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最具特色的部分就是屋顶,给人的感觉是厚重,这个厚重不单单是说它的文化积淀,其实也是力学意义上的。为了礼制等级需要,古建屋顶往往做得是又大又繁杂,也导致屋面上的椽子和瓦片加起来实在是太重了,为了承载屋顶的重量,古代的木工也是绞尽脑汁,发明了梁架结构。

主要的梁架结构有三种: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不过中国大部分的宫廷建筑和宗教建筑,采用的梁架结构都是抬梁式,所以本文也只介绍抬梁式结构,看明白抬梁式结构,其实对于中国古建票友也就够了。

所谓的抬梁式,其实就是在屋内立柱子,柱子上架梁,然后在梁上又架枋,接着在枋上又架梁,如此层叠而上,收尾的时候在最中间立起矮柱,最终形成立体三角形的框架结构,支撑起整个屋面。在木工师傅口中,各个部位的梁、柱、枋,都有专业的名词,非常的繁杂,想要掌握的话,可以收藏本文,时不时把下面这两张动图翻出来看看,看得多了,不知不觉也就记住了。

抬梁式结构的优点是:受力稳定,可以承载厚重的屋顶。缺点是走到屋内一抬头,就是横七竖八的木头,变相的导致屋子内部高度变矮,屋内的立体空间缩小了很多。跟古罗马的穹顶式结构比起来,差距非常明显。古罗马的建筑可以利用穹顶式结构,令得内部的空间又高又阔大,营造出一种升腾的感觉,而中式梁架给人的感觉相对来说就比较压抑了。

当然这个跟各个国家的建筑材料有关系,古罗马建筑是石头材料的,而中国古代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头,对于木头这种材料而言,要想支撑起那么厚重的屋顶,在力学上抬梁式结构无疑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只能牺牲建筑的内部空间了。

举报/反馈

猫哥看球

6569获赞 478粉丝
一切和足球有关的,这里都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