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荆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最近,某市两位女城管队员文明执法的视频,火爆网络。这两位年轻靓丽的女城管英姿飒爽,和颜悦色地劝导占道售卖西瓜的农民,并帮助老农将瓜车挪到指定位置。不仅没有与老人发生争执,而且赢得路人纷纷赞誉。

城管需要管理和服务文明城市,禁止小贩摆摊设点;小贩需要谋求生存,亟须随时随地方便售卖物品。前者的职责是“收摊”,后者的目的是“摆摊”,两者看似难以调和。因此,不少地方经常闹出“城管掀摊”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管人员的形象。但从两位女城管队员文明执法受到追捧来看,城管与摊贩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城管与摊贩并无私人恩怨。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设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必须有严格的城市管理。离开了或者取消了城管队伍,城市将不再是城市,更谈不上文明城市。城管队员依法清除随意占道售货的摊贩,甚至有时收缴摊贩的器物,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无奈之举。就绝大多数城管队员而言,他们也会为遭受误解而苦恼,但职责与法规难违,他们不得不硬着心肠而为之。

摊贩更不是要故意为难城管。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除自身生存之外,或有老人需要赡养,有子女需要抚育,摆个小摊卖点小货,挣一点小钱,更是无奈之举。要不,谁愿意起早贪黑日晒夜露风吹雨打,看这个白眼遭那个驱赶怄一些闲气?即便明知占道经营是违规行为,有时也不得不“以身试法”。仔细想想,小摊贩们实在也是生活所迫。

虽说一个是因为责任,一个是因为生活,但城管与摊贩双方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古语云:“一笑泯恩仇”,何况双方本来就没有“恩仇”。如果城管与摊贩都能换位思考,很多矛盾是可以化解在轻言细语的劝导、推心置腹的交谈、设身处地的理解之中的。

城管队员要文明执法。城管难管,众所周知。但城管队员不能因为难管就添烦躁、生怨气,或态度粗暴,或行为失当,更不能将摊贩视为发泄怨气的对象。执法必须依法,态度应和蔼,言语应亲切,行为应规范,尺度应适当。应站在摊贩角度,多想想他们生活的难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即便遇到极少数不讲理的摊贩,也要“忍气吞声”或“骂不还口”,绝不能掀翻摊位砸烂货物甚至出手伤人。要用轻言细语的“说法”,劝导警示违规经营者;要用真诚善意的笑脸,感动占道摆摊者。要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讲清楚道理,是可以赢得摊贩理解与支持的。

摊贩应自觉守法。如今就业难、赚钱难,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艰难不易,打游击似的摆摊设点是应该得到体谅的。但摊贩也不能因为自身生活不易就无视城管法规而占道经营,更不能将城管队员当做敌人。城管管的是文明城市的运行,城管队员绝非故意为难摊贩,摊贩应设身处地为城管着想。须知,城管队员也不易,他们也是风里来雨里去,屡遭误解难以诉说。摊贩应自觉在规定时间内收拾摊位、打扫卫生,不给城管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文明城市不是世外桃源,有人气的地方就需要“烟火气”。文明城市需要“管”,但不能僵硬地管死,要兼顾“创文”与“便民”。各地政府有关部门更应合理谋划,或为小摊贩划定一点点摆摊设点的区域,或规定早晚一定的时间让摊贩摆摊设点。比如清晨八点钟之前、晚上六点以后,可以允许近郊农民挑担或推车售卖农副产品。既给农民的农产品留一点销路,又便于城市低收入者买到便宜瓜果菜蔬。如此,既可以减轻城管执法的压力,又可以方便市民生活。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193万获赞 10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