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在临上刑场前,师父曾经告诫过他:
干我们这一行杀孽太重,不能杀过100个人,万事都要留一线。
然而他却没有听师父的劝告,最终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砍下了300个人的头,晚年时期却孤苦无依、报应缠身。
这位刽子手究竟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人生经历呢?
他叫做邓海山,曾经在满清时期让人闻风丧胆,有过风光无限,但是最终结局却十分凄惨。
刽子手在古代一直都是个下九流的行业,因为只有心狠、心冷、脾气硬的人才能干得了这一行,长年累月下来,刽子手们难免就浑身戾气,让人不敢靠近。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去当薪水低、又被人瞧不起的刽子手呢?
其实邓海山能走上这一行,完全是因为他小时候一件事情让他远近闻名。
邓海山的老家有一个阴森森的老宅子,别说是晚上,就算是白天也没人敢进,人们都躲的远远的。
不过邓海山却不害怕,总是一个人跑去老宅子里玩,一些同伴们都把他当成是“怪人”,不愿意靠近他。
时间久了,人人都知道邓海山没有心肺,当时有个有名的刽子手叫做佟绍箕,他听说这件事以后,认定邓海山是块当刽子手的料,就辗转找到了他,把他收下当了徒弟。
那个时候邓海山家里贫穷,每天吃不饱饭,现在有了一条前路,虽然不是那么光鲜,但是能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邓海山一咬牙认了佟绍箕当师父,从此走上了一条被人们避之不及的道路。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入行的第一步就是先去现场观看行刑,增加他的心理抵抗力。
虽然邓海山从小就以胆子大出名,但是观看行刑可不是跟住老宅子一个概念,这让邓海山很长一段时间都吐的昏天黑地,整晚被噩梦惊醒。
佟绍箕就强行带着他四处奔走,一直到邓海山逐渐习惯了这个场景,这才进行下一步的练刀法。
刽子手这个工作不简单,并不是有一点心理素质就能学会的,佟绍箕每天都摆一个冬瓜,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要求邓海山顺着线砍下去,不能砍歪。
令佟绍箕没想到的是,邓海山第一次做就十分出色,冬瓜的切口不偏不倚,这让他无比感慨,果然有人天生就是吃这口饭的料。
随后佟绍箕就渐渐让他拿槐树、桌椅练习,邓海山对这项技能也逐渐熟悉了起来。
当他正式他入这个行业时候他才明白,原来现实跟自己的想象有着非常大的偏差,刽子手也有风光无限的时候。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刽子手这个行业远比人们想象的风光,这简直颠覆了邓海山的认知,也坚定了他的信念。
佟绍箕的手艺非常好,据说能一刀落下,让犯人感受不到任何的痛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其实很多犯人本身罪不至死。
虽然刽子手看起来很冷血可怕,但是实际上佟绍箕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对一些犯人产生怜悯之情。
很多犯人的家属都会花钱送礼,祈求佟绍箕能让犯人走得体面、没有痛苦,佟绍箕也常常会动容,只要收了钱他就会尽力去做到。
因此他在收入上一直都非常可观,甚至还无比的风光。
邓海山正式的职业生涯是从砍杀牲畜开始的,以前砍冬瓜的练习已经让他非常熟悉,但是毕竟还没真正杀过生,不算是开端。
直到有一次,他的师父突然生了一场病卧床不起,但是眼看行刑的时间将近,最终他把徒弟邓海山推荐了上去。
在行刑之前,邓海山就按照师父的吩咐,先烧上三根香,顶礼叩拜之后再插到香炉里。
一来是敬拜祖师爷,二来是告慰亡灵,三来也是给自己一个心里安慰。
以前都是练习,然而这一次邓海山是真正出山了,第一次行刑他完成的很好,还得到了应有的报酬,拿到了人生中的一份酬劳。
对于这个职业,邓海山没有什么负担,对他来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他也是为了讨口饭吃,关于很多所谓的忌讳,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正因为他这个完全看得开的心态,让他混得如鱼得水。
一般犯人都是秋后问斩,所以邓海山真正忙碌的时候都是在秋后三个月,平常工作也不累,只需要行刑完就能回家了。
原先他师父行刑一次能拿到一两银子,这已经是普通百姓几个月都挣不到的钱了,再加上一些犯人家属的贿赂,干一次活就够他一年吃穿不愁了。
晚清时期政府混乱,刽子手越来越少,犯人却越来越多,大清倒台以后,溥仪还没有完全退位,而这段时期简直是刽子手的高光时刻。
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很多人接受了新思想,谁还愿意做刽子手的工作呢?于是邓海山的工资竟然直接翻了一番。
刚开始他只有2两银子,后来直接涨到了4块大洋。
4块大洋是什么概念?民国时期鲁迅先生曾经拿出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还在银行贷了钱,最终花了3500块大洋,买了一套有20多个房间的四合院“豪宅”。
鲁迅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才攒到3000块大洋,邓海山只需要100次行刑就能得到400块大洋了,这还不算收取的犯人家属的礼钱,他的工资已经能跟体面的名流相比了。
这无疑让他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并且还能过上非常滋润的生活。
渐渐地他开始越来越贪心,最终竟然闯了大祸,让自己的后半生得到了报应。
刽子手这个行业有个不成文规定,砍了99个脑袋后就要金盆洗手,否则会遭到报应。
业界中流传“杀人过百,断子绝孙”,因此很多刽子手都是在行刑99次之后就金盆洗手,包括他的师父也是因此退出了这个行业。
在他师父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一生行刑一定不能超过99次,不过邓海山却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丝毫不顾及师父的苦心叮嘱。
这样的高收入让他无论如何也收不了手,此时他正是最风光的时候,谁会放着钱不去赚呢?
于是在这些年间,他还在不停地接行刑任务,一口气接了300多个活,挣了不少银子,生活上过得十分体面。
只不过邓海山已经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孤身一人,这不免让他感觉非常的孤单。
人们本身就对这个行业的人有偏见,更别说他们当了一辈子刽子手,肯定是比正常人更加冷血无情。
哪个好端端的姑娘家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呢?所以邓海山一直都没有找到媳妇,也没有媒婆敢来给他说媒。
民国之后,随着宣统皇帝的倒台,大清王朝彻底宣告破灭,社会迎来了新的时代,邓海山就渐渐地失业了。
因为到处都在打仗,虽然民国政府也有犯人,但是枪决已经开始流行,不再需要刽子手了,邓海山一辈子就这一个手艺,一下子就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他想去找一份工作,不过一来他也没有什么手艺,二来也没有人敢雇佣他,他就只能每天在家里坐吃山空。
以前他收入高,花钱大手大脚,虽然攒了一些钱财,但是在大清灭亡后却没有改掉大手大脚的毛病,很快就把积蓄给花完了。
没有了钱简直是举步维艰,邓海山只能被迫去行乞,能要口饭吃也好歹饿不死。
这个时候的邓海山是非常迷茫了,毕竟从奢侈的生活一下成为乞丐,这样的落差让他一度无法接受。
作为一个封建时期过来的人,他并不能理解现在的新社会,只是期盼着天下能安稳下来,换个新的朝代换个皇帝,他就能重操旧业了。
但是他哪里知道,那个封建社会再也回不去了。
晚年的邓海山连个饭钱都掏不出,找不到媳妇,下半辈子就这么孤苦无依、靠着乞讨为生,一直到他过世都没有人在意。
最终倒是真的应了“断子绝孙”的说法。
都说行有行规,当初他的师父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但是他却被金钱迷惑了双眼,假如他听了师父的话及时收手,趁着年轻去学个手艺,必定不会落得流落街头的下场。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