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历史,促进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工业革命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从工业1.0的机械化、2.0的电气化、3.0的信息化、到4.0的智能化,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核心驱动技术,在工业3.0阶段已经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动化的生产,而到了工业4.0的智能化,更加讲究的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正式实施。该战略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不管是美国最早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还是其他国家推动的制造业升级计划,都指向了智能制造这个大课题,智能制造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总趋势。
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2021年11月4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4日对外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作用显著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2年2月18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首钢、中石化、海尔、伊利、海康威视、美的、歌尔、TCL、老板、华星光电、荣耀等110家企业榜上有名。
这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主要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带动实现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场景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