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现在有些落寞。

落寞的原因,在以前的文章里,都有写过,包括但不限于,监管的严厉与方向的模糊,刚兑打破后的迷茫与失落传统非标市场的颓势和收缩等等,这些大家似乎也都知道,我就不再赘述。

虎落平阳,英雄迟暮,这本就是历史规律,也是一个行业周期必然的轮回,可总有些人喜欢“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剐脂油”,狠狠地踩一脚还啐一口唾沫。



噪音制造者

原先游走在金融行业边缘的掮客食利者们,兴许是被信托让渡出来的市场空间给喂养的有些膨胀,开始趁机张牙舞爪起来。

一位P2P转型做定融(通过地方金交所发行的定向融资计划)的抠脚大叔,在群里开始大放厥词的说:

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迷信信托…信托又不兜底,不刚兑,现在很多城投类定融比信托还安全,收益更高,而且定融可能真会刚兑,毕竟大爷大妈的小散户买的,当地维稳起来,压力大。

用募集的上亿的资金去试探人性的底线,用维稳作为核心抓手倒逼刚性兑付,跟包工头逼农民工兄弟催账一个做法,这谜之自信的逻辑,不知道他是不是梁静茹家的亲戚。

一位做不良资产的小投资公司合伙人,兴许是读过几年MBA,言之凿凿的对信托行业品头论足:

此前那种坑蒙拐骗开无牌银行的时代结束了,很难理解一个(信托)行业会无耻和邪恶到如此,这叫平庸之恶。

每一个字我都看得懂,可连在一起,我都不知道说的谁,恍惚间,我还以为在骂美帝。

年初参加资管论坛,某资管机构负责人讲的兴起,特喜欢用固收类信托和他家的所谓“固收+”产品进行比对:

信托才5-7%的收益,底层都是一些高风险流动性差的资产,一出事,可能本金全无,而反观我们的产品,年化收益8%+,回撤不到10%,业绩回溯显示,回撤后我们最多半年就回正,完全替代信托固收类产品。

郭德纲大叔说过,天天捧杀信托和天天棒杀信托的,可能是同一批人。

如果是放在往年,我可能还会跟他们进行一番撕逼大战,维护下信托行业的伟正光,可如今我的心态却异常平和。

多说无益,不要浪费时间在这些无用的口舌之争中,时间往往会检验一切。

P2P转型定融的大叔,据说踩雷很多,有些项目被当地政府定性为非法集资,赚的中介费用也在忙着退款求平安,不过他的朋友圈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发各种定融产品,宣传语特意标注为“信托同款”,赚尽最后一个铜板。

那位狂喷信托的所谓不良资产人士,却又主动添加了很多信托同行,到处求人要收不良资产,表面上义正言辞,变相的对信托行业进行PUA,而实际上,全是生意。

那家高大上的资管机构,高点发的中证500雪球和指增产品,早已是哀鸿遍野,那堆所谓的固收+产品,本轮回撤普遍在15-20%以上,不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现在还在到处鼓吹他们家的进阶新产品。

我称呼这群人为:

噪音制造者

对于这些声音或者噪音,我们可以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一听而过,但却没有必要因此而妄自菲薄。



自胜者强

而真正需要扪心自问的,反而是自己:

信托你还待见你家的非标业务和非标员工吗?

跟很多信托同仁聚会聊天,交流各家公司的现状和转型,见证了诸多的怪现象,一时让人充满了困顿和迷茫。

比如变相降薪、精简人员、非标暂停等,着急忙慌的去创新,却对非标百般的不待见。

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乱了节奏,没了自信。

就像是吃饭,信托一直习惯用左手,但有人冒出来说吃饭最好用右手,于是信托同仁们,一狠心立马挥刀砍了左手,连带着左手的大金戒指和八星八钻劳斯丹顿大手表,一股脑统统扔掉。

这左手,就是信托公司用了十几年的看家本领——非标,这大金戒指和劳斯丹顿大手表就是非标业务上储备多年的人才。

在六稳六保的大前提下,监管似乎并没有让你把非标的左手剁掉,更没有说你用右手吃饭就一定站位正确。



非标思维

我写这些,绝不是一味在固守非标,更不是为非标唱挽歌。

之前写过“非标屠龙术“,文中观点很清晰,就是只要潜心钻研过信托非标,并且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对待的兄弟姐妹,其实并不是只会屠龙的朱泙漫,不是人见人嫌的“牛夫人”,他们才是信托公司这些年最大的积累。

非标业务哪怕全部消失了,但大家的非标思维依然还在。这种贯彻灵魂的非标思维就是信托公司舍身立命东山再起的看家本领。

什么是非标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投资标的,不搞漫天撒网的分散投资博概率,而是穷尽各种尽调手段,深刻钻研每个标的的投资逻辑、还款来源和退出路径,通过构建复杂交易结构,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思维。

举例来说,讲讲非标思维的投债和标品思维的投债的差异。

标品思维下的投债,往往依赖于相对趋同的投研框架和信评体系,个券研究不够深入,尽调手段较为单一,通过标的分散,组合管理,来平滑波动和控制风险,当然收益也就一般。

但非标思维下,债券标的相对集中,因为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大于常规的信用研究,研究的深度也比照非标融资,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的尽调手段,叠加非标多年的信息渠道和资源关系去多维度尽调,提高单个标的的命中率和胜率,获得超额收益。

这些非标的思维模式,就是信托在金融行业里天然的竞争优势,加之信托的工具箱更丰富和更生动,股债相结合,标与非标齐飞,全方位合作的战略基础也就更为牢固。

所以为什么要妄自菲薄,舍近求远呢?



实然与应然

信托起于非标,盛于非标,现在突然不待见起非标,本身就是一件很盲目的事情,说好的四个自信去哪了?

看看现在的行业数据:

截止2022年1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0.16万亿,资金信托规模14.75万亿,同比下降7.6%,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3.45万亿,同比增长45.72%。融资类信托3.38万亿,同比下降24%,投资类信托8.56万亿,同比增长22%。

当然,信托行业首先要满足监管政策的要求,新的《信托资管产品分类办法》也马上要实施了。

无论如何,在足够明确的道路显现之前,信托公司最好先不要急着把自己非标的左手砍掉,即使真的砍掉,也需要趁机把非标的思维凝练和升华, 用非标的思维去寻找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而绝不是从证券、基金照抄一套规章制度挖些人马就可一蹴而就的。

浸淫信托这么多年,应该可以洞察一些行业的实质,客观评价非标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性,找到科学的应然,不要沉迷在实然的伤疤里,舍近求远。

象牙山大呲花说:

研究啥应然实然,无脑梭哈致富,仔细研究返贫,技术讨论归零。

也许他说的对的,不过我更相信老子的话: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举报/反馈

信托圈子

1849获赞 1266粉丝
信托人的圈子!!!!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