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取代激光雷达吗?

对不少朋友而言,毫米波雷达尚显陌生,题目中的4D毫米波雷达又是何方神圣?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提及雷达,第一感觉是用来测距的,必然与汽车智能驾驶相关。

今天,我们帮大家梳理一下4D毫米波雷达的知识。

4D毫米波雷达,有一个别称“4D成像毫米波雷达”。那就按照别称拆解一下,“4D+成像+毫米波”。

4D,说明比普通的毫米波雷达多了一个测量维度;成像,说明可以达到像素级的识别效果了;毫米波,说明基本原理仍是“毫米波雷达”。

4D,究竟是哪4D?

说到这里,大家有个疑问了。我们平常说的空间,不就3D吗?4D是怎么多出了一个D?

这需要往普通毫米波雷达上掰扯掰扯。大家从小听说过,蝙蝠视力差,要靠超声波反射“听声辩位”。学了物理之后,我们知道,这叫多普勒效应。

普通毫米波雷达,发射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参考多普勒效应公式,可以计算出“距离、方位、速度”数据,也就是3D的含义,但和我们通俗讲的“空间3D”并非相同的意思。

4D毫米波雷达,是在普通毫米波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数据,其实是“3D+1D”的含义。

之前,普通毫米波雷达只有“俯视视角”。夸张一点讲,无论是地上减速带,还是迎面一堵墙,对普通毫米波雷达而言,都能反射电磁波,都可能是障碍物,但无法靠高度区分出,谁是减速带,谁是一堵墙,那就不知道要不要刹停。

所以,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都当做“减速带”来看待,直接冲过去,或者直接不采纳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结果,转而让视觉来判断。

有了高度数据,毫米波雷达的识别能力完全不一样了,终于可以“睁眼看世界”。是小矮子,还是高个子,4D毫米波雷达可算能认清了。

为什么说可以“成像”?

“成像”的含义,不仅是增加了高度数据那么简单,4D毫米波雷达还增加了“分辨率”。

普通毫米波雷达的分辨力挺低的,一般是12个信道(3发4收),零散地探测到几个点。如果有些障碍物表面的反射能力差,能够收到的点会更少。

4D毫米波雷达的点云图

4D毫米波雷达,信道更多了。举几个例子,采埃孚的有192个信道,华为的有288个信道。信道越多,意味着可以形成更多的点,也就有更高的分辨率。而通过这些点,可以识别出目标的轮廓、类别、行为,这就是成像的意义。

4D成像,具体有什么应用?

在上文,我们也聊到了普通毫米波雷达的缺点。它实在“太傻了”,其视角就是一个平面,认不出障碍物的高度。

如果障碍物是一个运动的物体,判断起来都还好。因为只要是运动的,就算不知道障碍物的高度,我们也知道,这个东西是需要避开的。

对于毫米波雷达而言,最难的是判断静止物体。

因为路面上有太多静止的物体了,第一种是井盖、减速带,离地面很低,不应该被判定为障碍物;第二种是立交桥、交通标识牌、龙门架,属于有高度的空中物体,也不需要判定为障碍物;第三种是抛锚的汽车、摆在路上的三角锥桶,属于应该准确判断的障碍物。

但是,在毫米波雷达眼里,井盖、立交桥、抛锚的汽车都是一样的东西,要是觉得都是障碍物,那就都是障碍物,要是觉得应该忽略,那就都应该忽略。

在实际操作中,也就全都忽略了(或者降低毫米波雷达的置信度,转而靠摄像头做判断),而要是全都认作障碍物,那车开上路,只会一直报警。

这么做,出现过一些意外的情况。某些车直直地撞上前面抛锚的汽车,就是因为毫米波雷达直接忽略,而摄像头也没有及时认出来。毕竟,AEB自动刹车其实以摄像头为主,毫米波雷达的置信度权重被极大地降低了。

4D成像毫米波雷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判断高度,具备成像能力,可以区分出路上障碍物的类别,也就可以判断该碾过去,还是该刹车。

可以就此取代激光雷达吗?

有争议,不一定。

激光雷达和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作用类似,都可以识别出障碍物的轮廓、类别、行为。

和普通毫米波雷达相比,4D成像毫米波雷达能测出高度数据,也提高了分辨率,但要和激光雷达比分辨率,还是差好多。

激光雷达目前遇到的问题是成本,甚至外凸的造型都不是问题了,反正审美可以跟着变。最终能不能普及,以及在多少价位的车型上普及,就看成本能降多少。

可以说,只要激光雷达将成本问题彻底解决了,基本就没有4D成像毫米波雷达什么事了。

市面上,还没有哪款车用上了4D成像毫米波雷达,并且向我们秀一下真正的实力。至少,目前的技术水准离商业化还有较远的距离。从理论上讲,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成本更低,但要是功能不佳,也是一个伪命题。

行业里“两头下注”,激光雷达去克服成本问题,4D成像毫米波雷达去克服标准化、规模量产的商业化问题。只是,从当前的视角看,激光雷达降本可能更现实一些。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曹安

举报/反馈

踢车帮

68万获赞 10.8万粉丝
我们就是要告诉你,车正不正经!
踢车帮官方账号,优质汽车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