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颖慧 通讯员 虞仙乐
6月15日中午,77岁的市民宋女士冒着高温,到嘉兴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送锦旗。“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两行字是对李伟伦的感谢,也是对嘉兴市人力社保局为民服务的认可。
李伟伦是嘉兴市人力社保局下属单位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参保关系科一级主任科员,已在社保条线工作了25个年头,是社保政策和业务经办的专家。
25年来,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职,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帮助群众解决众多难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伦师傅”,并多次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和表扬信,屡次获优秀公务员“三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档案查找“活字典”
为老年人退休生活“保驾护航”
“三女儿快到50岁了,能不能顺利办理退休?”今年3月,宋女士来到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向李伟伦咨询退休相关事宜。了解到宋女士的三女儿曾在某丝织厂工作,李伟伦帮助一条条查阅相关档案,发现离缴费年限15年只差6个月,只有满足了年限才能享受养老待遇。
在李伟伦的指导和帮助下,宋女士三女儿在街道的窗口顺利办理了延缴。在此之前,宋女士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顺利退休,也和李伟伦的帮助密不可分。
由于宋女士大女儿和二女儿年轻时是厂里的合同工,之前缴的养老金记录很零散。随着工厂的破产,后来都没再缴养老保险。李伟伦翻阅了大量的档案,最终帮宋女士两个女儿的缴费记录全都查找出来,好在两个女儿累计缴费都满了15年,所以到了年龄就可顺利退休享受养老待遇。
“养老保险是老年人最基础的保障,符合条件的可以顺利办理退休,而大部分到我这里来的是咨询缴费记录不满15年怎么办?我尽力帮他们查找档案,符合政策的缴费记录都帮他们找出来。”李伟伦说,养老保险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量为群众分忧解难,尽可能在政策范围内帮助他们,虽然有时候被人说是多管闲事,有时候也不被群众理解,但只要能帮助到别人,一切都是值得的。一直以来,李伟伦为退休人员“保驾护航”,几乎每年要为600多人查找档案和工作记录,多时达到上千人。
疑难杂症“老中医”
全面练就社保政策和经办本领
“我目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只记得1993年至1995年在某家汽配厂工作,具体详细厂名也记不清了。”杨女士找到阿伦师傅,仅能提供这些信息,咨询阿伦师傅自己该如何办退休,能否享受养老保险。
凭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对档案的熟悉度,李师傅从杨女士的描述中把范围缩小为3家工厂,又进一步跟杨女士聊了一些细节,把工厂锁定为一家集体企业,然后根据线索,给杨女士提供详细政策指导,帮助她解决了问题。
像杨女士一样,退休之时,因年久月深,提供信息有限甚至记错细节的市民不在少数,还有些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市民的养老缴费问题成了“疑难杂症”。李伟伦凭借25年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经验,给出了诊方,基本做到“药到病除”,所以他的名气越来越响,被誉为诊断养老保险疑难杂症的“老中医”。
这背后都是李伟伦下的苦功,阿伦师傅职业生涯中历经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参保关系转移、缴费年限认定等多项业务,管理过养老保险档案,加上对政策的持续精研细读和民生服务实践,才练就了这样的本领。
“我在社保征缴窗口做综合业务17年,最多时一个人要负责一个镇(街道),一个镇(街道)所辖参保单位1500多家,人数达到35000余人。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挖掘工作潜力。”李伟伦说,50岁之后,记忆力大不如前,所以他就把每天接手的案例、群众咨询输入电脑,整理成文字表格等档案资料。3年不到,李伟伦的记录就达到了30多万字。
人社业务“知识通”
致力“传帮带”社保事业薪火传
“其实,老百姓养老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得益于这些年来政府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政策越来越完善。”李伟伦说,今年9月份,他要退休了,近几年来他非常注重把自己的本领传给年轻一代。
“政策学得快,运用快、落实快,操作上眼到、手到、心到”“查找档案时要以点带面、发现其中的规律、多加总结”……如今,李伟伦的心得体会成了单位年轻人学习发展的“经验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