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周的晴雨交错后,7月5日武汉迎来暴雨倾覆,20-50毫米的强降水,伴随着雷电大风,打湿全城。


武汉人见怪不怪,卷起裤腿,拖着伞,走进一秒就淋得「切湿」的雨中。


这场雨,让武汉再次登上热搜。这次不是因为「武汉看海」这样调侃中略显无奈的词条,而是因为罕见的「雨幡」现象,江面上出现移动雨幕,蔚为壮观。


雨雨雨雨雨造就的一幅幅奇景背后,你们的东湖悄悄上线。雷达全启,自动切换HARD模式,准备搞点大事情。


暴雨突袭时,东湖在做什么?今天带你看。

什么是「中国式浪漫」?是夸父逐日,是愚公移山,是和大自然交手无数回也永远不甘下风的生猛劲儿。「不服周」的武汉人,拒绝被迫「看海」,把防止城市内涝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东湖更是个中好手,充分吸收老祖宗的智慧,秉持着「堵不如疏」的原则,奇招频出,让雨季的东湖景区美丽如初,和积水内涝说拜拜,简直就是大禹治水的神话在现实上演!


你知道吗?东湖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天然调节器」,只要对它进行精心「保养」,充分发挥水系的自然调蓄能力,防汛工作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近年来,东湖生态改善速度惊人,和时间赛跑。目前已全面完成退渔还湖工作。


随着一节节拦鱼栅被拆除,各水域无障碍联通,彻底终结了东湖50年来渔业养殖的「传统」。


目之所及,水清湖美,素面朝天也动人。


东湖水下有什么?说出来你不敢相信,东湖的水底竟然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两年前,郭郑湖水域率先当起了「试验田」,种下2.6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如今,这片森林已经扩充到220个足球场那么大,把东湖的水下世界变成一片丛林秘境,令人叹为观止!


「蒲扇形状的是金鱼草,羽毛一样的是狐尾草,条状的是苦草,是草鱼的最爱。」


不仅仅是美观,水下森林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促进水质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升水体「免疫力」,健全物种循环,提升抗洪防汛能力。


阳光透入水底,碧波荡漾,草木摇曳,鱼群嬉戏其间。当看到眼前难以置信的奇观,才能理解东湖治水「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的良苦用心。


「东湖绿道妙又妙,还有一条荧光道,东湖绿道奇又奇,海绵城市世界级。」伴随着小学生们的朗朗童谣,东湖防汛背后的又一位功臣——东湖绿道的秘密藏不住啦!


追风的健身er们可能不知道,除了荧光跑道、竞速跑道这样的弄潮儿,我们其实也在巨大的「海绵」上肆意奔跑着。


作为「海绵城市」的先行者,东湖绿道同样穿上了海绵衣,是一条「会呼吸」生态之路。


绿道的选材多为能「吸水」的透水铺装,或采用多种生态措施排水。湖町道就利用青石板碎拼嵌草地,加强雨水下渗,把渍水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城市湖泊的治理绝非一日之功。防患于未然,多管齐下,建立系统化的长效治理机制,才是上上之策。


防汛进行时,小能手东湖有妙招!


东湖水下森林


具体位置:郭郑湖鹅咀示范区、碧潭观鱼湖、百花湖、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都有水下森林景色可以观赏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以各大景区公告为准

「八一路无积水,一切正常。」

「省博转盘车辆正常通行中!」

「我们将继续坚守,雨不停人不退!」


这不是演习,而是东湖防汛一线人员在汛期的工作日常。


7月5日暴雨当天,小东跟随东湖旅联物业防汛小组,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探访之旅,切身体验到东湖防汛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用一句话总结防汛小组的工作,就是永远在和暴雨争抢时间。


车行至落雁路铁路桥,他们披上雨衣就冲进了雨里,这里是附近地势最低的地方,雨量一大,所有的水都会排到桥下涵洞处,非常容易积水,车辆难以通行,所以也是巡查的重中之重。


工作人员摆好警示灯,人工抽水泵出战。可别小瞧它,每个抽水泵每小时可以抽取150立方米的水,随停随走,机动性极强。


一边抽水,他们还需要一边把积水状况上报,与各区实时共享,确保平安度汛。


/ 人工抽水泵 /

不下雨的时候,防汛小组也闲不下来。铁路桥双向管道长达1千米,需要定期检查沿线沟渠,对过量的积水进行抽排。枯燥的小事重复做,筑好每一道防线。


/ 防汛队员们在落雁路铁路涵洞及白马小路附近值守 /

八一路在去年七月,建设了明沟,缓解防汛难题,为繁重的工作减轻了些许压力。


大雨逐渐停歇,周边高校的学生开始在夜市觅食,轻松爽朗的笑声,是对整晚辛苦作业的人们最好的回报。


/ 防汛队员们在八一路十字路口巡查 /

除了路面巡查,东湖防汛还有「黑科技」。


走进梨园隧道泵房,全自动抽水系统被藏进了巨大的控制柜里,跳动的数字显示着电流、电压、抽水百分比。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如常地运转着,遇到检修时,就需要切换到手动模式,由24小时值守的人员亲手操控。它是隧道积水的「克星」,当数值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自动抽水。利器一出,内涝退散!


/ 控制柜 /

电脑监控对隧道通行状态全天候实时记录,各种参数也如实地反映着水泵运行的情况,化身为工作人员的「眼睛」,为他们提供最准确的情报。


黑科技上阵,让防汛更加科学便捷。


只要降雨,泵房内就离不了人,执勤时在简陋的床铺上和衣而眠,闻声而动,都是寻常事。面对镜头,他们有些拘谨和羞涩:「都是工作,没什么好拍的。」


这样一群人,组成了雨季和东湖之间最坚固的屏障。



大美东湖离不开这群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谁能说站在雨里的不算英雄?


有的人,为什么天天在东湖转?


你可能是碰上了东湖的「民间湖长」们在进行定期的巡湖活动。他们来自城市的各行各业,有大厂白领、有退休教师,还有华侨城小学的小学生们组队来参与。


凭借一腔热情,挤出来的休息时间都奉献给了这片湖。变身东湖民间「环保代言人」,捡垃圾、劝阻下水、宣讲政策……这些都是湖长们的必备技能。


团结就是力量,民间湖长分段负责制与上级主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巡湖途中碰见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把东湖水网生态的长堤,筑得更加牢固。


在湖边游玩,总会撞见划着小船的环卫工人在近水区域打捞,无论寒暑,从不间断。这一举动也是为了维护水体的自净能力,捞起废弃物和野生杂草,保证水体洁净,环境美观。


精细化的水治理工作,从来不是一朝一夕,长年累月的点滴积累,方见成效。


下次走进东湖里,你可以试着这样做:留下美景,带走回忆。开启「零污染」游玩模式。遇到水环境问题,积极反馈。


无论你我他,都可以成为东湖的守护人。


~

平日里,东湖请你来「看海」,欣赏东湖的浩渺辽阔。雨季来临,消除在积水里「看海」的烦恼,这是东湖给予你满满的安全感!


任何难题,都能完美通关,风雨再大,东湖也不怕!

举报/反馈

武汉东湖

2861获赞 2万粉丝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区旅游信息发布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旅游管理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