史角度来讲工作的目的只不过是出于生存需要和群体选择,这从根源上直接决定了绝大多数人一开始选择工作并非出于自愿;
你知道看书健身有说不完的好处还是坚持不下来,因为知道好处并不等于愿意。
我们看到一位家室显赫的富二代,家里在他弱冠之年为他安排了秀外慧中的妻子,门庭若市,高朋满座;但他偏不愿意,选择削发为僧。
人永远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跨越的动机。
这种动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我知道,但为什么要做到。
“愿意”就像是万事俱备的东来之风,浓淡相间的点睛之笔。
社会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认知失调理论: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感觉;
简单来讲就是被迫营业。
有人说:如果不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就算让她做玉皇大帝她也不开心。
撇开生存需要,工作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一种损失
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个令人咋舌的笑话,也是一场扎根于人性的欺骗。
为什么古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它跟成群结队的乌合之众不冲突吗?如果不冲突区别又在哪里?
在普通人的潜意识里,工作永远都是利他行为;
利他有个重要前提就是满足了生存需要才会去考虑增值部分;考虑利他。
一个有机体帮助其它个体,本质上是因为它期待得到回报性的帮助。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利他就是在消耗自己,是巨大的损失。
不愿意在集体中超常发挥的人,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根本就不愿意利他,他们的逻辑是不能让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
让自己得到好处才是利他的根本目的;
林肯认为助人总是源于利己;
他跟一位旅伴驾车出游,两人在途中被试图从一条小河中救出小猪的母猪叫声打断,林肯立马下车帮忙把小猪救出安全地带;
旅人就问林肯:现在,自私在这个小插曲里起了什么作用?
林肯惊讶地答到:这正是自私的本质啊!如果我把那只痛苦的母猪留在那里不管,我的心思整天都不会安宁,我做这些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
佛说,渡人就是渡己;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私。
一个信徒施善,普渡众生,根本驱动力是内心的信仰。
他们普度众生,源于他们想普度众生,并不是所谓无私。
有的电影电视剧把神仙下凡救苦救难戏谑的具象成完成业绩,或许这才是无私奉献的真正模样。
根本就不存在利他或是利己,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到最后一切都会向人性倾斜。
所谓自我价值无非是人性的需要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推导一个人努力发展动力的最高需求;
不愿意投入工作,是因为无法真正感受到价值。
当你的工作内容让你像块砖头,像个螺丝钉,像根木头,还谈什么自我价值?
这也就意味着无法满足人性,又谈何愿意工作?
通常这种时候有两种选择,要么看到遥远的利益,要么享受当下的快乐。
前者清楚地知道上班的本质是在进行价值交换,不是做公益。
这类人就是尼采口中,不愿渴死从一切杯子里痛饮的人,保持清洁愿意用脏水洗身的人。
后者不停地在给自己与工作之间增加关联性。
他们活得洒脱自在,超然于物外,这类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