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豆,称之为或翻译为大豆,可能的原因。

(一)可能与翻译人的习惯有关。

北方多叫黄豆,南方部分省区叫大豆,较早的译者,可能出生于后者,习惯地将Soy Bean 翻译为,大豆。

(二)直译效果更好。

Soy Bean,是一个固定用法词汇,Soy也可单独用来表示大豆(黄豆),如Soy milk豆浆、Soy Sauce酱油。这种情况下,Soy Bean意译为”黄豆“,当然也没问题。但就直译效果来说,可能不如”大豆“的直观效果好。尽管,笔者还是支持使用意译”黄豆“。

(三)大豆营养丰富,所以使用“大”豆的译法?

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一项就比瘦肉多1倍,比鸡蛋多2倍,比牛乳多1倍,故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所以,黄豆被称为大豆,意为豆中之”大“(原文来源于网络)。

二、黄豆,称之为或翻译为大豆,存在的不足。

(一)名不符实

黄豆,个头不大,成熟后,呈淡黄色。与“大”,没什么关联。一同学,说的好,”黄豆,与豌豆,绿豆等豆类差不多大,比蚕豆小很多“。所以称黄豆为“大豆”,名不符实。

(二)意译还是直译

黄豆,原产自中国等东亚、东南亚洲国家,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豆科种植作物,后流传至欧美等地。目前出口国家主要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国。

中国拥有4000多年的黄豆种植历史和称谓历史,理应以中国传统叫法为主。笔者简单调研了几位同学,结果显示内蒙、山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区传统上均称之为“黄豆”,嫩绿时称为”毛豆“。目前,只有广西一同学反映,当地使用”大豆“的叫法。

现在借鉴国外Soy bean这个出口转内销的”大豆“叫法,与中国多数地方传统叫法”黄豆“,存在很大的出入。调研中,不少村民、经营主体负责人、科研人员都有类似疑问,为什么我们叫黄豆,你们搞科研的、写材料的,要称之为大豆,是呀为什么……针对此问题,笔者曾咨询过一些产业体系专家,他们对黄豆的种植培育里外是一把好手,可是对大豆这个称谓的由来,其实也不太清楚。

目前,笔者尚未找到相关资料专门介绍“大豆”称谓的由来,或者论证称之为”大豆“而拒绝采用更广泛使用的”黄豆",有什么过硬的理论或实践依据。

(三)内涵混乱。

目前,大豆狭义上指黄豆;广义上指黄豆、青豆、黑豆等豆类;在部分地区,特指某种豆类,如蚕豆(体积确实明显大于其他豆类)、或黑豆之类。现在,将黄豆称为“大豆”,导致“大豆”这个概念的内涵混乱,实际使用中与其他豆类在概念上产生叠加混同,影响概念的清楚表达。有时,介绍“大豆”时,往往需要特殊说明一下,这里指的是黄豆。特别是在与传统老农谈论“大豆”的时候。

番外篇:北方的大豆,南方的胡豆,学名叫蚕豆。

稚嫩时的大豆

举报/反馈

透林风

310获赞 66粉丝
农业经济政策解读及分析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