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

和县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 “六字经”

为深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和县农业部门从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入手,通过唱响“田路”“水渠”“科技”的“六字经”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田路”经,

让大铁牛驶进了“巴掌地”

“在往年,我的100马力拖拉机是很难开到这片田里的;有时候即便开到了田里,也由于田块小、不平整的原因施展不开,日耕作不过15亩。现在村里平整了田地、修缮了机耕路,我的拖拉机一天干个五六十亩都是很轻松的事!”来善厚镇凤台村作业的机手孙祥雨激动地说。

像凤台村这样以“巴掌地”为主,泥巴路代替机耕路的村子在半山半圩的善厚镇有很多。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后,凤台村开始平整土地,大力推进“一户一块田”,同时花大力气修缮机耕路,让参加机耕、机收作业的大中型农机具在山区也有了用武之地。

“水渠”经,

将排水渠建成了幸福渠。

以前,善厚镇高祖村有很多抛荒地,主要原因是水渠常淤堵,影响村民种田积极性。2021年开始,村里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农田沿线修建了水泥渠道、涵闸,彻底解决了用水难题。

“以前我们高祖村的水渠是土渠,常淤堵,农田取水常要用水泵连接到很远的沟塘,不但效率低还浪费,有时候遇到干旱还取不到水,村民因此抛荒得多。高标农田项目实施后,土渠变成了水泥渠,一般的小旱小灾难不倒,农田灌溉迎刃而解,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种啥啥行,还有不错的收成,都夸这排水渠就是幸福渠。”高祖村书记张孟宝激动地说。

“科技”经,

让农业驶上快车道

和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常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在善厚镇陶店村,一盏盏太阳能杀虫灯悬挂在平整后的田间地头,这是当地农业部门增加科技投入,提升耕地质量的举措之一。

“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我们在项目区内优先推广耕作、植保、灌溉、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新技术,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升耕地地力,达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目前,项目区内的机耕、机收、机灌、机植保等农机作业水平均在95%以上。” 善厚镇农业综合站站长曹义好自豪地说。

据了解,和县近5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项目总面积9.6万亩,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1万亩。一批“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在和县历阳、乌江、西埠、香泉、功桥、石杨、善厚等7个镇涌现。全县共有32个村近10万农民从中受益。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16万获赞 109.7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